第二章卫青与霍去病的初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汉双壁第二章卫青与霍去病的初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皇城的脚跟下,闹出这么大动静,没过多长时间,汉武帝刘彻这边,立马就知道了。 在得知了消息的那一刻,汉武帝刘彻当场发了很大的火。 他勃然大怒,愤怒的将手中的竹简,扔到了地上。 姑母这么做,分明是没有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然而,这个案件的主谋,毕竟是自己的姑妈兼岳母,而她又是辅立自己登基的有功之人。 那怕是汉武帝刘彻,一时半刻,也实在不能把她们怎么样。 于是乎,他这边,也想了一个办法给自己解气,那就是升卫青的官。 很快,年仅十六岁的卫青,便被提拔为了建章监加侍中,成了汉武帝身边的随侍官员。 除此之外,汉武帝刘彻还赏了卫青一座不小的府邸,还有千两黄金。 建章监加侍中的官职,虽说不大只,有八品,但是,却是天子的近臣。 因为卫子夫的原因,一人得道,鸡犬上天的除了卫青之外,还有卫子夫的哥哥卫长君,大姐卫君孺,次姐卫少儿。 其中,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世家子弟的公孙贺为妻,二姐卫少儿因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即霍去病。 “……………” 话归正提! 建元五年,三月三日。 一辆马车,在一座有着双石狮镇守的大门前停下。 大门口顶上的牌匾处,卫府二字挥笔浑厚,带着庄严逼人的威压,一看就出自名家之手,门口侍卫持刀而立,面容冷肃,一看就是权贵之家。 “……” 车夫刚跳下马车,立刻就有仆人上前来牵着马的缰绳,一身宫装的卫少儿,牵着儿子霍去病的手,扬手掀起了车帘。 待车夫将踩凳搬好,卫少儿带着儿子霍去病,随即踩着凳子落地。 “……” 穿过卫府的大门,卫少儿带着儿子霍去病,走了约摸半盏茶的时间,穿过一座凉亭,便来到了一处水榭假山中间,劈出来的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 走到了这条小路的尽头,远远能窥见尽头处,有一道拱门。 拱门穿过了之后,一片绿意盎然的竹林,青澜似海,在春日的阳光下,簌簌的做响。 青竹枝叶繁茂,清新翠绿,阵风吹拂,悠悠竹林,天地碧澄,顷是翠色,几多清幽和宁静。 第一次来到舅舅卫青这里的霍去病,睁大着双眼,直直的望着竹林之上的白鸟。 要不是被母亲拉着,生性好动的霍去病,早就撒丫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 竹林小径中,隐隐约约的传来卫少儿唠唠叨叨的叮嘱声,偶尔还掺杂着霍去病奶声奶气的回声。 霍去病外表看起来很清秀,皮肤很白,看上去有些瘦弱,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比同龄人早熟了许多。 而且,他喜好舞刀弄枪。 他从小就向往,梦想着有一天,他能率领千军万马,成为一名大将军。 此时此刻的霍去病,并不知道他今天会见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 霍去病听母亲说过,他的舅舅是个大能人,卫家近百年来,可能就出了舅舅这么一位有点身份的亲戚。 每当母亲一提起舅舅,就神采飞扬,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霍去病年龄虽小,也羡慕不已,他心中的偶像,就是这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舅舅。 “………” 霍去病大眼睛瞪得圆圆的,很是自来熟的,给卫青见了个礼,乖乖的叫了声:“舅舅好”。 随后,他就站在一旁,听着母亲同舅舅聊天。 霍去病虽说年龄尚小,不能完全听懂母亲和舅舅的话,但是,天生聪明的他,却也听明白了大概的意思。 母亲和舅舅,想让他去太府上学。 汉武帝刘彻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了太学。 不论是皇室子弟,诸侯公子,还是官僚子弟,世家贵人,都在太府中读书。 三年一次的“太府”招收蒙学弟子的测试,下个月就要开始了。 卫少儿这位有着几分精明劲的母亲,自然想到了适龄的霍去病。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全国最高的学府上学… 为了不让霍去病的起点,比其他权贵家的孩子差,卫少儿这边,算是操碎了心。 另一边。 霍去病虽然不全明白母亲的意思,但是,她是为了自己好,这一点还是明白的。 卫少儿这边一见到卫青,话都没说一句,就先让霍去病给卫青行了个拱手长揖礼。 而卫青这边,看着自己的大姐,还有自己四岁的亲侄子,同样也是激动不己。 因为某些原因,卫青的父母死的很早,几个姐姐和几个兄弟,实际上就是这个世界里和他最亲近的人。 不管其他人,心里面是怎么想,或者怎么看的,卫青他一直把这几个姐姐和几个兄弟,看作自己的最亲之人。 “………” 卫少儿看着自家谈吐不凡,见识深远,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弟弟。 感到欣慰的同时,她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如今的卫青,再不是当初那个受尽苦楚的牧童,也不是平阳公主府中给人牵马的骑奴。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建章监加侍中,是天子的近臣。 …… 这才过去了几年的时间啊! 卫少儿望着自家弟弟那张刚毅的年青面庞,心中不禁一声感慨道:“人啊,这一辈子的际遇造化啊……” 谈了几句话之后,卫少儿这边,见到卫青应承了下来太府上学之事,心里很是高兴。 接下来,她又说了好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 与后世不同,汉朝这个时代的分家,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秦朝时期,商鞅变法时,为了多收税赋,便规定,“民宗有二成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秦承汉制,于是在汉朝时期,曾经相当一部分的宗族大家庭,就被拆散成了三到五口之家的小农、小户之家。 卫家便是如此。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汉双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汉双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汉双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汉双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