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家门口一个天(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石竹花第四章 一家门口一个天(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1 夏季的乡间,人们的晚饭大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吃的,即敞亮又凉快。 要是月亮早升的日子,那就更好了,连灯都免了掌。 其时,要是一家人围拢桌前,嘴动碗筷响地吃着饭,旁边还趴着一条凑热闹的狗; 另有一只喵喵叫唤着要食吃、在人们脚跟和桌子底下来回乱串的小猫; 间或再有几只小精灵一般的萤火虫,在近处院墙跟的丝瓜架,以及爬满大门楼的葫芦秧那儿,梦幻般地时隐时现······ 等等这些,便会烘托出乡村生活特有的那么一种妙不可言地情趣与氛围······ 韩桂芬家,院子里。 饭桌已是在院子里安放停当。 饭桌前,桂芬娘正用匙子给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的孩子喂稀饭喝。 这是韩桂芬大哥家的女儿翠翠。 由于天生的弱智与软骨病,到如今七八岁了,翠翠还不会走路,也不能自己吃饭。 桂芬娘,一个早已驼背,头发几乎全白的衰老女人,一张瘦脸给人的印象就是四个字——饱经沧桑。 关于女人,有人谓之“女人如水”,将其视为人世间爱与生命的象征。 因为上善若水,水是最善良的,利万物而不争;而她同时又是最博爱的,养育着世间万物。 但是,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古往历代千载,“女人”二字往往都难免成为了软弱、无能、卑微、屈辱的代名词。 而她们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易受到轻蔑与伤害的一群。 可以说,桂芬娘就是她们这一群体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的确,她大丈夫*岁,当年是公婆从她那逃荒的父母那里,用一点少得可怜的粮食换来的。 在她踏进韩家为妻时,她十六岁,丈夫那时还正是尿炕的年龄。 关于她那时的生活情形,正如一首民谣所说: 十八姐儿九岁郎, 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在公婆面, 一脚把他踢下床。 可以说,自从嫁到韩家来,她就从没享过一天福——是岁月的苦难,生生把她从一个女孩儿家煎熬成了眼花背驼的苍苍老妇! 说起这韩家一族,别看在以张姓为主的石竹村里,他们人户并不占优势,但向来以“门风严谨”而在四邻八村著称。素有“要吃韩家的饭,就拿命来换”之说。 并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韩家宗族的老礼一直还都保持着——隔三差五的,族长就会招集族众训训话,顺便也调解一些族内筷子碰着碗之类的家务琐碎。 韩家不像张姓一门——看似人多势众,但却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平常相互之间的交往办事,明显地就不如韩姓人家那么亲近与抱团。 对桂芬娘来说,她自从嫁进韩家门,就是等同于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起初,虽然丈夫还小着,她还说不上怎麽遭受来自丈夫的欺凌,但仅是来自公婆的虐待,却就已够她欲哭无泪的了。 一言以蔽之:她在公婆手底下讨生活,那真是“多有她干的,少有她吃的”。 就说吃饺子的事;都过门好几年了,每逢过年过节吃饺子,她饺子倒是包过不少,自己却就是连一个饺子也没能吃到嘴上。老是忙活了半天,最后能够喝上口剩汤还算是好的! 就因为这,有一年的清明节,又是家里过节吃饺子,她由于实在馋不过,当在厨房里下饺子时,不等饺子开锅,她就打算无论如何也要先吃个饺子解解馋再说。 可是,让她始料未及地是,她这里饺子刚要吃到嘴上的功夫,婆婆却是恰巧出现在了屋门口。慌得她只得赶忙把笊篱里的几个饺子,一下子扣在了旁边炕头上——那用来培育地瓜秧苗的一堆细沙里! 而眼尖的婆婆发现后,怒不可遏之下,先是责令她将扣在沙子里的那几个饺子捡起来,和着硌牙的沙子,当着自己的面吃下去! 接着,在一顿拐棍的暴打之后,还罚她在灶门口那里,冲着灶王爷画像跪了半天! 到后来,等丈夫长大成人了,她更是成了挨拳的垫子受气的包。 凭丈夫那“跳猴子”一般的脾气,动不动对她跳脚打骂自然是家常便饭。 就是动辄踢她个跟头翻滚也属小菜一碟。 只是这如今儿大女大了,自己也逐渐上了岁数,丈夫动不动就抬脚踢动手打的事情,总算才渐渐减少了下来。 她一生共生育了五个儿女。如今,二女儿婚后因为日子艰难,穷得自身那口气尚且顾不过来,难说还能有心思惦记父母二老,所以一年到头也来不了几趟娘家。 而她的大女儿,婚后头一胎就遇上横生逆产,加之婆家一门的脑袋瓜,从老的到少的,都是干榆湿柳一类的不开窍货,一个比一个古板!他们不是一见事情不好,就赶紧张罗着去医院,而是一味地只知道求神拜仙,磕头烧纸! 直到最后,他们见那一套实在是屁用不顶,这才想要急来抱佛脚,可已是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了······ 就是她的大儿子,因为自身条件不赢人,加之家里境况也差,所以,都到了二十好几的年龄了,却还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到最后,总算是她的那一母同胞的妹妹心疼她,可怜她这位苦命的姐姐,为着儿子的亲事愁苦得困不着觉,于是就主动提出结一个儿女亲家——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她的大儿子,这才使得她大儿子成上了家······ 2 院门响动,韩桂芬扛着锄头进来家。 进了门的桂芬,一看到院子里的母亲,习惯地喊了声“娘”,转身把锄头放到门后头。 桂芬的那侄女,人虽弱智,但显然桂芬平时待之不错,让她对桂芬这位姑姑心怀亲爱之感,因此,一看到桂芬进了家来,她便顾不得再喝奶奶喂给的稀饭,而是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姑”,高兴地直朝桂芬打手势。 桂芬一边笑着对侄女回着手势打招呼,一边嘴里亲昵地喊着“翠翠”,朝侄女走过去。 到了近跟,桂芬先是弯下腰,跟侄女脑门相抵“亲”了一个。之后,她拿下背上的苇笠,把一只别在苇笠缝隙上的蚂蚱取下来,又将其两条大腿掐掉,随之把蚂蚱放在侄女手里让其爬动,逗得侄女开心地“啊啊”直叫,让跟前的奶奶快看······ 桂芬拿着石竹花进了屋。 这是她的老习惯:每次採回花来,就是啥事不干,她也得先把花插到自己床头的那只玻璃瓶里去。 3 院门再次响动,桂芬的大哥走了进来。 一看面相,不难猜知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 他即有一个可谓响当当的大名——韩信,同时还是村里家喻户晓的“老面瓜”。 在村里,他是个众所周知的老实人。还是那种油瓶子倒了都不起性的慢憨脾气,说话办事都是慢节奏的,欠缺伶牙俐齿的那种“钢火”,因此人送外号“老面瓜”。 并且,他由于嘴拙,话也少,平时与人们相处交往,他往往就是除了对人憨笑,以及刚一见面时,老是有点不分时间和场合地问上一句“你吃了吗?”之外,差不多都是光拿耳朵听,鲜有插嘴的时候。 而正是由于他最常说的这句话,使得村里很多人,每当逢年过节,尤其是大年初一时,往往都会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为啥呢? 原来是他这人,除了言语木纳之外,口齿还不咋样,一句简单的问话“你吃了吗”,从他的嘴里说出来,让人听来,怎么听怎么都像是在问“你死了吗?”! 如此一来,试想一下:在新春佳节这种过年失火都要称之为“红火”——不好也得说好的日子里,哪个不想出门遇财神——图个吉利?谁人愿意平白无故地被他问上一句“你死了吗?”! 也就是由于他的性子慢憨,实在缺乏几分龙睛虎眼那股劲,干点啥事也难讲得上“效率”二字,这让他那霹雳火性体的父亲,一向对他颇有些看不上 。有时忍不住就会冲他发脾气,骂他道: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的窝囊货,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你他娘的到底随谁?”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他的父亲跳猴子嘴上说归说,可自己只要稍一寻思,很容易也就会得到答案的。 因为跳猴子心里也清楚:他的个性正是随了他的爷爷! 的确,正如老话所说“三辈不离其祖”,别看他父亲人称跳猴子——是家门中的“另类”,如同羊群里跑出个驴来。 但他和他的叔叔——尤其是他与爷爷的脾性,却是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据说,当年他的爷爷,脾性的慢憨程度,与今天的他确实好有一拼。加之形象也是长得很不起眼,又因为日子过得穷,穿戴自然也就寒酸得很,于是也就不免发生了下面的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他爷爷的一个亲戚亡故了,他爷爷前去吊孝。 出殡这天,按规矩,男宾都要依次到灵前祭奠行礼,作揖磕头。 说到这作揖磕头,在旧时代那可是大有讲究的礼仪,绝不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去任意发挥的,其中的名堂也是多得很;什么“懒五叩”、“勤五叩”、“三拜九叩”、“神龙摆尾”、“凤凰展翅”等等,不一而足。其套路之繁多,非是一般人所能悉数掌握的······ 话说轮到他的爷爷上场时,旁边有一个吹鼓手,因见他爷爷相貌卑琐,穿戴又寒酸,一时心下起意,便想耍弄他爷爷一番。 于是,从他爷爷一上场开始作揖行礼,那吹鼓手便时不时就将喇叭口凑近他爷爷的耳朵根使劲吹,想以此扰乱他爷爷的心神,让他爷爷出丑。 哪知他的爷爷,竟是全然不为所动,照样一板一眼地作揖行礼,动作还极其地缓慢沉稳,显出一种无比的郑重与虔诚。 并且,他爷爷还这样拜了那样拜,花样翻新,变化多端,没完没了起来。让一干围观者,一时间楞是谁都摸不清他爷爷的这套路数,到底叫个啥名堂! 就这样,眼看都半天过去了,他爷爷那里却还斯斯文文没个头,大有“此礼绵绵无绝期”之意! 再看旁边的那吹鼓手——我的个娘哎!不仅开始时那种想幸灾乐祸的心态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而且已然是累得满脸披水汗流,气都几乎快喘不赢,眼见得喇叭也就要吹不动了,但又不得不拼命支撑着吹下去。 因为干吹鼓手这一行有个规矩:在祭奠仪式上,只要男宾正在作揖行礼,那吹鼓手就必须不停地吹,不得停顿,更不能停止下来! 事情到了最后,人们渐渐也算看出了端倪,为防止吹鼓手出个好歹,只得上前劝止了他爷爷的行礼。 直到此时,他的爷爷这才声不高气不粗、斯文慢悠地开口说道: “我这行的礼可是最简单的一套——仅仅才是个‘凤凰单展翅’。这才哪里到哪里——我连一半都还没行完呢。” 4 韩桂芬的大哥韩信,他不仅在个性方面跟爷爷很相似,就是在体貌这一点上,他也如爷爷一样地相当不出众——貌不惊人之外,年纪轻轻的还有点秤钩子腰。 加之家庭境况又很是差强人意,在村里难说能占到一般情况。 等等这些,无形之中也就加剧了他在婚姻问题上的难度,导致得尽管父母早早就开始托人给他提亲说媳妇,可事情总就是七扭八歪对不上牙口,不是磨眼对不上磨圈,就是磨圈对不上磨眼,老也不成事。 到了这最后,还是幸亏姨姨的“善举”,总算才成全了他的终身大事。 可是,如同天地有阴阳,有坐轿的,就有抬轿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正是姨姨的这善意成全,让他心怀感念的同时,也让他开始品尝到了近亲联姻酿成的这杯涩涩苦酒! 当他的第一个孩子翠翠出生后,一见生下的孩子是个傻子,还是软骨病,这让他和媳妇的心里很是有点受打击。可表亲联姻在乡间实属司空见惯,并非是擤鼻子闪了腰之类的稀罕事。 况且,看看别人家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也绝非就个顶个都是残次品! 就这样,他和媳妇又满怀希望地迎来了第二胎。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石竹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石竹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石竹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石竹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