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拣宝大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杨帆等人没有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开来。,在一起没意思,出现物品都不好意思争夺,毕竟都是一路人。 “分开走也好。”罗老也不喜欢老是凑在一堆。 只有走散,他才有机会。不然的话,他一个老头,动作没有这些小家伙迅速,太吃亏了。因此,还是分开走比较好。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这群当中,别看他的岁数最大,但论起能力,貌似他比起三个年轻人好不了很多,某些方面甚至更差点。 比如杨帆那样的变态,跟他同事遇到一件物品,保证那小子更快看出那宝物的价值。正是这样,捡漏的时候,他是挺不乐意跟这些厉害的年轻人走一堆的,太打击自己信心。 分开没太久,杨帆发现脚下就有一件物品,微微一惊。 这家伙压根没有去凑其他人的热闹,而是到处走,四处地下扫描。不过,他的精神力不能支撑太久,超过十分钟,就需要休息一会。 这里的物品非常分散,杨帆猜测,应该是古代有船只在附近沉没,然后被河水冲散,形成现在的宝物汇聚地。 “大叔,你的锄头能借我用一用吗?”杨帆询问道。 他看见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中年人正坐下来休息,还一边抽闷烟。看来,他的收获并不好,没有挖掘出什么宝物。 那中年人看了眼杨帆,点点头:“行,你用。不过,我现在挖这块地方,你暂时不能挖掘。” 杨帆连忙应是,规矩他懂。人家好不容易挖出来那么深,你趁人家休息,就跳下去挖。挖不出东西还好说,挖出来宝物,那就麻烦了。 拿到锄头,杨帆就用力干起来。他发现,那件物品并不深,只有三十厘米左右的泥土遮掩。 这一幕,胡伟等人也看到了。他们心想:这家伙,要不要那么拼命呀? 看来,他对自己之前得到的那件石雕也是非常不满意呀!不然的话,不会表现得如此急切。 “大海捞针,难呀!”罗老也是苦笑不已。 “阿弥陀佛!杨兄好兴致!”戒贪和尚说道。 这话说得,也不知道是真的赞赏,还是嗤笑。反正大家听着不像是欣赏、赞同。 没有两分钟,就挖了一件物品出来,看得那个中年人目瞪口呆。值不值钱先别提,但人家随便一挖,就挖出来物件,这运气还真是没得说的。 “小哥厉害呀!”他举起拇指说道。 “多谢大叔你的锄头了。运气不错。”杨帆笑道。 那名大叔呆呆地接过自己锄头,看了看自己挖过去的地方,又看了看杨帆挖的这个地方。 “你不继续了?” 杨帆摇摇头,他查了一下,能力范围内,已经再也发现不了物品。他才不会那么傻继续挖,简直就是做无用功一样。 大叔一听,心中大喜,连忙往手掌呸了一口口水,然后擦了擦,接着用力挖掘起来。他有预感,这里肯定还有宝物。 看到这,杨帆微微一笑,再深的地方有没有他不知道,但半米深的范围内绝对是没有的,祝他好运吧! 胡伟一转眼,就看到杨帆手里又多了一件物品,心中大惊,连忙跑过来。 “我靠!” 这句粗口不是胡伟爆出来的,而是戒贪和尚看到杨帆那件物品,忍不住脱口而出。 这时候,其他人也回过头来,看到了这一幕,都是大为诧异,纷纷围上来。自己挖都能那么快挖到手?不会是已经看到了的吧? 至少在很多人心中,肯定是那小子发现什么猫腻,才那么快得手的。 “什么宝贝?”胡伟询问道。 大家走进,才发现那是一个小酒蛊,表面竟然是血红色的。没有细看,大家心里已经是震惊,有了初步的猜测。 “不会是祭红吧?”有人马上猜测。 看它的样子,的确就是祭红。毕竟整个血红色的瓷器,在古代非常少见,也异常珍贵,除了祭红,很多人想不出还有什么。 杨帆笑道:“应该是,不过还不清楚是什么朝代的。” 祭红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 在古时皇室常以它作祭器,人们在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真可谓不惜工本。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 杨帆知道,这种瓷器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你问这种瓷器有多稀少,杨帆能告诉你,在景.德镇陶瓷馆的近万件藏品中,祭红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祭红,收藏时只剩下了残缺的一半。 大家围过来看了会,基本是确认了,这件瓷器就是异常珍贵的祭红。 “真的是祭红呀!”一个老人声音都有点打颤了。 这件保存那么好的祭红瓷器,实属罕见,国内绝对找不出二十件出来,说是稀世珍宝也不为过。拿出去拍卖,肯定是要引起疯抢的。 胡伟舔了舔嘴唇,他找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一件祭红。前年,在潘家园看到一件,但只有三分之一。 其实,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北宋年间,河.南的钧窑完善了这一工艺,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 但是,钧窑的烧制工艺还不成熟,红釉中往往掺杂进其他的颜色,而景德镇人在宣德年间烧出的祭红,从颜色的色泽和纯度上,都超过了钧窑,人们把它叫做"宣德祭"。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红釉的烧制技术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烧制这种瓷器,从来不能保证产量的,就算是皇帝的死命令,也难以保证,也就注定了它天生高贵。 “转让不?”胡伟问道。 周围的人全都两眼放光,这问题问到他们心坎了。 感谢书虫餮兄弟的粽子,书友150616001522449、莲花处处开、c366097712c、kmgeelin这些兄弟姐妹的打赏。大家端午节快乐!粽子不要吃太多啦!今天熬了一章,明天放假,可以将之前欠的章节还了。这两三天真是太对不起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拣宝大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拣宝大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拣宝大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拣宝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