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千载良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天下第四章 千载良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凌晨有加更! —————————————————— 哥舒翰有些意外,一愣神,提醒一句道:“大帅,这不太好吧?高仙芝打下小勃律,无论如何这是大唐的盛事,安西都护府报捷使者经过陇西前来拜访大帅,礼尚往来是必要的。” “礼尚往来?”王忠嗣轻蔑一笑,道:“这个李昌国打着前来拜访我的名头,实则是想游说我,要我出兵攻打石堡城。” 说到此处,打量一眼哥舒翰道:“你想想,我这四镇节度使除了防范吐蕃外,还是安西都护府的后盾,若是安西都护府吃紧,我就得出兵增援。” 王忠嗣坐镇西北,既是防范吐蕃的利器,还是安西都护府的后盾,若是安西都护府不敌,他就要出兵,哥舒翰轻轻点头,深表赞成。 “天宝元年,吐蕃和大食联兵,攻打小勃律,安西都护府吃紧,我从陇西出发,转战数千里,击破吐蕃和大食的联军,这事你是知道的。”王忠嗣眉头一拧,话锋一转,道:“若是安西都护府不敌,我一定出兵,责无旁贷。可这个李昌国是前来做说客的,我可不想见他。” 在古代,虽然没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说法,古人却是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对付唐朝这个共同的敌人,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走得很近,在天宝元年,两国更是组建了联军,攻打小勃律,想让吐蕃进入西域搔扰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东西受敌,极为吃紧,王忠嗣提兵从陇西出发,转战数千里,最后击破了两国联军,宣大唐兵威于异域万里之外,是唐朝的一件盛事。 在这一战中,名将李光弼表现极为出色,王忠嗣发现其才,进行提拔,予以重用。 王忠嗣一裂嘴角,不无讥嘲的道:“一个小小的校尉,竟然异想天开,真是妄想!” 他是李隆基朝的第一名将、谋略家、李隆的假子、天子门生……集诸多光环、万千宠爱于一生,还真不把李昌国这个小小的校尉放在眼里。 坐了下来,重新开始批阅军务,哥舒朝几度欲言,却是没有说出口,惋惜的摇摇头,转身离去。 哥舒翰出了帅府,亲卫牵来战马,就要飞身上马,却见府外站着一个大汉,身长八尺,虎虎生威,顾盼之间威猛自成,站在那里就象一头蜇伏的雄狮。 “好!好!好一个英雄豪杰!”哥舒翰眼中精芒一闪,把马缰抛给亲卫,小跑着过来,问道:“可是骁勇校尉?” 这人正是李昌国,在这里等王忠嗣的回复。打量一眼哥舒翰,只见哥舒翰威猛不凡,身如铁塔,跑动间虎虎生威,不由得暗赞一个好字,道:“正是在下。不知你是?” “在下哥舒翰,见过骁勇校尉。”哥舒翰冲李昌国抱拳行礼,大是欢喜,一双虎目中精光闪烁,把李昌国瞧个仔细。 “哥舒翰?”李昌国差点把舌头咬了。 “好!好!好!”哥舒翰一个劲的赞赏,双手轻击,发出清脆的啪啪声。 “骁勇校尉大名如雷贯耳,今曰一见,方知远过传闻,哥舒翰能一睹骁勇校尉英姿,实是幸甚!幸甚!”赞叹几句,哥舒翰兀自嫌不够,接着再度赞赏。 听着他的赞叹之词,李昌国都不知道是惊还是喜。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这句流传千古的唐诗令无数人赞叹,哥舒翰真豪杰。李昌国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这里遇到哥舒翰,而且哥舒翰一上来就是一通赞叹之词。 “哥舒将军谬赞,李昌国愧不敢当。”李昌国谦逊。 哥舒翰摆摆手,上前一步,执着李昌国的右手,在手背上轻拍,亲热得紧,道:“走!饮酒去!” 李昌国很是意外,这个哥舒翰和李嗣业有得一比,一见面就要饮酒。 “我哥舒翰平生遍交天下英雄,阅人多矣,就未有如骁勇校尉这般豪杰,若不痛饮百杯,必是人生憾事!”哥舒翰一边说,一边拉着李昌国就走,一副非要痛饮千百的样儿。 哥舒翰在从军前是有名的侠客,任侠使气,解人急难,他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结交天下英雄,象李昌国这样有勇有谋的英雄不多,虽是初次见面,哪会错过。 哥舒翰的豪爽劲头十足,让李昌国非常喜欢,很想与哥舒翰痛饮一番,不过面见王忠嗣,向他陈述利害,要他发兵石堡城更加重要,李昌国只得暂抑酒兴,道:“哥舒将军,我有要事面见大帅,还请代为通传。” 哥舒翰面现难色,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大帅不见我?”李昌国眉头一挑,宛若利剑。 “兄弟,大帅军务繁忙,出去视军了,未在帅府。我们先痛饮一番,容我想想法子。”哥舒翰精明人一个,当然不会说王忠嗣不见李昌国。 “这个假子,这是在给我下马威!”李昌国何等样人,哪会不明白的,暗道:“离了你王屠夫,还吃连毛猪?你王忠嗣不去攻打石堡城,自有人去攻打,哥舒翰‘西屠石堡取紫袍’的曰子不远了。” 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王忠嗣,你给我下马威,却不知给了我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石堡城这一仗由哥舒翰统兵,而他急欲与我结交,这就是机会。我先与哥舒翰结交,然后再想办法参与此战,建立更大的军功,提升我的地位。唯有如此,我在朝中的份量才会更重,才有可能阻止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的分水岭,一千多年过去了,中国再也没有恢复盛唐气象。若能阻止安史之乱,使唐朝不衰败,那是莫大功德,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可是,要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谈何容易。 安禄山善于钻营,讨得杨贵妃的欢心,被杨贵妃收为义子,很得李隆基的信任,李昌国去到长安向李隆基进谏说安禄山有反心,会让唐朝衰败,李隆基绝对不会信。 不仅不信,还会治李昌国的罪,杀头都有可能。 李昌国虽然立下不小的军功,完全可以成为将军了。不过,在武功极盛的唐朝,象李昌国这样的将军多如牛毛。说句夸张点的话,若是扔根竹竿到军营,砸中十个人,就有九个李昌国这样的将军。 想想李白,才高八斗,诗名遍天下,他早就发现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却没人信。 李昌国眼前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李白,不能阻止安禄山造反,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最好是大权在握。要达到这一目的,积累军功是最快的途径。 而眼前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王忠嗣不去攻打石堡城,而哥舒翰会进行。更重要的是,哥舒翰对他是赞佩有加,这是难得的良机,绝不能错过了。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