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寒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春妆第218章 寒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恋上你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小雪过后,玉京城难得地不见雪色,唯连绵阴雨,鲜少放晴,那天气亦是湿冷湿冷地,衣裳总也不干,只得放在熏笼上烘着。 这般时日,晨起无疑是件痛苦之事,那温暖的被窝像是有着无穷魔力,引得人沉陷其中。 然而,在这偌大的皇城中,除了那些个无事的贵主外,包括建昭帝在内,都不得免去这黎明即起之伤,更遑论红药这样的婢仆了。 这一日,天依旧阴沉沉地,红药挣扎着起了身,穿戴完毕,便去屋角看炭盆。 盆中炭火早已熄了大半,炭灰间只偶尔闪烁出几星红光,那暖意微弱得几如不在。 她从炉边提起一只铁水壶,拿手试了试。 冰凉。 她叹了口气,转首看向窗外。 寒风呼号,低咽的风声自窗眼儿里透进来,几树枯枝映于惨白的窗纸,打摆子似地乱晃。 红药立时打消了去窗下风炉烧水的念头。 将就着以冷水洗漱完毕,红药手脸皆麻,牙齿也几乎被冻掉,脑子倒是清醒了些,却是那冷水激的。 草草收拾妥当,她便在厚棉衣并厚棉裙外,又套上了一件宫制棉斗篷,戴上棉手套、棉耳帽,全副武装,这才深深吐纳了数息,鼓足勇气,拉开了屋门。 “呼啦啦”,门扇才一开启,棉帘子立时飞上了半空,冰冷的雨点裹着寒风,直扑在红药的脸上,险些没将她刮个趔趄。 她连忙伸手一抓,扯住了帘子的半个边角。因戴着手套,手指变得格外笨拙,几经与大风的角逐,方勉强将之固定于铁钩,复又反身拉住门环,再经一番与自然伟力之较劲,才终是将门也给关严了。 便只这片刻功夫,红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尽被寒风吹透,连血液都似是结了冰。 “砰”,身畔传来熟悉的关门声,红药一转首,便瞧见了一张僵硬的笑脸。 “今儿里好找啊。”红菱打了个招呼,嘴却是冻得不听使唤,发音十分古怪,生生把“今儿你好早”给说得不伦不类地。 红药倒也没去挑她的眼。 事实上,她脸上的笑也不比红菱好多少,颊边肌肉完全不受控制,只得稍稍点头,权作回答,亦是变相地护住了腔子里那一口热气。 雨下得并不大,却极紧密,两个红字辈不约而同地转身,望着廓外飘摇的风雨发呆。 北风猎猎,将雨幕吹得东倒西歪,根本不能维持一个固定的姿态。 “打……不了闪。”秉持惯来的温柔性子,红菱此时又开了口,发音仍旧很古怪。 红药“嗯”了一声,表示明白。 风太大,打不了伞,这便是红菱之意。 二人对视一眼,各自苦笑,旋即反身拉开了屋门。 再经一番与北风的搏斗,她们才总算拿出了蓑衣,各自披好,穿过阴雨和寒风,相携着去往正殿。 “怎么这样迟?”才一踏上正殿的石阶,尚未感受到那殿中的如春暖意,迎头便是一声冷喝。 红药忙停步抬首,便见吴嬷嬷身被素锦斗篷、手捧黄铜手炉,正高高端立于阶前,白净的脸上,有着一抹自然的红晕。 那是在温暖的室内才会有的健康面色,而非红药与红菱这般,冻得唇青面白、状若女鬼。 “肥……肥嬷嬷……”红菱艰难地开了口。 而后,那张本就冻僵了的脸,便在吴嬷嬷刀子般的视线中,“咔”地一声冻结。 饶是冷得手脚都麻了,红药依旧憋不住想笑。 肥嬷嬷。 红菱这是嫌死得不够快么? 叫什么不好,非要叫肥嬷嬷?但凡是个女人,就一定容不下被人这样叫。 吴嬷嬷这会只怕生吃了她的心都有了。 红菱亦自悔失言,脸白得不能再白,却也很聪明地没再以言语补救。 开玩笑,舌头都冻得不会说人话了,万一再说出点儿什么不妥的来,岂非火上浇油? 于是,她弯了弯咔嚓作响的膝盖,“叭”地一下,痛快地跪在了雨地里。 红药只得也跟着往下跪,心里不由大骂红菱个死害人精。 好在,吴嬷嬷似是心情尚好,只冷冷看了她们一眼,便施恩似地一挥手:“罢了,进来。” 两个人如闻纶音,连滚带爬地起了身,顶着能将人刮倒的大风,终是入得正殿。 方一转过八扇黄花梨缂丝围屏,一股暖意便扑面而来,还杂着几许幽幽梅香。 红药只觉终是活了过来,一旁的红菱亦缓下了脸色。 二人于屏风后褪下斗篷并蓑衣,放去规定的位置,这才在吴嬷嬷的注视下,转过了屏风。 屏风之后,是数重锦帷,华美的湖蓝色蜀锦上,绣着折枝梅的花样儿,自梁顶直拖至地面,挡去了最后一丝寒意。 “快些,别磨蹭了。”吴嬷嬷催了一句,当先走了进去。 三公主并不在殿中,只两个小宫人正拿布巾揩拭桌案,红药与红菱进殿后,便也去一旁拿来箕帚并清水,开始了一天的洒扫。 今日的差事算是极轻省了,只需打扫室内即可,而室外的廊柱、栏杆并地面,则是隔一日扫一次。 此乃太后娘娘亲口安排的,明面儿上自是体恤这些下人,然红药听到的另一种说辞是,太后娘娘是在给小皇子积福。 据余喜穗说,皇帝陛下以皇后并太后的名义,在城外起了几座大粥棚,专为那些流落街头的乞丐施粥,又盖了些临时的茅草屋供他们过冬,凡五十以上、十岁以下的贫弱老幼,还能领到棉衣和棉鞋。 除此之外,皇帝还派出好几支队伍,远赴辽北、西塞、南疆等地,施以“送温暖、送爱心活动”。而那些队伍之中,无一例外地,都带上了红薯的种子。 这到底是积福,还是另有因由,余喜穗说不清,红药却是知晓的。 因为,徐玠一手创办起来的“梅氏商社”,亦在其中。 红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徐玠去辽北了。 他要将红薯的种子与种植技术,带去那个他两世里念念不忘之处,更紧要的是,他要借此机会,摸清辽北的军情、商情与民情。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春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春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春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春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