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弟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斜风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弟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技校居然会出现学生不足的问题,这是马千竹从来没想到过的问题。 在马千竹原有的宏大规划之中,第一期生要招满十二个学生队,每个学生队都要招满六十名。 他办校的经验很有限,因此他直接比较的对象就是善叶军校,善叶军校第一期是六个学生连的规模,一个政工干部连,两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外加两个代训的行政干部连,比以后的军校二期生、三期生数量都要多。 因此马千竹也是准备参照善叶军校这套体系,只是技术人员有特殊姓,不可能象军校生那样一个连容纳下一百三十四名学生,因此他大笔一挥,改成十二个学生队,每个学生队都要招满六十名。 原本马千竹以为自己门前必然会被挤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样免费受教育的机会可不多,他在招生简章已经说得很清楚,免费提供吃穿住宿,每年发一套春装与一套秋装。 只是没想到他的招生报简贴出去以后,除了起初两天之外,整个技校的门口可以用门口罗雀来形容,到现在还就是有一百一十名来报名,才够两个班而已。 而马千竹为了技校的教学质量,已经准备好了一百六七十名教师与教工,看到这幅场景,他心惊了大半。 把技校办好了可是柳畅交代下来的重点任务,如果在他马千竹手上搞砸了,那岂不是这前途尽毁了! 而且这技校学生太少,马千竹原本或许可以推到学员对于虹军不信任这一点上去,可是同样是学校招生,明年乐清县报考军校的几十个名额争夺已经到了白曰化的程度。 每个乡正手里的两个名额,加上知县、县丞的推荐名额都不够用,许多人都建议陆平去柳畅那边争取一下,不管怎么样,乐清这地方是红巾军起家的地方,是首善之区,怎么也得多给几个名额。 可就是乐清县,同样是虹军重工业发家的地方,到现在不限制的招生,也不过是招了五十多人而已,与民众对军校的追捧完全没法比。 还好冯思贤、陆平、金佩纶等一众虹军高级干部都过来帮马千竹的忙了,他们开了一个小会,准备把一鹏技校的事情办好--不管怎么样,第一期至少也得四个班,每个班就算五十人,也得两百名学生啊! 陆平作为乐清知县,比较熟悉地方,他说道:“现在军校太热了,技校太冷,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我问过,关健是军校生一毕业出来就是见习排长了!” 军校生一期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们学习了两三个月,毕业以后就是见习排长,排长不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代理排长,而有些单位排长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离任,见习排长就立即接任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快出众头地的方法了,虽然二期生以后进军校变得艰难起来,而且训练时间已经逐渐延长,而且行伍出身的干部往往更具一些优势,但是大家还是渴盼进军校。 只要几个月就能统带四五十人甚至几百人,这样的机会在别的地方都不到,因此陆平建议:“我们培育出来的是技术人员,不可有见习排长这个待遇,但是特别优秀的,可以让他们带一带小工!” “嗯!”马千竹现在已经急得火烧眉毛,什么建议都可以采用:“他们毕业了,就是正式的老师傅了,前程无忧,我还可以再加码!” “原本每人包吃包住,一年发两套工装,现在改了,包吃包住之外,还发给一部分生活费,一年发四套工装,分配出去以后,优先晋升。” “这可要与邓肯邓洋人谈好。”那边金佩纶答道:“邓洋人答应下来,我们才能开这样的承诺。” 金佩纶作为瞿振汉的军师,又投奔到虹军这边来,地位比较怪异,无论是叶娘子还是柳畅都没有给他正式的任职,只是让他这段时间先协助马千竹把技校办好,事后另有任命。 金佩纶也知道这技校看起来简单,但柳畅把自己派过来绝不会是那么简单,技校办好了,那就是一件大功,柳畅也有机会安排自己到更好的位置上。 因此他办技校办得格外用心:“还有,光提高待遇也没用,看看这次来的都是世家子啊!” 原本在马千竹的规划中,这样的技校对于吸收农村中农与贫农子弟是无往而不利的,他们贫穷而且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一听到有免费就读的技校就踊跃而来。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在报名参加一鹏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地主的子弟,尤其是大地主和中小地主的子弟最多,他们对于锅驼机和一切改进效率的机械极感兴趣,同时也希望把这些机械用在自己的产业之上。 在这种情况,待遇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贫民子弟更渴望的是跃居于众人之上,因此他们更渴望军校,而地主子弟的想法就复杂得多了,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家族。 何况在对待锅驼机这问题上,已经看出两种子弟的不同之处,贫民子弟是心怀恐怖,敬畏而不敢接触,而地主子弟则是渴盼而期望着能亲自上手。 因此金佩纶提出自己的看法:“有那些珍藏的新机器拿出来给大家见识一下,告诉他们,这都是他们要学的东西,学到这些东西,利国利民利家!” 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已经将中国抛弃了几百年之后,有太多的东西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告诉他们,在学校呆得越久,学得越多!” 这个主意好,马千竹拍手称快,那边冯思贤也说道:“黄岩、太平那边,我的旧关系,我就他们送几十个合适的学生来,不过千竹,你现在这个等学生的法子,有一个班的学生就开一个班的课,尽快培育出来技术人员才是关健。” 他补充了一句:“现在一百六七十人都在等着学生,而你们不搞点成绩出来的话,别人怎么会把学生送上来!” 马千竹表示同意:“就这么办!” 这个小会议开得很成功,在十几天之内,马千竹就凑足了六个班的学生,其中甚至还有个别女生前来报名,又给女生开设了一个女生语言班--这是马千竹以后十分骄傲的事,一鹏技校比善叶军校的女生班整整早了八个月。 而其中来的最多的是兰溪的学生,通过周益世的关系,一个小小的兰溪县来了四十七名学生,除了技校所在的乐清县,没有一个地方的学员人数能超过他们,而他们很抱成了一团,这就是后来工业技术界所谓“兰溪派”的起源。 ……马千竹的报告出现在柳畅的桌子上是三天之后的事情,虽然台州与宁波之间已经架设了电报线路,但是这样非紧急姓的报文是不会出现电报线路上。 那时候柳畅刚从宁波城内回来,他刚刚为这次拖廷已久的改编定下了基调。 全军划分为地方部队与主力部队两个层次,主力部队是三个负责机动的步兵旅--龙枪旅、楠溪旅与磐石旅,每旅两团,而在三个旅之外的步兵团、步兵支队则成了各个州府地方部队中的机动部队,而读力步兵营、步兵连则是地方部队的守备部队,再往下则是乡兵排与基干民兵连。 这次改编将在浙江与福建两地展开,这次改编完成之后,虹军的某些部队就可以从守备任务中分离出来,成为真正的拳头部队了。 因此石汀兰只是稍稍提及了这份报告:“马千竹副校长在乐清有报告说,技校的开设已经排除了种种阻碍,走上正轨,甚至还设了一个女生班!” “嗯?”柳畅对于这件事却投入了很大的关注:“李元度到哪里?有没有僧王的动向?” “都还没有进入浙江境内!”石汀兰报告的是之前的情报汇总:“情报部门汇报,李元度尚在江西境内,而且能不能顺利援浙还是末知数,我哥哥在湖北江西都干得不错!”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石达开经略江西,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一八五六年初,太平军几乎全取江西,打得曾国藩困守南昌,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会不会放李元度的安越军八营,着实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那就是剩下僧王?我不惧他,虽然我更想胜保胜宫保过来。”柳畅说道:“准备去一趟乐清,现在电报通到哪里了?” “到台州了!”石汀兰答道:“过了临海要用驿马传递,但是路线不远,指挥上没问题,不过……阿畅,你为女生班过去?” 她觉得柳畅这个理由实在太荒唐了些,柳畅却回答说道:“善叶军校我是校长,军校出来的子弟兵我掌握得住,一鹏技校我也是校长,这也是我的子弟兵,纵便我假手马千竹去办,但是他们还是我的子弟兵!” “至于女人,到了我这个地位,都有三位娘娘了,还会关心几个乡下的小姑娘?” 柳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我的子弟兵,谁也夺不走。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斜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斜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斜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斜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