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江东上下集体失声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江东上下集体失声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太史慈何人? 乃是江东第二代大将,他的资历上只比程普,韩当,黄盖等人低,要远远高于徐盛丁奉,潘璋等第三代小将。 尤其是太史慈勇猛无比,更是猿臂善射。能匹马敌黄忠。 这些还都算一般的了,毕竟这个时代谋臣不缺,猛将也不缺。正是大浪淘沙,群英荟萃的时候。 太史慈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忠义,当年在青州的时候,太史慈在外闯荡,而留老母。孔融闻其忠义之名,以金银厚抚太史慈家中老母。 后来,孔融被黄巾围困。太史慈自请命,千军万马中突围杀出,求得援兵解救了当年北海之围。 可谓义贯金石。 后归顺孙策,更是将帅相合。当年曹艹坐镇北方,却也听得太史慈的威名,心生招揽之心。 命人准备了中药当归,南下送给太史慈。 意在当归了。 当初曹艹大盛,而孙策不过是偏居江东的地方诸侯罢了。但是太史慈面对当归,却不假颜色。 其忠心如此。 自此忠义无双太史慈,名传江东。为江东的一大支柱。后来孙策早亡,孙权统事,太史慈才逐渐的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但是其忠义无双的佳话,却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津津乐道为当世楷模。 事到如今,江东大将折损无数。潘璋,朱治,朱然,程普,黄盖,韩当,徐盛,丁奉,蒋钦,吕岱,周瑜。一个个威风赫赫的将军都被寇封打的七零八落。 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可以说是最底层的时候,但也因此太史慈才又重新的出现在了前线。被孙权赋予众人,率兵寇长沙。 以缓解豫章的压力。 可以说是众人之期望了。但是这样一个忠义无双的大将居然被寇封给折服了,不仅给折服了,而且还率领别部将士,归于九江与寇封合兵一处,兵寇豫章。 这是何等的让人震颤的事情? 忠义无双,忠义无双。 太史慈当年数十万黄巾围城也怡然不惧,冲杀了出去。居然会被寇封给折服了。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江东上下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都为这件事情瞠目结舌。 寇封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够折服这样的忠义无双的太史慈?江东上下,极度的难以置信,不可置信。 寇封真这么厉害?周瑜横行江东多年,被逼的自刎而亡。程普,黄盖,韩当这些老将当年随着孙坚征战,后归孙策,孙权征战半生的老将都一一被杀。徐盛,丁奉,潘璋等小将也或是不知所终,或是被杀。 江东群英遇到寇封后,就都成了软脚虾了。到底是寇封太强,还是江东太弱?这让江东上下往曰对于吴越之人的自豪,轰然崩塌了。荆楚太强,寇封太强了。 随之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自从孙权铁索横江,以七八万的大军屯扎在豫章一带,保全江防,保全豫章后。 江东本来呈现不稳的境况已经有所改观。但是此刻,随着忠义无双的太史慈让人瞠目的投降,并且悍然反叛。 江东眼看又是风雨飘摇了。许多士族的心思就开始动摇了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的剧烈动摇了起来。 正所谓铁打的江山也不能被这样折腾啊。何况是孙权已经残破不堪的江东?江东上下,开始弥漫整个悲观的气息。 首先是豫章,作为前方大城。 这座城池耗尽了整个江东的财力,人力,建造有二十五丈之高,宽也是难以想象,绝对是当时第一大城。 什么许都,什么邺城都不是它的对手。 如今更是有李典,全琮,凌统率领六万大军镇守。可以说是前线主防线了。太史慈出入意料的翻盘,对于这一主防线的冲击力也是最大。 周泰镇守湖口,在北防备长江。 李典,全琮,凌统镇守豫章,居中,主要防备柴桑的十余万大军。 太史慈镇守庐陵,以兵寇入长沙,居南,主要是为了分散寇封的注意力,减轻豫章的压力。 这从北到南的防线,如今太史慈反叛了。自然就有了缺陷。久守必失,谁知道寇封突然之间会有了手段,让豫章城一夜被破呢? 同时,豫章因为处在最前线,也是最早接到消息的。 豫章城中,这些曰子还有士卒在城外加紧建设防御工事,密密麻麻的壕沟,简直能让人从触目惊心到头皮发麻。 城中,李典,全琮,凌统等刚巧在坐在一起。 如今庞统的军队已经就位了,不算赵云的骑兵,寇封布置在襄阳的精兵可以说齐出了。加上黄忠的足有十万。 压力太大,三个人,两方势力,两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不得不常聚在一起商议情况。 不过,这会儿三个人心下还是比较乐观的。管他寇封是不是兵马众多,兵强马壮,谋臣如雨,猛将如雨。 他豫章城中也有六万军队,南北都有防御。 其实也不怪他们三个如此自信了,任谁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城墙,密密麻麻的壕沟都会有一种自信感油然生出的。 “如今城中有大军六万,即使寇封再组织起一次十三万的大军,我们也一样防守得住。再说这豫章城的高大,世所罕见。定能防御住。”李典看着案上的地图,很是自信道。 “是啊,何况还有北方周泰的水军,南方太史慈兵寇入长沙。多少都能分担寇封的兵力。”全琮也是很有信心,笑着道。 凌统的年纪较小,虽然因为勇猛列坐在此。不过资格毕竟不老,他一般不说话。但是看面部表情,也是比较自信的。 年轻人,甚至渴望建功立业。 如今江东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可以说是最危险的时候,但换个想法,也未必不是成就英雄的时候。 征讨天下,建功立业的传奇固然是大可书写。但是大厦将倾,却力挽狂澜的传奇,也一样是夺人眼球的。 想着,凌统的目光中泛着精芒。 正当三人看着地图,自信满满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却是有个护卫没有经过通报就走了进来。 这人还是全琮帐下的一个亲兵。 全琮大觉失了面子,不由恼怒道:“不经通报,就入大厅。规矩何在?来人,拿下,仗责五十。” 门外立刻有护卫走了进来,打算把这个家伙给拉出去。 但这亲兵却没有因为全琮的话而有任何惊慌,因为他已经很惊慌的。 “将军,将军,前方急报,太史慈,太史慈将军翻反了,为寇封讨逆中郎将,率旧部八千人北上回合于九江。” 亲兵说完之后,像是失去了全身的力气。如同死狗一样。而刚刚听了全琮的命令,冲进来打算把这亲兵拉出去打板子的护卫也愣住了。 全琮,凌统,李典三人齐齐变了颜色。 “你说什么?”全琮的反应最是激烈,他变了颜色之后,立刻站起了身体,上前掐住了这亲兵的衣领,大吼道。 太史慈忠义无双,为江东楷模,天下皆美之。他为何会投降,而且反叛攻打江东。寇封难道真有无双魔力?盖过了太史慈的忠义无双? 全琮根本不相信,根本不相信。 “有报说,太史慈将军先被寇封俘虏,而后入长沙只片刻,就单骑出城,回到攸县纠集旧部,入庐陵收录三千守卒。合计精兵八千,北上与寇封合于九江。”被全琮这么提在口中,亲兵更是喘不过气来,断断续续道。 说完后,已经两眼翻白了。 “一定是谣言,一定是谣言。”凌统在旁更是大叫道。太史慈为南方防线,辅佐豫章的一个点,若是他投降。这态势就完全改变了。 这如何让凌统能相信,敢相信? “此事还无论断,可派遣探子进入九江,探听一下真假。”李典虽然也失去了颜色,但他毕竟是曹将,最镇定的一个。见全琮,凌统二人都失态了,不由从旁劝说道。 “立刻派遣探子进入九江。”全琮闻言才冷静了下来,现在不是纠结真假的时候,派遣探子一打听下,就能证明消息的虚实了。 随即,全琮派遣了探子进入九江。 豫章与九江不远,没过多久,探子就把消息给传来了。太史慈确实降了,确实是率领别部八千人助寇封入江东。 “不是假的,不是假的。” 全琮闻言几乎不敢相信,失魂落魄的跌坐在了地上,喃喃自语道。 “忠义无双。”对年轻的凌统来说,太史慈几乎是忠义的楷模,现在这楷模也降了,而且还变本加厉,攻击故主。 这算什么。 不管是全琮,还是凌统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这豫章,比想象中的难守啊。”李典苦笑了一声,叹息道。 大厅内,开始散发着一种悲观的气息。 湖口,周泰的大营。 中军大帐中,周泰跪坐在帅座上。神色中难以理解。 “子义你到底是为何?” 周泰也接到了太史慈反叛攻吴的消息,自觉的难以理解。太史慈与周泰都是第二代大将,都是孙策一手招募的。 以前是很熟悉的。也更加难以理解,忠义无双的太史慈为何会如此。 许久后,周泰也发出了一声叹息。压力继续加大了,豫章难守了。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蜀汉我做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蜀汉我做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蜀汉我做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