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坟地淘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自带锦鲤穿六零第141章 坟地淘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早上不到五点,闷墩儿就开着车来接徐祖爷去尽欢去北郊逛黑市了。 闷墩儿是那种满脸横肉又沉默寡言的人,他要是换身西服戴上墨镜,妥妥一个社会马仔。 尽欢逗趣地塞了一把大白兔给他,他也只是扯了扯嘴角没说话,然后把糖放进了衣兜里面。 现在马路上车非常少,加上现在城市化还没开始,宽窄巷子到了北郊的农田,开车时间一共也用了不到二十分钟。 车开到一片农田边上停下来,看周围估计一两里地都没有人家。 然后顺着田埂又走了几分钟,就到了一片坟包旁边。 尽欢真的有点傻眼了,真的是乱葬岗啊。 现在天还没大亮,如果不是里面还有手电筒的灯光,乱葬岗里面人影绰绰,真的是会很吓人很恐怖的。 闷墩儿直接带着祖孙两,到了一个正蹲在一个小坟包上,啃着馒头的中年男人面前。 “四哥生意兴隆啊!这是我家的亲戚,喜欢老物件,我带他们来看看!”闷墩儿直接说明了来意。 这个叫四哥的男人嘴里的馒头还没咽下去,就站起来话语模糊地说,“都是兄弟伙,还客气个啥,你招呼一声我给你送家里去啊!” “哪敢劳烦四哥?也是长辈想带着娃娃来见下市面!”闷墩儿说话也很客气,“人就麻烦四哥照顾着点,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行!那咱回见啊,改天空了我约你喝酒!” 尽欢看着两人对话也很有意思,都非常客气。 但两人的客气还是不一样的,闷墩儿的客气是客套式的,颇有点高傲的味道。 而这个四哥对闷墩儿则说话则带着毕恭毕敬的意思。 想来范从礼虽然在徐祖爷面前是个逗逼,但在外面估计也不是吃素的。 闷墩儿跟徐祖爷招呼了一声就走了。 接着四哥给徐祖爷大致介绍了,哪些摊子大概是卖什么的,那些人厚道,那些人报价虚高,可以死命往下砍。 徐祖爷听了之后还是很感激的,所以客气地跟他道了谢,便带着尽欢开始在坟包包之间溜达起来。 首先逛的就是一个首饰摊子,徐祖爷帮尽欢打着手电。 尽欢在一堆银铜首饰里面,一眼看中了一对玉兔捣药的耳坠。 白玉雕刻成的兔子坠在金丝大圆环下面,玉兔是站立前爪持药杵捣药,脚下还踩着黄金镶宝石的祥云,兔子的眼睛和头顶都点着红宝石。 这对玉兔耳坠是明代的工艺,其实明代的首饰是很富丽堂皇的,但这对耳坠做工雕刻相对简单,设计也十分具有童真的意味。 “这个耳坠怎么卖啊?”尽欢看了两眼就开始问价。 摊主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看了尽欢一个小娃娃,直接撇下两个字,“十五!” “五块!”尽欢伸出一只手掌。 年轻人挥手,“行!五块就五块,我先开个张!” 徐祖爷立马递上钱,尽欢接过这对玉兔耳坠,瞬间有点后悔,觉得还价还高了,毕竟现在的玉器并不值钱。 不过尽欢后悔没持续几秒钟,因为她眼尖的发现隔壁的摊子上,有个首饰盒里面,居然放着一整套的点翠首饰。 钗簪环佩样样俱全,花样上居然还有龙凤的图案,这样的配置和花样,肯定不是民国时期唱戏所用头面的规制,尽欢猜想这套头面的原主人身份一定不简单。 点翠,就是把翠鸟亮蓝色羽毛剪下来,一点点仔细地镶嵌到金属底托上面,其中工艺很细致繁杂,一般水平的匠人是做不来的。 翠蓝色的羽毛色泽艳丽,光泽感好,配上金属金光闪闪的凸边和各色宝石。 戴在古代贵妇们乌发如云的头上,真的是娇俏灵动,光彩照人。 所以点翠深受古代嫔妃贵妇的喜爱,其中以明清两朝最为盛行。 到了清末民初,点翠首饰才开始在民间流行,那会儿的女性无不以拥有一件点翠首饰为荣。 但点翠上面的羽毛毕竟是有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便会黯淡褪色,保持起来十分不易。 眼前的盒子里面的点翠首饰保存得十分完好,颜色鲜艳而且几乎没有破损的地方,可见主人的爱惜程度。 “这套首饰怎么卖啊?”尽欢指着首饰盒问年轻的摊主。 摊主撩了尽欢一眼,“首饰上就没多少金子,小妹娃给二十块拿走!” “大哥哥,二十块的话,你给把这个盒子当搭头一起送给我才行,要不我也不好带回去!”尽欢听了价钱之后得寸进尺地提要求。 小伙子听了也爽快地笑笑,“行啊!反正这个盒子我拿回去也没处放啊!” 徐祖爷连忙掏出两张大团结递给摊主,然后接过了盒子,随意夹在了右臂下面。 钱货交割完成之后,徐祖爷拉着尽欢又继续往前逛,尽欢以四十五块钱的价格在一个摊子上买下了两颗“火油钻”。 “火油钻”是老沪江时代,纸醉金迷的沪江贵妇给取的名称,火油是指煤油,火油钻比喻的是钻石透出火油燃烧时的蓝影。 《色戒》中曾经就曾描述过火油钻令人咂舌的价格,易先生给王佳芝买的那颗粉色鸽子蛋,也是火油钻。 尽欢买到的两颗火油钻,目测都有四五克拉,因为他们的直径差不多都有一厘米左右。 摊主四十五块钱就卖给尽欢了,并不是说摊主不识货,而是现在这个年月,钻石比不上黄金是硬通货,甚至连别的红蓝宝石都比不上。 何况黄金,现在也只能去银行才能兑成现金,除了黑市也没地方能够用黄金买东西。 本以为买完火油钻估计也碰不着什么好东西了,结果尽欢在坟包的最里面,发现了一个卖瓷器的摊子。 可能是因为瓷器在黑市是滞销货,所以摊子也摆在了最里面,看着一点也不起眼。 尽欢蹲下来开始挑挑拣拣,经过了这几年废品和黑市淘宝的经验,摊子上的粉彩和青花都不能入尽欢的眼。 因为一看就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买回去真的当做器物使用是不错,那收藏价值就没什么可取性了。 尽欢眼睛一扫,便看中了一个青花瓷盘上面的一个天青釉的圆洗,看起来清雅素净,很有宋朝的风格,翻过来一看,果然有汝窑的标记。 汝窑瓷器可以称得上古瓷中的“大熊猫”,因为极端稀缺,所以珍贵异常。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自古就有“青瓷之首,汝瓷为尊”的说法,汝窑是在北宋时期是官窑,烧制的瓷器为宫廷御用,在民间使用很少。 后来宋朝靖康之乱,都城被迫南迁,很多汝瓷在这个过程中毁于一旦。 在动荡中,窑址荒废,技术失传,所以传世的汝瓷便更稀少了。 尽欢拿起笔洗来看,徐祖爷还贴心的打着手电筒帮尽欢照明。 这个笔洗满足了汝窑“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所有的鉴定条件,十有八九是真品。 在千禧年之后,汝窑瓷器在各种拍卖会上,动不动就会拍卖上亿的价格,足以见得汝窑瓷器的稀少珍贵。 “大叔,这个圆碗怎么卖啊?”尽欢拿起笔洗问摊主。 摊主是个中年男人,难得见到顾客上门,所以有人问,他就热情得不得了,“小妹娃儿,这个素碗便宜,两块钱!” “两块啊?”尽欢重复了一下价格像是在思索犹豫,其实心里面都已经乐开了花儿。 “小妹娃儿,你要觉得贵啊,我这还有不少好东西,你瞧瞧,这个是粉彩瓷,多好看啊!”摊主生怕尽欢嫌贵就走了,忙拿起一个粉彩的盖碗茶杯推销。 尽欢摇了摇头,“大叔,我不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你还有跟这个圆碗颜色一样的东西不?” “小妹娃儿,你稍等一小会儿,我找找看啊,我记得还有一个瓶子和两个盘子!”摊主立马在身后的竹筐里面翻找起来。 尽欢不动声色地看着摊子上别的东西,不过看过正宗汝瓷之后,别的东西也能入不眼的。 中年大叔在身后的两个筐子里翻翻找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稻草里翻出了一个天青色的瓜棱瓶和两个葵花口的盘子来。 尽欢接过瓜棱瓶和葵花口的盘子放下来,然后开始细细查看起来。 摊主倒是跟徐祖爷聊上了,“老爷子,你家孙女子爱好真不一般,咋都喜欢青青绿绿没有花纹的东西啊?” “现在不是破四旧了嘛,素色的不打眼,拿回去还能装个菜装个水啥的!”徐祖爷笑眯眯地跟摊主打马虎眼,“这几个碗盘瓶罐一共多少钱啊?” 中年人满脸堆笑,“老爷子我看你们买这些瓷器,也是为了家用,你看一共十块钱行不?现在去供销社买碗碗盘盘也要工业券的!” “行嘛,刚好我也不用去供销社去挤了,都省事了!”徐祖爷立马递上十块钱。 摊主从筐子里拿出了一摞报纸,帮尽欢把东西包起来。 看着他粗暴的动作,尽欢恨不得说一句:大叔,咱们能温柔点不,你包的可是未来身价几千万上亿的瓷器啊! 徐祖爷拿出一块布,把这些报纸包好的瓷器,打了个包袱,背到了背上。 接着逛到了书画摊子,跟瓷器摊子一样冷清,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 徐祖爷买书的热情可比尽欢高,他一股脑就给尽欢挑了十几本书和字帖,书一本也才两毛钱。 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画,尽欢看着顺眼的挑了二十多幅。 书画本来尽欢也不懂,而且书画的赝品多,学书法绘画谁还不是从临摹开始的?所以也只能瞧着顺眼的买了。 不过摊主对书画的定价准则,让尽欢哭笑不得。 画的价格不是按照画家名气和历史价值来定的,看起来纸张卷轴新一些比陈旧的要贵一些。 这都什么逻辑啊,就算是现在破四旧,正常人都知道古董古董,古的旧的比新的值钱啊。 二十几幅画加上十多本书,一共才六块五,这价格让徐祖爷都愣了一下,他在心里感叹道: 现在的文化人地位尴尬,这些曾经被读书人有钱人看成珍宝的书画也成了封建糟粕,这都什么世道啊?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自带锦鲤穿六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自带锦鲤穿六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自带锦鲤穿六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自带锦鲤穿六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