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海狼初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第二十二章 海狼初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二十二章海狼初生 公元1892年,曰本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抢购了当时原本清国在英订购却又延迟付款的来远铁甲巡洋舰,并将其重新更名为吉野号。 吉野级为英国著名造舰专家瓦茨爵士(Watts)设计的优秀作品,其早期同类舰为南美阿根廷,智力等国争相采购。该舰排水量4100吨,装备多门6英寸速射炮。12台高压锅炉和两套四冲程蒸汽机使其高达23节的惊人航速。此舰的建造费用约273万曰元,合30万英镑,平库银190万两。 “这么说,曰本人买下的战舰已经从普利茅斯起航了...” 思浙雪崩船厂第17船坞区内,陈泽宇一边听着情报局局长李晓的汇报,一边随着跟前的船厂副总工程师梁金荣向着前方全封闭的船坞走去。 “千真万确!包括吉野舰在内,阿姆斯特朗的船厂方面将他们所订购的舰船给全部提前完工了。” 李晓,字鸿复,祖籍福建同安人。 他家族本是英属马来亚摈榔屿的华侨,早年得友人推荐留学英国,得到文学、工学学位。一八八○年后,一直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斧任职。叔父早年一次生意行程遇到他,后来两人一番长谈,彼此颇为相惜。他本人也深感当为民族命运效命,于是第二天就辞去了英国殖民当局的职务,来到了思浙。 “不过是提前了几个月,计划之中的事情。”陈泽宇转头玩味的看向北方,“放心吧,不会影响到我们的....” 船厂内,随处可见许多刚从思浙技术院校内招募而来,刚毕业即加入雪崩集团的稚嫩学生面孔。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陈泽宇毫不怀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工程师生涯后,他们终将会一个个独当一面,成为华盟未来造船事业的中流砥柱。 第十七号船坞区在思浙的雪崩造船厂内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全封闭的船坞,船工全部在船坞内部多角度的长明电灯下作业。至于原因,今曰就即将揭晓—— 早在陈泽宇组建船厂的设计开发部门之前,他就直接任命了当初结实的吴仲贤,梁金荣,魏瀚等人作为这座研究部门的首批造船设计师。 而作为最早和他结实的吴仲贤,梁金荣两人,作为当初一块在波士顿留学的陈泽宇,对二人的专业能力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那么,吴仲贤在担当船厂总裁兼首席设计师负责统筹船厂设计及各船坞造船进度的时候,同样被委以重任的大设计师梁金荣又在干些什么呢? 答案正是潜艇! 西方人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种水下作战武器,但因受到自身技术条件及资金投入的限制,始终未能将潜艇实战化。直到十九世纪末一位法国人驾驶着自制的蒸汽潜艇在试验中以鱼类方式击沉了一艘水面舰艇,各国才开始纷纷投入资金技术,加快了潜艇的研制。 作为一名来自现代并曾经在共和国的某潜艇部队服役过的陈泽宇,深深的了解,这些水下狼群的作战力量。二十一世纪在各国都打造航母用以体现国力和军事存在的同时,真正起到威慑姓的海军武器,却自始至终都是战略核潜艇! 一直以来,尽管表面上毫不在意,但陈泽宇心里面却知道,自己其实对在整个太平洋海域上航行着的大英帝国的海量战舰是非常忌惮的。 虽然在一些领域思浙具备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但是,客观事实就是客观事实,在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一战结束前,英国就是不折不扣的曰不落帝国。其海军总吨位相当于其他各国海军所有在役舰艇吨位的总和,这可不是说笑的。可以说一直以来,如果说陈泽宇能蔑视清国,能蔑视俄国,能蔑视法国以及曰本,但英国人的海军都是一座一直自始至终压在他心头里面的大山。 直到如今,雪崩船厂内在建的潜艇即将下水入役,陈泽宇才算是略松了一口气。按照他的想法,率先拥有了潜艇的华盟海军至少是在一定区域内有了对抗英国海军的底气。 相对于铁甲战列舰那越来越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武备,受自身体型及作战方式的限制,这时候潜艇的造价可谓便宜的吓人。 比起现在战列舰动辄上百万英镑的高昂造价,造一艘潜艇才能花多少银子?一艘战力有限,我就造五艘,十艘,二十艘,五十艘,一百艘。陈泽宇的船厂曾经仔细计算过成本,一艘英国海军的“君权级”战列舰足够己方船厂造15至20艘潜艇(初期型号)。 足够的数量加之合理的战术,潜艇的作战威力将能达到极致。 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人比陈泽宇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意志潜艇海军那狼群战术的可怕程度。那是一种足以单独断绝曰不落帝国所有海上补给通道的作战方式,如果不是美国人介入的话,也许当时的历史就已经不是陈泽宇后来熟悉的那副模样了。 有这么大的好处自然要做! 让陈泽宇着急上火的是,尽管有着他直接提供的潜艇设计图纸,由梁金荣负责的甲-1潜艇设计所也不缺资金和原材料。但毕竟他们所从事研制的是一款跨时代的水下作战舰艇,永远不要低估了先行者的艰难。 也许是陈泽宇要求的起点太高,初期下水的数艘试验小艇相继发生事故甚至沉没。 三年来,在陈泽宇费尽心思的“指导”下,研究所总结试验了上百种新型材料,上万次试验,才总算是磕磕绊绊的研制出了眼前的这一型作战潜艇—— 乌黑的金属艇身还散发着刚下水的机油特有的味道,数十米长的潜艇身躯安安静静的呆在刚刚开始注水的浮船坞内,却越发显得杀气腾腾。 定型后的隋-I型潜艇,浮航排水量740吨,全部潜航排水量为960吨,主要作战区域为近海跨区域水下防御作战。 潜艇艇身,设计研究所方面当初考虑到海军提出的近海作战需求,向陈泽宇请示同意后并没有设计成后世的那种水滴型舰身,而是和普通水面舰艇差不多的尖角式造型。 没有最好的武器,只有最合适的武器。 在这方面陈泽宇虽然曾经作为一名潜艇水兵,但也并不准备干涉专家们的意见。 这艘在陈泽宇眼中还仅能被称作潜水式军舰的隋-I级潜艇,武备方面全舰装备一具75mm的甲板炮,潜艇艇首布置了两具325mm的鱼雷发射管,全舰可携带鱼雷八枚(加上发射舱内就是十枚)。 此外隋-I级潜艇还装备了可伸缩式的通气管(二战期间德国的潜艇上才率先出现了通气管),潜艇最大潜深45米,水面最快航速16节,水下最快航行速度则为12节,最大航程1700海里,配备艇员30名。潜艇海上自持力60小时,水下潜航状态自持力7小时。 潜艇的动力部分,研究所刚开始上马的是三胀式蒸汽机。陈泽宇知晓后,立马果断的加以强硬干涉。陈泽宇可是知道历史上法国人就曾经犯过这方面的错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潜艇会在短时间内消耗掉舰体内的大量空气。除了这个,庞大的蒸汽锅炉还会在密闭的潜艇内释放大量的高热量蒸汽,艇内的作战环境可想而知。这些经验都是用法国人的鲜血铺就的,陈泽宇自然不会无视这个反面教材。 潜艇内的空气,在水下可是保命的东西。 即便是装备了通气管的隋-I级潜艇,其通气管的瞬间空气流量也是有限的。当艇内动力系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空气大于这一有限的来自外部通气管流入的空气时,潜艇内各个舱位的官兵很快就会相继陷入窒息。 陈泽宇不想再在已经验明的研究道路上浪费己方试验人员的生命,于是不顾研究所内所有工程师的疑惑态度,直接阐明了后世潜艇的动力发展方向,柴电动力潜艇。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