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守江必守淮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第12章:守江必守淮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天幕中的景象又一变,是一个教室里,视频只有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 建安十五年,看到书桌、地面上堆满了书籍,南郡治安县众人对视一眼。 之前,他们就从天幕中看到过纸张制成的书籍,也曾讨论过此事,做过许多假设进行推演,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后世改进了造纸技术使得纸张得以应用。 现在看来推测结果完全正确。 一想到纸张推广带来的诸多好处,刘备兴奋得搓手。 只是,这改进方向又是什么? 带着疑问,众人继续往下看。 庞统则让木匠将天幕中的桌子、座椅等描绘下来,由于其结构及其简单,几位木匠仔细端详了一会就轻易地将结构画了出来。 这是他和诸葛亮两人商议后的简单分工,毕竟天幕有时涉及的东西太多,需要挑重点的记录,而重复记录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浪费人力物力。 由于拍摄距离过远,因此视频并没有原声,只有欢快的配乐和文字说明。 【画面中,一个男孩拿着个气球要给前排的白衣女孩表演魔术。】 【白衣女孩先是在气球底下来回扫了扫,确定没有透明类的丝线绑住气球】 【男孩让女孩朝气球吹口气,白衣女孩照做】 【然后男孩把气球拿回身前,左右来回轻揉气球,假装施展魔法】 【然后松开手,气球真的悬浮在了半空】 【白衣女孩:啊???.jpg,然后喊同桌的黑衣女孩!】 【黑衣女孩回头:啊????.jpg】 【黑衣女孩一拍桌子,大赞牛皮,两女孩欢呼鼓掌!】 【男孩等待了一会才收回气球,抹了抹头发耍酷,只有他的同桌早已看透一切,笑而不语】 张飞:啊??? 刘备:啊??? 关羽:??? 赵云:啊??? 庞统:啊??? 诸葛亮:啊??? 马良:啊??? 邺城、秣陵的一众人也是一脸懵逼。 乖乖,难道真是魔术! 评论区有人截了张黑衣女孩一拍课桌的豪迈动作并评论。 《哎呦我,老弟!》 《老弟奥姐给你留灯!》 《黑衣服的:哎呦我,太有实力了哥》 《你为啥能发语音》 好多梗曹操等阵营都看不懂,但其表达方式却是让他们感到熟悉,因为邺城离燕幽两州实在是太近。 《我一开始以为静电,直到看见了风扇》 众人恍然大悟,因为视频末尾男孩有个左手拿开腿上小风扇的小动作。 原来那个东西叫风扇,顾明思义应是可以自动扇风驱暑的物品? 唐贞观年间,长安城的百姓听到有识字的先生猜出风扇的作用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艳羡不已。 这七八月的大太阳,是真他酿的毒! 李世民也羡慕了,他虽贵为天子,但这种好东西也是平生第一次见。 就好比南方人看见雪,只能看不能摸,那谁看了也难受啊。 倒不是说着风扇真有什么大的作用,而是这种不用人动手就能自动扇风的小东西确实是件巧物,其运作方式还是挺令人好奇的。 而且有了它的话,大夏天批阅奏折的时候就不用宫女在旁边扇风了。若再推广下去,确实是能省极多的人力物力。 《好好学好好看,五分了然+五分不屑=一生孤苦,配图是男孩同桌看破的表情》 《不行,得给我闺女看下,免得被小子骗[哭]》 《小学生:气球是风扇吹起来的;中学生:气球浮力大于重力;大学生:有脏东西!》 《我们大学生也看见风扇了好吧,我们大学生只是没什么用,不是瞎[捂脸]》 洪武年间,朱元璋看着“小学、中学、大学”几个字陷入了沉思,这明显是后世对办学教育的规范,于是喊翰林学士宋濂的名字。 年已花甲的宋濂精神矍铄,沉稳应对着,没办法对于这位老板,没有一个下属敢不认真。 这位宋濂,自然就是后来写出古文名篇《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位。 《懂捧场的真的好帅好吧》 “年轻真好啊!”刘备看了看诸葛亮,又看了看天幕,认真说道。 ... 天幕画面切换,是一个蓝色的球。 随着镜头徐徐推进,整个中国的地形图就呈现出来,一览无遗! !!!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汉末,众人也是吓得脸色煞白! 咱脚下站的,是一个球?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洪武年间,朱元璋倒是淡定很多。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结构有过许多猜测,其中最重要几种学说,按时间排序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宣天说是最接近真实宇宙结构的天文学说,其提出时间是唐开元年间。 对于宣夜说,他自然是知道的,但也只限于知道。 他既没时间也没心思花时间去了解,因为他不在乎。 ... 【黄河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什么不如长江、淮河呢?】 随着解说,镜头再次拉近,然后用黄色实线将黄河标注了出来。 【首先,如果你把黄河作为一条防线,它有两个明显弊端】 【一:容易结冰】 【秦岭-淮河是中国1月0°C等温线,也就说淮河以南的河流几乎是终年不冻的】 【而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基本都会结冰】 【而黄河一旦结冰,所谓的防线就毫无意义】 ... “等温线!” 汉末,南郡中,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对此也插不上话,只能埋头苦抄。 天幕上还有什么温带、亚热带等,都是从未听说过的词,想来是后世创造的。 【李白《行路难》诗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说的就是冬季黄河结冰的情况】 【二:黄河支流太少】 【地图上的黄色线就是黄河的所有支流】 【然后对比下长江支流(绿色)、淮河支流(蓝色),可以明显看出黄河支流又少又短,无法成为战略通道】 天幕视频中,用绿色、蓝色细线分别将长江支流、淮河支流标注了出来。 从中可以看出南方水网密布。 建安十五年,南郡,众人看了一眼,傻了。这咋描啊。 邺城,曹操面露贪婪之色! 这地图能放大缩小,还标注了山川河流。 以及那什么亚热带、等温线什么的。 好东西啊! 【在古代,河流通常也是好的运输通道,省时省力】 【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就是成功的例子】 【你很难想象,南方防守方可以轻易把兵力、粮草】 【通过水路从今武汉、荆州甚至千里之外的南京,运抵道襄阳城时】 【北方进攻士兵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 【相比长江支流,淮河的水网更加密布,是一条天然的防线】 【纵横的水网可以有效阻挡骑兵的进攻】 【像当年蒙古铁骑一路向西,打到欧洲,但面对南宋的秦岭-淮河防线,却很发愁】 天幕中随着声音解说,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然大物被用红色块标注了出来。 纵使是一辈子沙场纵横无敌的李世民也感到窒息。 天幕中的蒙古帝国横跨东北、华北、漠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地,有效面积为330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面积:约1710万平方千米) 而天幕中的南宋(想必就是后世的朝代),只能固守秦岭-淮河防线瑟瑟发抖。 其国土面积相差简直难以置信,国力悬殊更是云泥之别。 不过,这就是天幕中提到过的欧洲?欧洲南边这一块呢叫什么? ... 西汉,元狩年间。 刘彻望着天幕的红色庞然大物,纵使是隔着不知多少年,也不禁为后世捏了一把冷汗。 不过同时也惊讶,原来世界这么辽阔! 往西竟有那么大一块疆域,记得不久前天幕中说过,秦始皇一统华夏时欧洲还碎得跟渣一样! 原来这里就是欧洲!! 欧洲下方又是一大片疆域,比之中原大地还要辽阔! 好!好!好! 北方蛮夷,狼子野心,祸延千年,当诛! ... 【如果正面进攻,骑兵需纵跨淮河众多河流】 【此时南宋如果派小股士兵,不断骚扰、拦截蒙军后勤,其前线就会吃紧】 【如果绕行,东面是大海、中间是大别山、西面是秦岭】 【中间通道上还有一个铁打的襄阳城无从下手】 【而且秦岭、淮河防线只需极少的兵力就能支撑整座防线】 【所以才有了“守江必守淮”这种说法】 建安十五年,许多将领大受震撼。 在这个吃饱都算奢侈的年代,领兵打仗的将领很多,称之为名将的也不少,但是算做战略家、军师家的确实凤毛麟角了。 无他,能识字读书的本就不多,拥有这种见识的更是少之又少。 没有相应的见识,自然无从谈起战略。 而见识,要么藏在书籍中,要么藏在脚下。 像天幕中这种以一国之地作为棋盘,配合着现代的精度地形图,进行攻防演练解说的视频,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真真正正的开了眼界! 江东、南郡、曹魏阵营的将领对“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地利”或多或少都有了各自的理解。 《终于明白为什么南宋的仗一直在襄阳打!一张淮河支流图整的明明白白,简单明了!》 《郭靖没守住襄阳,以身殉国,襄阳失守南宋灭亡了》 《历史上守襄阳的是吕文焕好吧[无语]》 《过了襄阳往南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无险可守,直接就能杀到长江边上了》 《光头当年也是这么想的[狗头]》 李世民已经习惯后世人的毒舌了,毕竟那是帮连皇帝和皇室都不放在眼里的“法外狂徒”。 《他?是座城都想要,顾此失彼,而且下面派系众多》 《校长经济玩崩了,我兔坐享其成[捂脸]》 《你应该找找他有什么没玩崩的》 《这长江天险之后,便是江东铁壁[狗头]》 《定叫你好评如潮[狗头]》 《这也能蒸?》 《这是冷兵器战争时的思维,现代战争已经没有绝对意义的前后方了...对方的首都就是前线[狗头]》 陈立觉得这个观点挺有趣的,看没有人回复他,于是回复他。 《发达的地方是前线,落后的地方是后方[狗头]》 其实两人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 众多时空中,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天幕中的议论之言就是这么来的,而且是发完就显示出来了。 李世民再一次眼馋了,这东西,拿来战时指挥多好啊! 真是败家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