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李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天下第五十八章 李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第五十八章李泌太子李亨在亲卫的簇拥下,朝太子府行去。一路上,他双眉紧拧,沉吟不语。 李隆基给他的两道考题,他是一道也不明白。李昌国奇功薄赏一事,着实让他迷糊。要说李隆基糊涂,他却比谁都清醒,自己承认赏不及功,至于原因,他却一个字不说,还要李亨去想。 李亨是个精明人,却是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不要说李亨想不明白,就是整个群臣,能想明白的又有几个? 第二个问题,派谁统兵出战大食一事,李亨仍是拿不定主意。合适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李昌国,一个是王忠嗣。王忠嗣少小成名,十八岁率三百勇士杀得墀德祖赞大败,差点活捉了墀德祖赞。从此以后,王忠嗣的名气越来越大,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终于成为一名威震天下的统帅。若是派他出战的话,很是放心。 另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李昌国了。李昌国虽未读力统兵,然而他的军事才干已经得到验证了。平定吐蕃是如何此之难,难住了三王五帝、秦皇汉武,却是没有难住李昌国,成功的平定是了吐蕃,其才智不需要怀疑。若是派他统兵,不会出问题。 李昌国和王忠嗣都是很合适的人选,要李亨在两人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人,他还真是难以决断。一路上前思后想,都没有结果。 不知不觉间,回到了太子府。刚到太子府,就给喜滋滋的管家迎个正着。 “见过太子。太子,你可算回来了。嘻嘻。”管家好象抹了蜜似的,笑得特别欢畅,满脸的喜色。 “你又娶媳妇了,如此欢喜?”李亨很是诧异,打量着管家问道。 “太子,你莫要取笑我。有贵客到来,太子见了一定欢喜。”管家笑得更开心了,脸上的笑容堆了一层又一层。 “谁?”李亨问道。 瞧管家这副欢喜样儿,来人必然非同小可,却又想不明白会是谁。 “殿下,你猜猜看。”管家没有回答,反而卖起了关子。 “说。不说我废了你。”李亨可不想去猜迷,脸一肃,沉声喝道。 “还能有谁,当然是殿下曰盼夜盼的贵人了。”管家提醒一句。 “李泌!是不是李泌回来了?”李亨眼肯异常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一把抓住管家的衣襟,大声喝道。 “殿下,快快放手。正是李先生回来了。”管家重重点头。 “哈哈。李泌!”李亨之一喜非同小可,比起打了个大胜仗还要欢喜,把管家象扔垃圾般一扔,撒开双腿,飞也似的朝太子府里冲过去。瞧他那模样,如同一团旋在飘,一点也不顾太子礼仪。 李亨一冲进客厅,只见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正在品茶。这个年轻人身材高大,很是隽秀,还一身仙风道骨,一副出尘之气,让人一见之下大生好感。 “李泌,你回来也不告知我一声,好啊,我要好好罚你。”李亨远远就嚷了起来,不自称太子,可见对李泌的看重了。 这个年轻人正是李泌,站起身,整整衣衫,冲李亨见礼:“草野之民李泌,见过太子。” “你这个李泌,拘甚礼?早就给你说过,见了我不必行礼,你总是这么拘束。”李亨有些不满了。 “殿下,礼不可废呀。”李泌坚持。 “真拿你没办法。哦,天下间,谁能拿你有办法?”李亨摇头苦笑,道:“就是父皇,也是拿你没办法呀。” 李泌,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是唐朝名臣,历仕四代,官至丞相,被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能与平定安史之乱,延续唐朝的国运,多有匡扶,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没有灭亡,而是继续统治下去。 平定安史之乱主要是靠郭子仪和李光弼两员大将,但是,政治上的谋划、乱后的重建,多出自李泌之手,其功劳之大,可想而知了。 李泌是个全才,文武兼通,他曾经给肃宗李亨谋划了一条奇计,可以快速平定安史之乱。他提出,暂不收回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都城,而是派兵抄安禄山的老巢,拿下范阳,使得安禄山失去退路,就可以快速平定安史之乱。以他的推算,整个安史之乱的平定不会超过三年。 然而,肃宗太急于求成,没有采纳李泌的建议,而是先收回长安和洛阳。安禄山大军朝范阳老巢退去,唐朝不能一举而尽歼安禄山大军,使得安史之乱最终延续了八年之久。 若李泌的谋划被施行的话,安史之乱不会打八年,三两年就结束了,唐朝的力量不会内耗得那么多,唐朝也不会那么快衰败,说不定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有后人把李泌的谋划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提并论,可见这一谋划有多么的惊人了。 李泌少年奇才,很得李亨赏识,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对他也很是赏识。天宝初年,李泌上书论政,深得李隆基赏识,封他翰林待诏。杨国忠忌他之才,处处针对他,李泌姓情淡泊,好道术,趁机离开长安,去嵩山隐居求道。 在长安期间,李泌是东宫属言,是李亨的手下,多有奇谋,深得太子李亨赏识,被视为左臂右膀。李泌隐居后,李亨如失左右手,不知所从。 今天,得知李泌又回来了,李亨这一喜非同小可,比起乞丐被馅饼砸中还要欢喜。 “坐,上坐,请上坐!”李亨紧紧抓住李泌的手,扶着李泌坐下来。 李亨打量着李泌,笑道:“李泌,你总算是回来了,我可是千盼万盼呀。”言来极是欢喜。 “这几年过得好吗?”李亨关切的问道。 “托太子的福,过得还不错。有吃有喝,还能求仙寻道,人生之乐,莫过于此。”李泌好道术,身具一颗平常心,不喜与人争。 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姓格,在他的仕途中,原本多次有机会干掉政敌,他都没有争,直接放弃。一直到晚年,推脱不过,这才不得不当丞相。 “殿下,何事焦虑?”李泌话锋一转,打量着李亨问道。 “哪有的事?我很欢喜呢,哪会焦虑。”李亨忙否认。 “殿下欢颜中带着忧色,眉头微拧,岂能无事?”李泌笑着指出。 “高!着实高!数年不见,你这本领越发了得了!”李亨一竖大拇指,笑道:“原本想考考你,却是多此一举。李泌,我正有两事难决,还请你给我谋划谋划。” “太子有事尽管吩咐,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泌微微颔首。 “事情是这样的……”李亨把见李隆基的过程说了。他对李泌极为信任,没有丝毫隐瞒。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李泌站起身,冲李亨见礼。 李亨眉头一拧,有些不解,道:“李泌,此喜何来?” “殿下,你可知陛下为何与你如此说话?”李泌自问自答,道:“那是因为陛下正式确认你为大唐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只要殿下谨守臣道,尽孝道,就再无变数,谁也莫想再对付你。从此以后,殿下就是一飞冲天了。” 当上太子,未必能当上皇帝,因为变数太多。自古以来,废太子、杀太子之事层出不穷,这正是李亨最为担心之事。 “呵呵!”李亨隐隐猜到了李隆基的用意,再为李泌所确认,大是放心,发出一阵舒畅的笑声,问道:“李昌国封赏一事,我还不明白,父皇为何奇功薄赏呢?” “陛下英明!”李泌双手抱拳,冲皇宫所在方向遥施一礼,道:“陛下的帝王之道炉火纯青。陛下这是在保护李昌国。” “保护李昌国?”李亨不明所以,眉头拧紧了。 “没错,陛下用心良苦,是在保护李昌国。”李泌重重点头,眼中神光灼灼,道:“若是陛下赏及于功,封赏李昌国二品爵位,那么,李昌国必然活不过三十岁。” “这话怎讲?哪有封赏会害人的?”李泌这话太过惊人了,李亨有些难以置信,猛的站起来,一脸的吃惊样儿。 “要是别人的话,自然是不会害他,而李昌国就另当别论了,必然是害他。”李泌扳着手指头,细数起来道:“因为李昌国太年轻,他今岁才二十三岁。二十三岁的二品高爵,莫要说在大唐,就是在华夏历史上,也是没有听说过。” “漫漫人生,李昌国即使活到六十岁,也还有三十七年。在这三十七年里,李昌国还有很多为大唐立功的机会。以他之才,他要立功有何难处?不说别的,就是即将进行的击破大食一战,若是李昌国统兵的话,灭掉大食,李昌国会封何功?若眼下陛下封他为二品高爵的话,只能晋为一品高爵。一到一品,就再也没有升官晋爵的余地了,而李昌国还年轻,不到三十岁。殿下,你说,李昌国是不是该杀?” “这个……”李亨一脸的震惊之色,这事他还真没想到过。 李泌说得没错,若是李昌国在三十岁以前就获得一品高爵的话,那么,李昌国被杀的可能很高。因为赏无所赏,封无可封,在这样的情形下,杀掉李昌国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多是因为无法封赏,不得不杀。秦杀商鞅,刘邦杀韩信,皆是如此。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