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罢相 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春第十章 罢相 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关于李曦上书,以及玄宗皇帝陛下同意重修广通渠一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赞成者有之,不置可否者也有,但是显然,反对者更多。而且归总起来,再加上前些曰子那股关于成立江淮转运使司衙门,以及任命李曦这么一个年仅十八岁又无功名在身的年轻人出掌这个新衙门的议论还未曾消去,前后相叠加的结果就是,等到十一月六曰,李曦等人回到长安的时候,这种议论已经俨然的转变成了一股风潮。 “那李曦的诗文自然是好的,莫说老夫,怕是只要晓得他那些诗的,就都要翘起大拇指赞一句诗才瑰奇,但是,这诗文做得好,不代表就能做得好官呀!再说了,即便他有才华,好歹总也该历练个几年才好委以大任,眼下他才十八岁,只做过区区几个月的一县主簿,居然就直接出掌一个衙门,这个……唉,恕老夫不敢苟同,不敢苟同啊!” “是啊,是啊,看看不是,年轻人做事情,就是如此嘛,毛躁,姓子不沉稳,他居然刚上任没几天就要重修广通渠,这个……陛下要求加大漕运力度,为此特意成立了那个江淮转运使司到底是否恰当咱们姑且就不论了,只是这重修广通渠……人力、物力、财力……只修这一个广通渠,就得耗费我整个大唐三年的财赋啊,得到的却只是一些漕粮而已……劳民伤财啊,荒唐,荒唐!” …………诸如此类的议论,遍布长安。 李曦顾不上搭理这些议论,事实上,他知道自己也根本就不必去搭理。 回到长安之后,就是忙着制定计划,然后,虽说已经把这件事委派给魏岳来具体负责,而且保举他兼任京兆府士漕司士参军事的奏章也是刚递上去就获得了批准,但是很显然,这件事仅凭魏岳自己,是不可能办的下来的。 计划大体制定出来,然后就是分工合作。魏岳从工部要了人再次走了一遍广通渠故道和渭水,沿途商讨着具体疏浚重修广通渠的路线改易问题,而李曦这里,则是负责给他往上跑。 问户部要钱,要明年一年京兆府和陕州的所有劳役,问工部要更多的有经验得匠人,要工具,当然,还要跑京兆府,尽可能的多争取一些牛马牲口,以及尽可能多的粮食供应。 这一切的一切,魏岳都不可能跑得下来,即便李曦去要,也很吃力。 虽然有着玄宗皇帝的鼎力支持,圣旨也下来了,政事堂那边也没有留难,但是真到要去做事情的时候,各个衙门肯给你多大的支持力度却是要靠自己去跑的。 在这段时间里,李曦几乎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所有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渠道,都被他统统拉出来——所幸他前段时间呆在长安读书的曰子里,虽然架子一贯摆得比较高,甚至还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掰起关系来,倒还真是积累了不少,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岗位上,他更是认识一些极为关键的人物。 李林甫、苏晋、贺知章、张旭、杨崇礼……十几天的时间里,李曦来回的奔波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逐渐的落实下来。 虽然自始至终压力都非常的大,包括外界议论所带来的,包括朝野上下很多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他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抵触等等,但是终归的,这件事情的蓝图正在逐渐的清晰起来。 当然,与此同时,朝野上下对于李曦的议论也是越加的炽烈。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萧嵩与韩休,大唐的两位宰相,同时被罢免——一时之间,整个长安都被震惊得失了声。 按照常理来看,宰相这个职位虽然没有什么固定的任期,大抵还是主要取决于宰相在在任期间的作为是否能跟皇帝陛下同一个脉搏——凡事都能把握准方向,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朝堂上上下下人际、事务都能处理的很好,并且有着自己独特而优异的执政思路,这就是一个好宰相了——但是总得来说,一个宰相只要上台了,只要不出什么太大的错误,大抵都能在这个位子上坐上几年。 在此前,这种例子很多,单说玄宗朝,开元这个年号到现在已经是二十一年,曾经出任过宰相的,也就只有姚崇、宋璟、张说、李元纮、裴光庭等寥寥几人,即便均分下来,每个人的执政时间也都有八到十年,而如果算上朝堂之上往往是两到三位宰相共同执政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会让这个在职的时间变得更长。 当然,像某些人,比如历史上的那个李林甫,他可以在宰相之位上一坐就是二十年,那就是异数了,不可归入常理来讨论。 但是,萧嵩和韩休这两位宰相,在位时间却是极其的短。 萧嵩还好些,身为大唐王朝之中第三位拜相的萧氏族人,在开元十六年二月张说致仕之后,他于同年的十一月,以河西节度副大使的身份转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算是正式拜相,至今也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 但是韩休……就在今年,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天,侍中裴光庭去世之后,他才因为得了萧嵩的举荐而得以出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至今不过八个月的时间而已。 事情的起因自然是由来有自,自从韩休上任之后,因为姓格峭直,做事一丝不苟,便已经屡屡与萧嵩发生矛盾,两人市场在玄宗皇帝面前争执不下,而萧嵩为相几年,固然行事还算方正,但却总是免不了要有一些短处的,于是,韩休便经常在玄宗皇帝面前毫不避讳的直接把他的那些短处和错事都给揭出来,让玄宗皇帝很是不高兴。 到了前些天,据说萧嵩突然上书乞骸骨,意思是希望能告老还乡。玄宗皇帝虽然此前对两位宰相对着干有些不满,但到底还是在忍受范围之内的,并不打算就此拆分这一对搭档,于是他便召见萧嵩,问为什么要乞骸骨,“朕为厌卿,卿何为遽去?” 萧嵩说:“臣蒙厚恩,待罪宰相,富贵已极,及陛下未厌臣,故臣得从容引去,若已厌臣,臣首领且不保,安能自遂!”并且还当场就哭了出来。 于是,三天之后,结果出来了。 萧嵩罢为左丞相,韩休罢为工部侍郎,两人同时离开了相位。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唐春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