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杀夜追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落神之天第78章 杀夜追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众人忽然传来一些欢悦的喧哗! 来电了,花园内到处都亮起了电灯,华灯耀眼,把方才的萧杀紧张气氛消散了大半。 然而,在我和木思风的心里,内心的阴霾和担忧并没有散去。 木思风不动声色地看着渐渐散去又聚合在殿内的人群,这个舞会刚刚开始,大厅内响起了一些西洋乐器的音乐,参加宴会的人尽管都是些很有身份之人,但是这个夜晚的很多新鲜事物,都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这都是木思风带来的新鲜玩意,也是他在欧洲贵族阶层学习到的东西,在京城的贵族生活圈,灵王,是一个引领潮流的风尚人物。 “我要出去一趟,周先生,你会骑马吗?”灵王悄声说道。 我点点头:“就我两人?” “如果……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那么,你会不会死?”灵王忽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我一怔,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 我这样的存在,会不会死在过去呢? “我也不知道。”我只好苦笑着说道。 灵王不再多言,朝后花园走去。两人到了后花园,我便看到了一个马房,里面有十几匹高大的良种马。 这种马,一般是骑兵专用的战马,极为稀少珍贵,不过在灵王这里,有上十几匹,也不奇怪。 我其实对于自己的一生,有着极为模糊的记忆,不过我依然记得,我好像会骑马,而且骑术不错。 木思风骑上一匹黑马,然后看着我娴熟地也骑上了一匹棕色骏马,不由点点头:“周先生,看不出来,你一介文人,居然也有行伍之风。” 我微微一笑,一扯缰绳,便朝后院门外缓缓驰去。 木思风看了一眼跟随侍候的两个马夫,说道:“不要和任何提起我的去处。” 两个马夫显然是多年的忠仆,点点头。 两声急促的马蹄声,转眼,便消失在夜色里…… 古代的北京城门引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皇城其他三门,宫城四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的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中“内九”指的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外七皇城四”中“皇城四”指的是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扇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内九外七皇城四”中“外七”是指外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东城墙上的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京城内,真正的皇城占地极广,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皇宫。 外城的七座城门,便是进出皇城的唯一通道。 一旦出了这七道门,便是另外一个天地。门内,是一个防备严实的樊笼,门外,便是一片广阔星罗棋布的民居和无边无际的原野和山峦。 古往今来,这座古老的京城里,都会发生一些乱党重犯逃出京城的变故,逃逸的方向,几乎都是西城门。 因为西城门方向,是中国的西部,在大西部和西南地带,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有着很多人迹罕至的地界,是逃犯最理想的藏匿之地。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西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西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 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后因财力不济,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型。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规制较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西便门增筑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 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 这个通道,逃犯只要过了箭楼和水门,便是千军万马,也难追到了。 我和灵王赶到城门下的时候,发现箭楼上灯火通明,一副剑拔弩张的气势,有很多官兵举着火把,垛口上依稀可以看见一些弓箭和火枪,显然和往常不一样。 “深夜出城,来者何人?”城门边上出来一队官兵,为首一人,身姿修长,长眉朗目,相貌也极为英武俊秀,好一副身板和仪表,恍惚之间,几乎和灵王是一时瑜亮,人中之龙,倒也是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风采人物。 “林大人……”木思风信马由缰,拱手招呼起来。 林大人定睛一看,不由有些震惊地一拱手:“原来是灵王!王爷这是……” “哦本王有个急事出城,难不成……林大人也要盘查一下?” “岂敢!王爷这不是折煞下官么!只是……今天晚上有些意外,逃出了两个叛党,神机营和御前侍卫都刚刚过去,王爷你现在出去,若是遇到叛党,可是有些凶险哪。” “什么?神机营都出动了!”木思风脸色一变,有些失声地脱口道。 能动用神机营的事,非同小可! 因为这神机营,相当于国家特种部队! 早在明代,神机营便是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清代沿明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鸦片战争后,建立的神机营俗称洋枪队则是一支装备洋枪、洋炮的近代化军队。 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特种部队。 这神机营,战斗力极强,机动性很高,甚至是恐怖。正规编制是: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清朝统一中国后,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到康熙时,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清中期后火器发展渐趋停顿,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在这内忧外患交加的环境下,清政府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立“神机营”,神机营是清晚期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卫军。兵员是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出的,新组建时共有兵员1.4万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约3万人。由当时担任议政王的奕欣亲领。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下辖马、步队25营,官兵14000多人 若是动用了神机营,即便你是可以飞天入地的大侠,也难逃生天了! 我和木思风都知道今夜之事,但是区区一个弱女子和一个养狗的下人,居然动用到神机营和御前侍卫这样的国家精锐部队,实在匪夷所思。 就算灵王这样的人物,也难以理解。 不过在我猜到那个神秘少女是谁之后,我反倒没有多少意外。 因为那个少女,绝非正常人类可比! 而这时的朝廷,显然也知道了这一点! “林大人,这些叛党究竟是什么来路,如此厉害?”木思风试探着询问道。 “说来王爷怕也不信,那叛党……只不过是一个女子和一个仆人,而且那个男的在经过箭楼时,已经被箭楼上的火枪手击中,一定伤得不轻!” 林大人说道,可是脸上却没有多少兴奋的表情,却奇怪地隐藏着一丝担忧:“下官也不过是个刑部听差的,被临时调遣来这里协查,不过以下官的看法,御前侍卫和神机营都出动了,我们刑部又能插手什么?” “林大人,这些叛党出城多少时候了?”木思风问道。 “也就一盏茶功夫,这下,应该在十里外地界了。” “以御前侍卫和神机营的速度,怕是也应该追到了。”木思风故作轻松地说道,额头上也悄悄冒起了一层冷汗,脸色也有些异常起来。 我在一旁静观着,没有做声。不过我看着眼前的这个林大人,却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好像很久以前就见过此人! 我在哪里见过他呢? 按理这样的人物,我应该应像深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这或许是穿越时空的的一种“逻辑记忆错乱综合症”吧? 木思风脸色变幻不定,猛一拱手:“林大人,本王真有急事,管不了那么多,这就告辞了。”话毕便一抖缰绳,朝城外奔驰而去。 “王爷”林大人想要制止,无奈官职轻微,哪里敢强行阻拦,只好看着灵王骑马冲出了城门之下。 我略一停顿,深深扫了他一眼,驱马追了上去。 一路狂奔,转眼间,已经奔出了十里地,四周一片苍茫的夜色,官道上一片死寂,只有黑沉沉的山峦原野匍匐在大地上,窥视着这个人间的秘密…… 马儿似乎有些累了,迟缓地行走进了一片松林。 “王爷,那林大人……”我打破沉寂,欲言又止。 “林天放,此人虽然只是一个刑部的五品提刑官,但是才干极高,我和他打过几次交道,还是很赏识的。”木思风随口评价道。 “林天放!他就是林天放!”我惊讶地失声而出!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落神之天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落神之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落神之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落神之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