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三大罪状,犹如三记重锤,直接击在了杨嗣昌的心头上。
黄道周等人对于杨嗣昌的攻击,完全是站在理学意识形态的立场出发的。
大明朝以孝治天下,从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开始,便形成了惯例,即使天下再缺乏人才,也要让臣子回去丁忧。
而不回去守制的人,便是“不祥之人”。
像杨嗣昌这样,父母双亡,应该在籍守制的“不祥之人”,还留在朝堂之上,这是违天理、逆天道的。
朱常淦愣了一下,杨嗣昌父亲分别是千年去世的,被崇祯下旨夺情,让他接任兵部尚书,这继母在这时候去世了?
他扭头贼烦王承恩,“有这事儿吗?”
“陛下,杨尚书昨日晚上就此事,给您上奏疏了。”王承恩在他耳边轻声说道:“但被您再次给夺情了。”
朱常淦点了点头,突然想起好像有这么一件事儿。
……
“求陛下降罪于杨嗣昌!”
“陛下,乃圣明之君,请能容这等不祥之人留在朝堂之上?”
“陛下,”
黄道周的地位和声望,可远非之前那几个普通御史言官所能相比。
他的声望、攻劾所造成的影响力也超乎寻常。
有他作为旗帜,朝中几乎九成的官员全都站了出来,在这样一股风潮中,杨嗣昌款虏误国几乎就成了舆论中的定评。
没有人为杨嗣昌出声,他曾精心筹划十面张网中取得的功绩,被避而不谈,更没有人愿意为他评功摆好。
而就在这时,小黄门来报,“陛下,钦天监的监正上报。”
“火星运转失常,由尾宿逆行至心宿,且一度被月亮掩盖。”
哗~
随着这话一出,在场的朝臣们突然变的一片哗然,甚至有些惶惶然。
“陛下,月掩荧惑!乃大凶之兆啊!”
“陛下,定是杨嗣昌不祥之人引发的祸乱。“
“天垂象,圣人则之!”黄道周泣血大呼道:“天子执行上天的意愿,才会得到天的宠眷,国运昌盛。反之就会祸坠于天,遭受劫难。”
“陛下,《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月掩荧惑,武王伐纣,结果周武王灭周,周朝建立。”
“秦始皇七年,月掩荧惑,名将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秦始皇九年,月掩荧惑,嫪毐之乱……”礼部右侍郎张四知站出来,声泪俱下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杨嗣昌这等不忠不孝之臣,怎能留其在朝中?”
“陛下……”
杨嗣昌再次迎来东林党和文官们的强烈攻击。
自西汉以来,星相学就逐渐发展成正统儒家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天人感应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
按照这一理论,冥冥中的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天通过各式各样的符号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而在地上只有圣人才能领悟这些符号,并且按照天的意愿行动。
所谓圣人,便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这一点,如果换成从小浸润于正统儒家说教之中的崇祯帝肯定是深信不疑的。
但对于朱常淦来说,这不过是行星视运动的一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没什么可奇怪。
不过,他也明白,正是因为这一套天人感应理论,才让大明皇帝有着所谓正统的地位,要不然崇祯死后,满清鞑子入关又怎么会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口号?
朱常淦眯了一眼眼睛,将王承恩招过来,“国子监的那些学生走了没有?”
“回陛下,还没有,等着陛下发榜呢!”
“正好,朕再给他们一个题目,火星运转失常,由尾宿逆行至心宿……”朱常淦让王承恩快点到后面去问。
他清楚,朝臣们攻击杨嗣昌无非是想将他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给赶下去。
如今杨嗣昌虽不是完全站在自己这一方,但至少在军务上没有明显反对,没有拖后腿。
单凭这一点就不能让杨嗣昌回乡守制?
……
国子监众师生,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力。
他们一个个搅动脑汁,开始为此上疏,
许赐复提笔写道:“臣闻月食五星,古来变异史不绝书,但是灾是祥,却要看当时的时势与君主的德行而定,并不一致。”
而后引经据典,讲述历代多次出现过同样的现象,却也多有平安无事的,甚至还会是吉祥的兆头。
尤其,他在援引历史的时候分别举出了几个打败夷狄以及招抚叛臣的事例。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月食火星,明年大败匈奴,呼韩大单于投降于五原。
唐宪宗元和七年月掩荧惑,其年魏博节度使田兴大败,归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月掩荧惑,明年兴师灭北汉,随征契丹,连年兵败,后来听从宰相张齐贤的建议,改用安内养外的和平政策,国家反而安定了下来。
他在奏疏中,阐述出来,“天变不足畏,或可利用这次天变,大败满清!”
……
当朱常淦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由叫好,“王承恩,将此奏疏,让衮衮诸公传看。”
杨嗣昌看着这封奏疏却是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浑身发抖,“没错,天变不足畏,我大明朝就该利用这次天变,一举扭转我大明国势。”
黄道周等人看着这份奏疏的时候,一个个脸色铁青。
但他们依然不放弃。
黄道周:“陛下,杨嗣昌三条罪状,无一不实,还望陛下明察!”
“事关天理人伦大道,请皇帝圣裁!”
“……”
突然,
“嘭~”
一声巨响,却是皇帝将奏疏给推倒在地。
“天灾频仍、流寇难平、边饷匮乏、吏治紊乱的问题,你们是一个都不解决,反而在朝着一个能打胜仗的人问责。”
朱常淦怒视众人,繁杂的朝政没有人去理会,反而一个个将目光对准干实事的人。
这就很让人恼火,如果让他们将奔丧守制作为攻奸的手段,好像卢象升不久前也死了父亲,接连上5封疏请求回乡奔丧守制,崇祯夺情让他接替了宣府总督。
朱常淦不得不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手下的这几个人,必须有个替换的人……宣府巡抚陈新甲如今好像此时也在服丧期,在四川老家守制。
“若杨嗣昌回去丁忧,那便有一个问题,兵部尚书的位子由谁来接替?”朱常淦以进为退,看着人满殿的众多朝臣,“打不了胜仗,朕问谁的责?”
“你?你……还是伱?”
朱常淦一个个盯着其中几个人道。
被问及的人,一个个脸色发白。
崇祯杀兵部尚书可不是一次了。
别看他们一个个刚刚骂的这么凶,但真让他们担兵部尚书,他们还真的不敢。
皇帝随即神情舒缓了一下,
下一句却让在场所有都为之一怔。
“择日不如撞日,朕欲充实内阁,今日便进行一番策试,所有的高级大臣均可参与,能者上,庸者下。”
充实内阁?
能者上,庸者下?
陛下是什么意思?
所有朝臣眼中无不闪烁,彼此相互看向对方,充满警戒之心。
但也有不少人,第一个念头是四个字。
争官竞进!
可他们,谁也没注意到皇帝上扬的嘴角。
……
关外,清军的中军营帐之内。
“祖大寿还是没有任何回应吗?”皇太极用一只碗接着自己的鼻血。
豪格咬着牙愤然道:“这人压根就不值得信任,枉费皇阿玛对他行报见礼,还赐予他那么多的宝物。”
“要我说,就该将他的妻儿兄弟及家中数百口人,全都给杀了。”
“以儆效尤!”
皇太极摇头道:“不急,朕刚写信给他,告知清军已攻破朝鲜与皮岛,并询问他西征明朝的大计,看他如何回应。“
就在此时,外面马蹄声大动。
“报!谍报传来,大明,宣府、蓟镇,山西,大同,青州、莱州,天津,保定均有军队调动,似乎往通州方向而去。”
传信兵飞奔进来,跪在地上。
满清在大明安插的汉奸,终于将大明朝这边军队的调动传回了辽东。
皇太极猛地站起身,一把接过来,“这么多兵镇都动了?”
他在接到岳託第二次战败的消息,便已经让传信兵给多尔衮他们传信,让他们不必分兵,而是向东,避开京师之地,朝着富庶的山东劫掠。
之所以敢五次入关就是因为知道大明朝没有可以狙击满蒙骑兵的兵马。大明没有能吞掉满清八旗的牙口。
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
但如今大明有了牙口,他不得不防。
再加上眼下各地的调动,瞬间让他警惕了起来。
皇太极看着地图,终于知道了大明王朝的意图,“来人,给多尔衮传信,让他们撤回来。”
想了想,他又下令道:“豪格,你速速率领四万人马,前往墙子岭,随时准备多尔衮和岳託他们回程。”
感谢大伙儿的订阅和支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