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青春正年少(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石竹花二十二章 青春正年少(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1 是在二奎转亲的事情刚定下来没多久,五奎就接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有关上高中这码事,之前大哥早就对他有过明确支持的态度。他接到通知后,其他的哥哥姐姐也都是这个意思。 这样一来,他也就顺从了大家的意愿,没再说别的。 并且,他还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既然打算去上这两年高中,那就尽可能地不要虚掷光阴,总得努力学习、多掌握点文化知识才好——就是大哥说给的那句话:艺不压身嘛。学了没用上,强于到了用的时候还没学过。 再者,就算将来无用武之地,单是为了充实自己,那也总比混天撩日,去把大好的时光白白打了水漂要强。 话说: 五奎要去上高中的学校,那是座落在本公社驻地的一所中学。 因为是全县“开门办学”的第七所中学,所以又简称七中。 七中设有初中班和高中班,学制均为两年。 对于七中,五奎说不上是很熟悉。 毕竟他之前没在那里上过学——他的初中生活是在自家所属的管理区的联办中学度过的。 但是,由于五奎家住的石竹村离七中不远,不过就是二里多地。每当到公社党委驻地那里去赶集,或是上公社供销社买东西,都是多有路过。 加之每年全公社中学生春、秋两季的运动会都是在那七中召开,他和同学们或参赛或参观,也都免不了要去那里,所以他对那里也算有些了解。 2 时令不过才是阴历七月底,午间的烈日当头还让人颇觉炎热得很,倒是一天的晨昏和晚上,开始有了一些凉爽的意思。 五奎和他的那些新同学们的、新的校园生活——开始了。 正是青春年少时!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又是让多少人后来会怀恋无比的年华呀! 这段时光,即是有别于之前初中时候的稚幼懵懂,也和之后必然要承受的来自现实的生活之重有所不同; 它相对轻松自如,且又青春恣意飞扬;对生活对未来,他们不乏激情与梦想,一切似乎都具有着一种鲜活欲滴的灵动与新奇······ 也许,其间某一刹那间的心动与遐思,无意当中也就成为了他们个人生涯中反复咀嚼、不断回味、无法忘却的情怀······ 开学这天,在家吃过了早饭,五奎与本村几个一同被录取的初中同学相约,一起去七中报到。 刚来到学校,五奎他们便跟几个外村的初中同学相遇了。 虽然大家自麦收时节初中毕业至今,分别不过才几个月,但彼此一见面,不仅互相热情打招呼,甚至还你捅我一下,我拍你一把,显得分外亲热。 之后,大家一块来到了校教导处的宣传栏那儿,去看新生的各班分配名单。 在六级二班的名单上,五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顺着名单继续往下看,五奎就看到了两个自己熟悉的名字:彭涛、王朝文。 五奎跟他们两个并非是初中同学,他们两人都是在这七中的初中班毕业的。 五奎跟彭涛相识于前年的春季运动会。 而跟王朝文,则是去年参加全公社中学生歌咏比赛时才认识的。 一当看到彭涛的名字,五奎脑海里不禁就浮现出那个嘴快话多、待人主动热情的男生。 五奎刚这么想着呢,也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这时有人在背后突然拍了他一巴掌,他扭脸一看:嘿,正是彭涛! 彭涛,有着跟五奎差不多一边高的个头,五官端正,一张圆脸现在看是不胖不瘦正适度,但小时候确是胖嘟嘟的很挂肉,显得团头团脑的。 因此,小学五年级时,一次,有个同学在作文里写到他时,一时用词不当,描写他是“脸儿圆圆的胖胖的,像个西瓜”。 这不,从那之后,他就有了一个“西瓜”的外号。 并且,这外号如影随形的,从小学跟到初中,一直不离不弃的。 更有意思地是,他不是那种反感别人叫他外号的人;而是一当别人喊他外号,他也会痛快地接受,甚至还答应得脆生生的,仿佛他就应该叫这名字是的! 他这人,正如他留给五奎的感觉一样:头脑聪明机灵,待人热情,见人三分熟——只要接触过一回,再见面时就会主动热情地去跟人打招呼。 他还是一个守在女生面前,心里自然而然地便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表现*、并且勇于表现的男生。 平常里,他跟同学们都是嘻嘻哈哈的,相处融洽,人缘很好。 尤其一些女生,对他颇有好感,有事没事的,都乐意接近他,跟他撩逗几句。 话说这彭涛:他跟五奎见面后,两人自然免不了热情地说些话儿。之后,对学校情况稔熟的彭涛自告奋勇,意欲引导五奎到学校各处参观一番。 可还没等他们离开宣传栏那儿,他们便遇见了前来也想看新生分配名单的王朝文。 与王朝文一见面,五奎的心里禁不住就想发笑······ 3 王朝文,一个比较容易给人留下印象的男生。 其中的原因,倒还不是因为他的五官属于粗线条的,不像那种带着女性气质的精雕细刻,而是因为他的个高出众。 加之他的身材有些打枣杆型的,比较瘦,又是下身的比例明显大于上身的那种,所以人前一过,总是让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他的那两条长腿。 去年春上,全公社中学生歌咏比赛在这七中举行。 就是在此次的比赛中,五奎第一次见识到了王朝文的“歌咏风采”,记住了这位个头和表现“双突出”的男生。 即使到现在,五奎还能记得王朝文当时朗诵的是一首歌颂家乡的诗歌,其中有两句是: 看北岭,红旗千杆; 望南丘,果树一片。 当然,让五奎记住并结识了王朝文的,不光是王朝文出众的高个——其实这一点还是次要的,关键是王朝文的朗诵让人太有印象了! 当时,在所有参赛的选手中,尽管大家都程度不同地想用普通话朗诵,可平日里谁都没有这个底子,猛顶来个提枪上阵,不用说也能猜想到,所谓水平自然是讲究不上。倒是无一例外地都显得半土不洋,有点不伦不类的。 好在大家都是席上滚到地上——水平都差不多,难说谁比谁更可笑,不必乌鸦笑猪黑。 但事情到了王朝文登台朗诵时就不同了; 对自己的朗诵,他显然是刻意地想用北京语发音。但他自从出来娘胎以来,一直就是用本地土语说话的,只是临阵磨枪时才被老师培训了两天。 所以说,他要是不去刻意为之,情况也许还会好一点。而他越是刻意为之——力图每一个字眼都想用北京语发音,但能力不逮,水平不济,也就不免落得事与愿违,成了马脸、鹿角、牛蹄、尾似驴的“四不像”! 如此之下,让人一听起来——我的个娘!不光独不像那么回事,压根就找不到广播电台上的那味道,反而让人听着听着,身上不知不觉间就乱跳鸡皮疙瘩! 再者,他那么一个瘦高个台上一站,模腔模调地发音吐字还不算,又以颇有点夸张的手势动作,全力配合朗诵,表现出那么一股激昂豪迈地劲儿——这使他的朗诵,不可避免地便把歌咏比赛推上了一个gaochao ——会场里的人们笑成了一片······ 眼下,一跟王朝文相见,五奎不由得一下便想起了去年歌咏比赛的事情,难怪心里忍不住就想发笑······ 然而,王朝文的让人感觉好笑还远不止这一点。 这后来,当五奎来到高中真正跟他同学之后,方才知道:敢情这位王朝文同学,不光诗歌朗诵时喜欢用北京语,高中开学后,语文老师第一次让他在班上朗读课文时,他竟然也是如此这般! 这,让同学们对他都不禁好笑又好奇起来,纳闷他这个平时也看不出比同学们有啥不寻常之处的农家孩子,咋会转眼间就鬼魂附体一般呢?真有意思! 当时,他的这一表现,不光使得同学们忍不住发了笑,就连语文老师也是忍俊不禁。 并且,那位出身胶东、方言口音很重,动不动对自己的学生也会称呼上一句“伙计”的老师梁锦波,在失笑之下,似乎还想告诉他说“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不错,可也不必太强求,还是量力而行为好”,但一时又忍不住光想发笑,只能重复地笑道: “我说伙计······嘿嘿伙计······” 自然,这是后话。 如今且说:五奎跟彭涛、王朝文相见后,几个人正打算离开宣传栏那里,这时有几个女生一块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一到了近前,走在头前的那个中不溜个身、模样伶俐的女生,便有点大咧咧地用手在彭涛的后背上捅了一把,招呼地笑道: “嘿!西瓜!” 彭涛回头一看,马上回敬地笑着喊出了一声: “石榴!” 两人一齐开心地笑了起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石竹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石竹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石竹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石竹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