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节 人与人的不平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第一庄第816节 人与人的不平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自从这些倭人劳力来到营地之后,这里的营地就被一分为二。大唐这边负责挑土的民夫也被安排作一些有那么一点技术的活计了,比如最简单的处理枕木。 枕木从原木变成真正的枕木大唐这边的的工序比现代还复杂。 原因有二,一是大唐这边没有那么多化学的材料,二是古代人玩木头的本事绝对高于现代人。要知道古代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木头。 一天十里地基,事实上就是指五天就要把这十里完全弄好。 一天时间挖十里地基,第二至四天就要在这里十里把枕木放好,抬着钢轨摆上去。最后一天的时间负责紧螺丝,其余人则是负责将路旁的树都种上,这里要求种树五层,可以说就是用树作一道树墙,保护铁路。 最辛苦活第一个就是打地基,第二就是运输碎石,第三就是抬钢轨了。 大唐的工匠四十人一组,倭人差不多就需要六十至七十人一组,因为他们的体力不如大唐的工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大唐的工匠与倭人的劳工又分开了。 老碗油泼面,再加上葱花饼一斤,这是最标准的唐人伙食。南方工人最喜欢的是菜饭,就是先将菜烧好,再和米饭一起蒸出来,出锅的时候直接混在一起。 菜饭最让工人喜欢的原料,土豆、红萝卜、肉豆角。 当然,如果烧菜的时候用上的肉汤那就更美味了,最后碗上再放几块肉那就是实在没有办法再夸奖了,只能低头吃饭。 这肉,不说是什么动物的肉,就拿猪、牛、羊来说,也分为三等。 一等肉,肯定是上等的精肉。连肉的小精排骨也算是一等肉,但在大排龙骨不算。 二等就是位置不好的,而三等就是边角碎肉了。 普通大唐平民吃的多是二等肉,这种肉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比想以前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顶好的肉了。 今天的午餐就有加肉,每人有两块龙骨,以及五花肉三片。不管是吃米,还是吃面都有。 “旁边那些倭人,似乎也有肉吃”一个五等匠坐在营地的角落,他这个级别算是小官了,比起别人来说,除了标准餐之外,还有一盘小菜,一盘花生米,以及二两酒,以及一只鸡腿。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四等匠,可以说是这个营区级别最高的匠人了。 主要是负责枕木的主管首匠。 枕木对于大唐的木匠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可几千根,几万根,几十万根都要求尺寸一致,打下的孔,穿的铁扣必须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用心了。所以工部派出了一位四等木匠专门负责这事情。 这位四等匠一边吃饭,一边正看着早上枕木的检察报告书,枕木没整好不怕,就怕有坏的放在铁轨下,这个罪可不轻。所以他是格外小心。 听到对面自己的同僚说话,只是随口应付了一句:“倭人也是人,吃点肉有什么说罢,指了指自己盘中的两根鸡翅,今天早上多吃了两个包子,这两根鸡翅你吃。” 最初说话的五等匠是铁匠,他的任务是铆钉组,也是铁路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丝毫也不客气的拿过鸡翅,然后对旁边一个年轻人说道:“这两天辛苦,拿去吃。”年轻人赶紧谢过两位匠师,他还只是一个七等匠,因为年轻所有受老辈的照顾。 “恩,年轻人胃口好,多吃多干就是了。”四等匠很客气的点了点头,毕竟这个年轻人不是他的徒弟。 正聊着,一个大约五十岁的老者过来坐下,将盘子往桌上一放。 “小七,赶紧给莫老倒杯茶去。”那五等铁匠吩咐着。 虽然这位莫老也是五等匠,可年长,自然要受到尊重的。 “刚才过来巡视了一下路基,这些倭人干得还是不错,前面十几里钢轨都已经抬到了路边,只等着路基打过去就可以上轨。某寻思着,要不要给他们求个赏!” “老莫,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什么时候为这种事情犹豫了。” 莫姓工匠轻轻的摇了摇头:“倭人与我们唐人不同。就说吃吧。一只鸡,鸡翅膀、鸡腿、鸡胸的好肉切下来,然后才将鸡架子再切成小块下锅。好肉都在你们的盘中了。还有他们的猪肉就象是某年轻的时候吃过的杂肉!” 说到杂肉,经历过苦日子的都知道。 那些肉根本就是下等肉,可以说是三等肉中最差的一种。 “前天晚上,某去找同村的一个老伙计喝酒,他们正在作一种叫加餐肉的东西。用的就是杂肉,就是三等肉没有清理过的那些杂肉。用机器打碎了,然后混上大量的淀粉,加上盐、糖,然后再弄成一块一块的蒸出来,放凉了切成片看着和肉一样,而且闻着也香,吃着也香。某原本想尝一块,却听闻这种叫加餐肉的上面有严令,不得卖给咱们唐人。” “有毒”几个人都惊讶的小声问着。 “没毒。某问过,说这种下等杂肉就是给下等人吃的。谁用这种东西挣大唐人的钱,轻则鞭一百,重则劳役五年。这是有圣上圣旨的,所以谁敢乱来。” 原本坐在这里的五等匠给自己一个徒弟打了一个眼色。 那年轻的徒弟拉过一个架子就翻到了围蔓上面,往倭人营地那边盯着看了一会,下来说道:“看清了,是鸡架。主食是看那样子,象是杂面条。发的饼子也渣面饼!” 要说这些东西,在座的人无论年龄是多少,全部都吃过。 在苦日子的时候,有一碗用碎小米、豆面混着白面煮出来,象粥一样的杂面条这就是好饭了?ahref="http://"target="_blank">上衷谌兆雍昧耍谡饫锷瞎ぃ畹图兜陌嵩丝嗔σ灿幸惶焓那墓で叩攘鹊拿咏骋惶熘辽偎氖模一褂猩颓臁?br/> “去打听一下,倭人是什么工价!”四等五等匠,在这里就已经是领导了。有些事情自然是需要知道的。 那年轻人出去转了一圈,很快就回来了。 “师傅,倭人那边一天苦力发一文钱,干的好的再奖励一文。额外给他们家里,每个月一石精米。有几百人似乎进了匠营,就不知道工钱了。” 一石精米也不少钱呢! 可那年轻人又说道:“这个一石米不是咱们大唐一石,倭人四石半才有大唐一石。而且这是没有去壳的米,还是南洋软米。”这年轻人特别提醒了一句,这是南洋软米。南洋那里为了产量,几乎全是一年四季,最少也三季的米。 但也有一些极上等,一年两季的好米,可是这些米多是自己留着吃了,很少卖到中原来。也因为这样,有了软米,硬米之分。 几个匠头一商量,最终老莫说道:“看来,这个请赏还是不要也罢。” “不,要请赏。咱大唐的规矩是有赏有罚,那怕是对一群猪,他有功了也会赏。一文两文钱的,也是赏。”那个四等木匠合上本子,很直接的挑明了自己的意见。 “这话有理。” 那四等匠又说道:“秘密的把话传下去,但凡是我大唐的工匠,严禁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工钱,某有些怕这些人闹事,毕竟这可是几万人呢!” 众匠齐点头称是。 当天晚上,又有十个倭人被挑出来打了鞭子。 没打死人,严重的少说也要在床上躺上十天左右。 干的最好的一队又发了每人一文钱的赏,队长以及各小队,依次给了一百文、五十文、十文的赏易于。 末了,在倭人以来这就到解散回去吃饭的时候了,一个营地的管事说道:“东营莫匠师说了,十六里至十七里这一段修的好,向工管请了赏。每人加两文赏钱,来领吧!” 这个赏钱没有分队正,还是普通劳工,只是两贯钱用筐子装着。 好几个年轻人就站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他们是唐人工匠营地派来打听消息了。在看到一队倭人欢呼的时候,其中一人说道:“如果我们领赏,至少也要加一天的工钱,某是懂了。咱们唐人是唐人,那些倭人是倭人。” “是这话,怪不得匠头让下面不得随便议论工钱呢” “走,回去给师傅说去!” 年轻的一群人离开了。 倭人真的不知道唐人工钱吗就算是不知道,可长着眼睛不会看吗 铜的珍贵、玉文化、漆器文化、丝绸文化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倭岛。 事实上,就是白天的时候。有一批进了匠房的一些倭人木匠与铁匠,就算不知道大唐工匠的工钱,可是他们却长眼睛会看。 纯银的酒壶、那红铜镶玉的腰带扣、喝水用的木制漆器杯、或者是那漂亮的水晶杯。以及精钢水杯等,还有就是那珍贵的茶叶。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在倭岛,就是领主也会小心的收在家里。 可就在工坊之中,唐人工匠们就那么随意的放在匠台旁的桌上。 啪…… 在拿工具的时候,一只四寸高,装有碧绿茶叶的玻璃杯被一个倭人铁匠打翻在地上?ahref="http://"target="_blank">吹秸庖荒唬琴寥颂掣芯跻徽笳蟮耐吩危恢雷约阂鞴ざ嗌倌瓴趴梢耘獾闷稹?br/> 啪…… 这一声响,却是不是杯子落地,而是这铁匠坊的管工一记耳光打在那倭人工匠的脸上。然后开口就在骂着倭人听不懂的汉语:“混帐东西,发个蛋的呆呀。站在这里挡道,还不去赶紧把地上的玻璃渣清扫了,弄破的谁的脚,老子打死你。” 倭人听不懂,只是看到这恶狠狠的表情,全都吓蒙了,大半的倭人都跪伏在地上。(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第一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第一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