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河东(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公孙大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河东(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杀~” 安邑,明军已经猛攻了一日有余,看上去摇摇欲坠却依旧坚持着。 “眭固!” “末将在!” 看着眼中满是怒火的张飞,陈登哪还不知其所想,当即开口道:“将军,曹军能挡住我们的连番猛攻,说明早已做好了准备。” “还不是你,要不是你阻拦于本将,岂会让曹军有时间做准备?” 张飞没好气的说着,但眼中的怒火却是散去了大半。 陈登轻笑一声,说道:“曹军虽有准备,但大部分军力都抽调到了兖州与明公所率大军决战,区区河东,能有多少兵马?况且在这两天安邑守将又将河东的守军抽调了不少,用于守卫安邑,其他地方恐怕更是没有多少曹军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不比急于攻打安邑,而是分兵先取了其他城池,将安邑孤立?”张飞想了想,说道。 陈登淡然道:“是也不是。” 张飞眉头一皱,道:“什么叫是也不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既然其他城池已经不足为虑,为何我们一定要分兵呢?一战夷灭安邑所有曹军不是更好?到时候河东其他城池胆气已丧,即便是遣军中小校往之,也可不战而降!” 陈登徐徐说道:“虽然不用分兵,但可以假装分兵。相信只要安邑守将看到我们分兵,心中必然焦虑,哪怕他不分兵相救,军心也将涣散,如此,将军若再是三面猛攻,又于另一面伏下兵马,必能全灭之!” “嗯?” 张飞思之,大觉有理,便同意了下来。 “好,就依军师之言。” 及至午时,安邑依旧在曹军手中,张飞下令鸣金收兵。 明军既退,安邑的曹军均是暗自庆幸。突然…… “你们看,明军那是要干嘛?” “对呀,他们怎么往北、往西去了?” “就是,不是应该往东吗?” 不止是军中的士兵,领头的将军也是一怔,低声道:“咦?他们这是要……” 蓦地,将军面色一变,吩咐副将守好城池,径直快步下了城墙,往郡守府跑去。 “郡守大人,大事不妙!” 郡守正在用餐,听到有人咋咋呼呼的跑来,面色先是一沉,接着就反应过来这是自己手下偏将的声音,急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明军杀进城了?” 说话见,郡守身子有些发颤,这两年被派到这里,他可是专门打听了不少关于明军的消息,可以说比曹操手下大多数人都要了解明军。前两天明军杀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差点就要直接跑路,但在偏将的建议下,才稳住心神,暂时留了下来。 昨天明军杀到城下的时候,郡守直接被吓得瘫软在地,也就是昨天明军被偏将所阻,没有杀进城来,今天才会安稳的坐在郡守府用餐。至于什么上城墙助威之类的,那是绝对不敢的。 真真是怕死怕得要命啊! 偏将见着郡守这般模样,心头满是鄙夷,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能快速解释道:“不是的,是明军突然分兵了。”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 郡守压根没管后半句,抹了抹额头的冷汗,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待重新坐到椅子上,才反应过来,便又问道:“分兵?是什么意思?” 偏将这时已经稳定了心神,深吸一口气,解释道:“末将怀疑明军见安邑久攻不下,猜到了我们是抽调了周边城池的兵力,所以他们便分兵前往其他城池,以孤立安邑。” “啊?” 郡守大惊失色道:“那……这、这……怎、怎么、么办?” 偏将摇头道:“没办法,只能等援兵。只要州牧大人来得够快,那我们还是能保住安邑的。” “那……那个……”652文学网 郡守迟疑了一下,咬牙道:“要不我们先撤?撤到河北,或者蒲坂,等到州牧的援军到了再说?” “现在撤肯定是不行的!” 偏将摇头打破了他心中的奢望,道:“明军骑军众多,若是我们现在撤退,必然被其追杀,难有抵抗之力。” “那好吧!” 郡守砸吧了两下嘴,似是熄了撤退的心思,又道:“那就这样吧!不过你可一定要守好,万万不可放一个明军跑到城内来。” 接着不等偏将回话,摆手道:“好了,你还是赶紧去守着吧,要是万一这个时候明军突然杀来,你没在的话,本郡守可是不放心。” “是!” 偏将无奈的应了声,然后退了出去,心头却是甚为不美。不过随即他就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了,注意力又转圜到了明军分兵的事情上来。不知为何,他在和郡守分析完之后,心头总是沉甸甸的,似是有什么不对,但细细一想,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这恰恰就是陈登的厉害之处了! 再说弘农,郡守和偏将口中的州牧—— 张陟! 张陟得曹操之命,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一应要务,通常大家都会称他为州牧。 原本弘农虽然乃弘农郡郡治,但要作为司隶的州治还是差点意思的,但毕竟司隶还有部分地盘在韩遂和马腾手中,加之曹操暗中授意,需要了释放善意,以避免与公孙度开战之时被这二人牵制精力,遂以弘农为州治。 只是令张陟没有想到的是,明军竟然奇袭函谷,断了他与关外的联系。张陟急忙召集麾下一应将军佐吏,商讨函谷之事。 “大人,函谷事关重大,必须得夺回,不然一旦明公和丞相罢战,我们就犹如瓮中之鳖、待宰的羔羊,只能孤立无援的与明军一战,最后被杀或被俘。” “没错,王主簿所言极是!大人,明军谋夺函谷,但之前却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想来兵马并不多,可能也就那么一两千,若应对及时,或可夺回。” “这……” 张陟有些迟疑,之前曹操已经抽调了司隶地区半数兵马,此时要兴兵夺回函谷,谈何容易,不过大家所言也不无道理。函谷关被夺,与关外的联系就要慢很多了,只能绕走武关。 “大人不必忧心!” 张陟心腹,王别驾开解道:“如大人所言,明军此来不过些许人马,即便依仗雄关之利,但若是大人修书一封至谷城,命其与大人内外夹击函谷,不消大举攻关,只是围而不攻,便可不战而降之。” 张陟闻言大喜,盖因函谷关的物资乃是半年一补充,而上一次,再有半月就是半年之期,也就是说关中并无多少物资,加之逃回来的士兵言及物资被烧,此时当是更加穷困才是。而明军远来,更无可能携带多少物资。 “好,本将这就修书一封,立即着人送往谷城,务必要在明军与丞相罢战之前完成。” “是,大人。” 书信方自送出,河东郡守的求援信抵达了弘农。 张陟大惊,再次将麾下众人召集了起来。 众人赶至,闻张陟所言,尽皆骇然。尤其是往别驾,更是大惊失色道:“大人,明公向来谋定而后动,今明军既来,肯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啊、不好……” “怎么了?”张陟听到心腹的叫声,不由一颤,急问道。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明公进军兖州,只是佯攻,主要目的是为了司隶!行的是声东击西之计!” “什么?” 张陟大惊,豁然长身而起,道:“你有几分把握?要是没把握,可不要乱说,否则到时候传到丞相耳中,你我可吃罪不起!” “把握虽然不大,但五六成还是有的。” 王别驾面色沉凝,道:“非是凌妄自菲薄,实则是一旦此乃事实,大人和凌更是无法承担其后果。所以,不如大人将事情原原本本的上禀丞相,想来以丞相,以及诸位军师的才智,能看透其中要害,做出正确的判断。” 张陟恍然大悟,遂应道:“当是如此!” 接着话音一转,又道:“不过安邑情况甚急,当如何处之?” 王别驾沉吟了一下,道:“若是凌所言成真,那当务之急就不是起兵支援了,而是保住弘农。因此,大人不若遣人至陕县、湖县等地,加强戒备,防止明军渡河来袭。” 张陟了然,点头应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公孙大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公孙大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公孙大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公孙大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