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后继之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北宋官家第三十八章:后继之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随着张景宗离开,殿中再次陷入了沉寂当中。 看得出来,刘娥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以致于整座大殿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赵祯揉了揉额头,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不及格时,家里的压抑气氛。 于是,他踌躇片刻,还是小心的站了起来,道。 “大娘娘,其实事情也未必有想的那么严重,毛昌达刚刚所说的,也不过是最坏的结果,说不准上天庇佑,不会有那么严重呢?您放宽心,总是会有解决办法的。” 闻听此言,刘娥的脸色略略缓和,眉宇间闪过一丝惆怅与慈和,看着赵祯道。 “六哥懂事了,知道安慰娘了……” 赵祯俯身一拜,没有接话。 见此状况,刘娥沉默了片刻,问道。 “官家,你觉得,若去丁谓,首相一职谁可接任?” 这话一出,赵祯顿时挺直了腰。 不过,短暂的思索之后,他还是摇了摇头,道。 “大娘娘恕罪,臣自幼在宫中长大,虽然在爹爹病重时监国过一段时日,但是,所接触的大臣也并不多。” “何况,大娘娘知道,中书诸臣当中,臣最喜欢王曾,但宰辅大臣,干系重大,不能凭一己好恶而定,故而,臣不应妄言。” 刘娥此时问出这句话,显然是已经动了要罢黜丁谓的念头。 但是,这话刘娥能问,赵祯却不好答。 毕竟,虽然这段日子下来,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刘娥对他的管束也不似以前严厉,甚至于在某些政事上,也不介意他私底下发表一些看法。 可关系到中书宰执这样的事,他还是不好直接开口点人的。 何况,赵祯说的也的确是实话。 他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可接触到的大臣,除了如今已经在中枢的大臣,便是之前太子宫的旧臣。 后者是肯定不能说的,可如若从前者当中选的话,那么,刘娥又何必问他? 果不其然,听了这话之后,刘娥并没有露出意外之色,而是稍一沉默,问道。 “王钦若如何?” 这话一出,赵祯顿时心中叹了口气。 果然如此…… 王钦若,早年以进士科入仕,初任亳州推官。 从政绩上看,他称得上是一个全才,从地方税监,到三司郎官,当过安抚使,管过大理寺,负责过审刑院,也做过翰林学士。 不管是财税,军政,刑名,他都样样拿手。 但缺点就是,他和丁谓一样,极度媚上,毫无风骨气节。 当初泰山封禅一事,首倡之人就是王钦若,也因此,他和丁谓还有另外几个在此事中出力的大臣,被冠以‘五鬼’之名。 甚至于可以说,在巴结谄媚这件事情上,他比丁谓做的还要极端。 除了泰山封禅,赵恒之后大行天书祀封之事,王钦若也是冲在第一线,不断上奏要求在各地致祭。 可以说,在做佞臣这条道路上,王钦若是丁谓妥妥的前辈。 不过,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虽然在谄媚上意这件事上,丁谓比不上王钦若,但是,在朝堂斗争这件事上,王钦若这道前浪,就是被丁谓这道后浪给拍死的。 说起这桩事,倒也颇有意思。 要知道,当初丁谓崛起时,寇准仍在中书为相,他对丁谓此人素来不喜,所以一直压着对方,二人也正是因此结怨。 后来,丁谓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宰执行列,还是因为当时同样为相的王钦若的举荐和扶持。 也正因于此,二人在一段时间里,曾经结成同盟,一起对付寇准。 可随着丁谓的性子,一向骄狂,身份不显的时候还好,等到他逐渐崛起,就开始渐渐的不把王钦若放在眼中。 于是,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从盟友变成了对手,最终王钦若在斗争中落败,被贬出京,以太常寺卿之职知濠州。 这场斗争十分复杂,外间多以为是丁谓骄狂,引起了王钦若的反感,所以二人的联盟破裂。 但是,在赵祯看来,其中缘由远非这么简单。 丁谓之所以一定要和王钦若反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钦若挡了他的路。 当时朝中最大的两股势力,一股是支持东宫的寇准,一股就是亲近皇后的王钦若,丁谓等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赵恒这个皇帝,秉持着异论相搅的原则故意为之,好居中平衡,轻松掌握大局。 这种状况下,王钦若和丁谓两个人的定位,其实是高度重合的。 他们都有扎实的政绩,恶劣的名声,都亲近皇后,都是靠谄媚上意扶摇直上。 不同的是,王钦若的资历更老,官位更高,谄媚的也更彻底。 只要有他在,那么,丁谓最多就只能做到执政的位置上,想要更进一步,几乎不可能。 因为皇帝不可能允许同一派系的人,将宰相之位全部把持,这不符合制衡的原则。 所以,扳倒王钦若,是丁谓上位的唯一选择。 这件事情,刘娥未必不知。 但是对于上位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奉行异论相搅的大宋统治者来说,底下臣子们相互争斗,邀宠媚上,反而是好事。 在刘娥看来,这二人的胜败大抵并不重要,无非是谁斗赢了,她就用谁而已。 于是,沉吟片刻,赵祯开口道。 “大娘娘明鉴,王钦若乃是爹爹时的旧臣,才能自是极好的,只不过,此前天书祀封诸事,朝中对王钦若多有非议,若任首相,恐生事端,还请大娘娘斟酌。” 现阶段,直接干预宰执的任命,对于赵祯来说,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 但是,稍作评价还是可以的…… 刘娥略微有些沉默,天书祀封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她当然是心知肚明。 这些年下来,朝中有不少大臣都对此表示了极力的反对。 就连刘娥自己,也早已经打算,将那些所谓的天书,跟着赵恒一起下葬,永不再提。 但是,天书可以埋进皇陵,可人却不能。 王钦若,丁谓,林特……这些曾经在朝中极力鼓动天书祀封的官员,在朝中的风评的确很差。 朝中大臣,从普通官员到谏官,中书宰执,其实都是瞧不上这些人的。 如果丁谓真的倒了,那么,她想到再提拔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宰执大臣,恐怕就不容易了…… 眼瞧着刘娥陷入了沉默,神情也开始略微有些变化,不再和刚刚一样愤怒无比,反而是略带犹豫。 这让赵祯心中暗道一声不好。 难不成到了如此地步,还要再让丁谓逃过一劫? 当下,他踌躇片刻,正思忖着该如何开口再劝,却见外间内侍再度走了进来,道。 “禀太后,官家,冯相公和王参政在外求见,称有要务急需上禀。” 邢中和的事情一出,中书宰执也必然意识到,是皇陵出事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不趁机落井下石……如此也好,倒是省了他一番工夫。 于是,赵祯看向了刘娥。 “大娘娘,二位宰执联袂前来,想必的确有什么要事……” 见此状况,刘娥稍一踌躇,不过最后,还是点了点头,道。 “既是如此,就让他们进来吧。” 于是,内侍退去,殿中宫女重新将珠帘垂下,没过多久,冯拯和王曾二人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殿门外……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北宋官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北宋官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北宋官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宋官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