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气的吐血的军臣单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汉双壁第一百七十八章气的吐血的军臣单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乱骂了一顿之后,军臣单于胸口处的那一股怨气不仅没有得到疏通,反而越积越多,直到压制不住。 而军臣单于之所以这么生气,不仅仅是因为两万多匈奴骑兵被灭,祭天的圣器被抢。 最为关键的是,天风军团是匈奴帝国四十万操弦之士的鼻子和眼睛。 像这种速度型的精英军团,想要再培养一个,对于匈奴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帝国而言,相当的困难。 愤怒之极的军臣单于,一个气不过,怒火攻心,当着匈奴的众多高层的面,口吐了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看着元气大伤,晕厥不醒的军臣单于,匈奴的众多高层,在底下相互对视了一眼,汗账里面的气氛,诡异到极点。 特别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更是死死的盯着,那垂涎已久的单于宝座。 匈奴的权利斗争,比汉朝还要更加冷酷、残忍。 单于之位的更替,历来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 和一直执行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的汉朝不同,匈奴的单于继承制度分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两种。 匈奴没有所谓的嫡跟庶的概念,一切都靠实力和能力说话,也就是拳头大小。 换句话说,一旦军臣单于死掉,他的大儿子于单有继承权,他的弟弟伊稚斜,也有继承权。 储位空悬,这是国本之争。 在权力斗争中,越是上流阶级,斗争也是激烈。 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谁想伸爪子,就要谁的命,血脉至亲也不例外。 这就是帝王之家的悲哀。 “…” 话说,元光四年的深秋时节,随着匈奴退去,汉朝、匈奴两大帝国,大规模交战正式告一段落。 双方的边疆军队,也彻底回到了战前的位置。 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不约而同的一般,汉朝、匈奴双方,立刻开始了,在边境上的相互撤离。 在边界线上,双方都默契的只保留了,部分地点的驻军,以作监视和必要防范而已。 而后方也是一样,军事部队转入驻扎,民事官员开始重新主导地方。 大汉和匈奴之所以如此默契,一是因为战争两败俱伤,所带来的各种遗留问题,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棘手的大麻烦…… 其中,且不说匈奴因为单于位置的内乱,上层又如何内斗,只说大汉这边,也是各种纷扰不停。 二是,大汉、匈奴这边,所有高层们,都意识到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两国也不可能对,对方造成灭国般致命的打击…… 匈奴再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聚集起几十万的骑兵,便可以将大汉当成待宰的羔羊。 而大汉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用百万大军,一口气灭掉匈奴。 元月四年,十一月四日,天气渐渐转冷。 一场雨加雪断断续续地下了四五天,风夹着雨雪,天地尽是-片白茫茫。 西汉的皇宫,论面积可算的上是相当的大,宣威门为皇城正门,高约八丈,有大门横列,以金粉朱漆为表。 宣威门的两侧,又有两座副门,名为左掖门,右掖门,形制比宣德门稍小一些。 宣威门的正门,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从此门进入,文武百官只能从侧门进入。 其实,在大朝会,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文武百官们的站位问题。 从宣威门外,走到武德殿内是七品官到五品官的跨越,很多官员终其一生都在这之中打转。 而武德殿内,朝堂之上,同样有这种明显的站位。 五品官只能站在武德殿的大理石板上,离皇帝大约有十丈远,连皇帝的长相都看不清。 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站在离皇帝很近的红地毯附近。 五更刚至,天色此时仍是黑沉,皇城前的御街上,却已经是热闹了起来。 在京的所有正五品以上,有上朝权力的文武官员,都纷纷踏足御街上,前往皇宫参加大朝会。 御街上的官员,有身着金紫,随从多达百人的三公三卿,也有单身而行的青袍,绿袍的小官。 其实,卫青来的更早,寅时刚过,卫青这边,就已经起来了。 早在九天之前,司礼那边就派人来专门通知,让他要赶到长安,参加今天的大朝会。 大朝会是朝廷日常朝会中,最为隆重的,所以礼仪也是最繁复。 即便是那些每年,都能够参加的高官,偶尔也会有君前失仪的无心之过。 因此司礼部的官员们,都会给文武百官们,发几个写有礼仪的竹简。 特别是像卫青这种头一次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司礼部方面,更是专门派人,不厌其烦地交代各种事项。 可这个朝会礼仪,实在是太复杂了,卫青看了半天,还是记不完整,只是搞清楚了朝会的前后安排。 好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对他的正式嘉奖时,他是朝堂上的主角之外,其余时间,他卫青只是配角。 毕竟,朝堂上的主角,永远都是皇帝。 作为一个虚职的二品武将,卫青在朝堂之上,基本上,都没他什么事。 他只需要跟着别人有样学样便好,别人拱手向刘彻时,他就拱手,只要不犯原则上的错误就好。 辰时正刻,武德殿外,击鼓撞罄抚琴瑟,笙篁萧笛随曲应和。 武德殿里面,刘彻高坐在皇帝位置上,文官以田汾为首,武将以瞻,在太监总官春陀,号令下,一拜再拜。 卫青随在武将班子里,聚精会神的有样学样,别人拱手他就拱手,别人前趋他就跟着,别人收礼,他便同样一般。 等刘彻说了一句开场白,抬起手虚虚一按,百官这才谢恩落座。 礼仪做完之后,春陀尖着脖子,拉着长音大唤:“贺礼毕!百官归班。” 一直眼睛乱转,在临阵磨枪,学习其他人的礼仪的卫青闻言之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也就在同时,早就在殿外等候多时的太监杂役,立刻抬着条案椅凳,自侧门鱼贯而入。 这些太监都是老手,进退有序,又悄无声息,顷刻之间便摆布下在大殿东西两边摆布下数十列案椅。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汉双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汉双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汉双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汉双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