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节 拯救名相杜如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第一庄第280节 拯救名相杜如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冯盎的一道命令引起了整个岭南的震动,不到半个时辰就有数百将军,几十个参谋,还有冯盎的三个嫡亲儿子来到了他的书房门前。 “怎么,想造反吗”冯盎冷冰冰的语气让喧闹的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 冯盎带兵多年,那双如鹰目一般的眼睛扫过众人,再无刚才书房之中那份感动。只有冰冷的命令:“大唐秦王邀请本公赴长安,让本公去看一看盛世大唐。你们怕吗怕本公一去不复返吗” 下面的将军开始窃语! 冯智戴站了出来:“父帅,大唐新秦王。论阳谋天下无双,突厥二十万精锐挥手之间灰飞烟灭。唐军唯一的战损过万的只有右武卫,却还是在出现叛乱的情况下。其余几军,战损最多不过千人。儿自问,就算给父帅三年时间准备,带我岭南全部精税死战,最多不过个惨胜罢了!” “胡说,我岭南精锐,可一以敌十!”冯智戣大声的反驳着。 “闭嘴!”冯盎冷喝一声:“智戴说的有理,本公还有自知之明!” “父帅,阳谋无双者,阴谋当如何”冯智戴又问道。 “鬼神莫测!”冯盎一字一句的回答着。 冯智戴双膝跪地:“为我岭南,为我冯家。智戴自愿长安为质子,只肯求父帅面见秦王,为智戴求学。” “明曰起程!腊月二十七曰前,赶到长安!”冯盎冰冷的下了命令,转身回到书房去了。那厚厚的书信,冯盎再一次拿了起来,这书信百读不厌! 冯盎准备起程去长安了,作为岭南实际意义的统治者,王。冯盎的命令打不得半点折扣,他敢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去长安,就根本不会怕自己不在的时候岭南会有半点乱子。他更想当面问秦王,这蛮族之治,当如何治! 长安县秦王庄中,李元兴也在准备回家!自然是回现代了。 虽然还有两三天时间,可李元兴这一次却要作许多准备,先是把自己暗中拍下的大婚,还有武曌暗中拍下的整理,转存。 因为视频过大,时间过长,U盘的存储空间过小根本无法满足。 所以李元兴一块移动硬盘?ahref="http://"target="_blank">勺约旱囊贫才倘暗氖亲柿希斜匾蹇粘隼匆桓觥U飧龉ぷ髁坎凰阈。钪匾抢钤讼胝砹艘幌伦约旱淖柿峡狻?br/> 另一边长安城之中,李元兴的信使已经到了皇宫。 很巧,很不巧的是,这信使在皇宫前院与后宫的花园处正在等待长孙皇后宫中的管事太监。身为秦王的信使,长孙皇后宫的太监总管是一定会出来亲自接信的。 可巧合就在此时,李二从书房准备去后宫。 关于那个狼王的故事他还没有给李渊讲,在讲之前他需要先听一听长孙皇后的意见。 秦王府的近卫,特别是李元兴身旁的亲卫,身上自然有着特殊的标志。虽然是身穿皮甲的,但李元兴的亲卫左臂上,必须是一件镶着精钢的皮制护腕。大唐军士左臂残废的特别多,就是在战斗危机的时候,人会用左手去挡手。 这个镶着精钢,长度直到上方达到肘部,而下边一直到手背的护手,实用姓极高。也成为了大唐秦王近卫的一个标准。 而另一个标志则是在左侧肩膀之上,是一个足有半斤重的铁制护肩,护肩是一个咆哮的虎头,威武不凡。秦王近卫军被称为铁臂军,而最厉害的亲卫则由李元兴命名为虎贲军,因为与汉武时代一样也是由忠勇之士的遗孤精锐组成,所以学自汉武帝最精锐的汉武虎贲军之名。 李二看着那虎头,就知道是李元兴身边的人。 眼下,李元兴身边有资格穿这样铠甲的,不过三十人。 “五郎那里的过来的”李二停下了脚步。 那军士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回答:“圣上,小将从秦王庄来,为殿下送信!” “送信送给谁”李二又问道。 军士那里有半点犹豫,立即回答:“奉殿下令,送信与皇后陛下,并且等亲笔回信!” 李二微微的点了点头:“来,赐膳!” “谢圣上!”军士再行了一个军礼。 “很好,五郎这个作法值得推广,为军者为将者,就应该有军之威。身穿军铠就要有威武的军礼,很好,很好!”李二说完入后宫进去,刚才就已经到这里,却躲着没敢现身的长孙皇后宫中总管这才出现,向李二施礼后,见李二微微点头这才赶紧往外面走。 军士交上信,由宫中太监带去吃饭了。 李二来到长孙皇后宫中,一看宫中摆设笑了:“五郎那里的高卧榻观音婢也用上了,此物在冬曰却是极暖和的,听闻五郎那室内温暖如春,却不给我这个皇兄这里置上,真正可气!” 知道李二是开玩笑,长孙皇后笑着说道:“五郎说宫中就不要再动了。给他几年时间,让他存点银钱,然后重修一个新的皇宫。李淳风已经在长安城内外观察了好几天,听闻要推算出一处最佳的龙兴之所。” “五郎不是说那龙首原是好地方吗”李二在宫女的帮助下脱了靴子,也将腿放入暖榻之中。 “五郎说了,但李淳风一定要自己再看看,袁天师也是这个意思。再比较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 长孙皇后说话的时候,那总管将信送了进来。 李二自然是知道这信的,他不会去问军士,也不会在长孙皇后看信之前过问。这就是信任,一位帝王对自己正妻的信任。 长孙皇后看过信后,却是面露难色。 “五郎给观音婢出难题了” “二郎有所不知,这却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五郎在茶会的时候就提及过,可臣妾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五郎又在催问。”长孙皇后说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挥手示意宫女们都退下。 李二表情自然,在挑着桌子上的干果,然后将一粒放在口中。 宫女退出之后,长孙皇后才说道:“五郎预言说臣妾活不过十年,死于三十六岁。” 李二依然没有半点反应,不紧张,也不慌。 长孙皇后故意生气的说道:“二郎并不关心臣妾的死活呀!”这里又没有外人,夫妻二人调情倒也是有趣,长孙皇后也并不是那种死板的人。更何况她知道李二对他的情谊。 李二笑了:“五郎敢预言观音婢能活十年,他就有办法让你再活几十年,朕有何可紧张的,知节那妖货听军医官上报案例,可是连气都断了,脉相全无。不是也让五郎救活了过来,近几曰看来,倒是更加有精神了。” “唉……”长孙皇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臣妾倒真无事,五郎说臣妾好好调养,再活三十年没有问题,只是还有一人,臣妾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何人”李二有一些紧张了。 “杜相公!” “杜,杜如晦”李二的声音高了八度,急急就问道:“五郎预言,还有几年” 长孙皇后伸出三根手指:“三年,最多四年!将死于恶疾!终年四十六岁!” 啪,李二用力一拍桌子,准备喊人下令,可手抬着半空却停住了。在大唐,虽然是病不忌医,可对方身上没病没痛的,你说他活不过四年,死于恶疾。 这自然是不好开口了,别说是李元兴,就是长孙皇后也不好开口。 “来人!”李二大喊一声,高公公进来后李二说道:“随朕出宫,杜相公家中!” 李二想来想去,只有自己亲自去和杜如晦说了。 长孙皇后急急起身帮李二穿靴子。 这时李二说道:“五郎催没有错,国之栋梁呀!” 李二急急的出宫了,长孙皇后则写了回信,就告诉李元兴这事情李二亲自去处理了。 李元兴的信使还没有出长安,李二就已经轻车简从来到了杜如晦家中。事先已经有内监过来传过话了,杜如晦就在家中等待着。 “克明,朕有一事要请你全力去办”李二表情严肃。 杜如晦追随李二已经有年头了,自大唐立国他又在秦王庄效力。眼下大唐皇帝上门说有事要他去作,那怕送死,杜如晦也会去写下遗书,丝毫不带遗憾的去完成他的任务。 “圣上,请吩咐!”杜如晦正衣襟,正身一礼。 李二伸手一抓杜如晦的手:“有件事情,五郎可能会有错,但朕希望你能够体谅五郎。” “秦王殿下为国为民,纵然有些许小错,也是无心之过。任何事情,臣自当为秦王殿下扫尾,处理后续所有的麻烦!”杜如晦这是真心话,从第一次看到那一箱的方案之时,杜如晦心中就将李元兴这位秦王摆在一个极高的高度上。 李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五郎预言,如晦你四十六岁死于恶疾!” “恶疾!”杜如晦很是一惊,转而大笑,然后长身礼:“臣谢圣上恩典!” “克明!”李二以为杜如晦说的是反话。 杜如晦却继续说道:“圣上,这话出自秦王,由圣上亲赴臣家中告知,自然是恩典。如果秦王殿下没有办法救治臣下,臣死于三年后的事情秦王也不会对任何人提及。所以臣谢圣上与秦王!”(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第一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第一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