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折昭的烦恼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妻为大都督第261章 折昭的烦恼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午时,众人已快要乔迁新居为由,寻得一处酒肆小酌。 有诸多美丽的维密娘子侍酒,加之今日苏三并没有同路而来,苏轼自然与崔文卿开怀畅饮,一坛凌冽的剑南烧春下肚,两人的脸上均是飘上了一丝红色。 酒酣耳热之际,苏轼忽地轻轻一叹,收敛笑容认真开口道:“文卿兄,再过几日,在下便打算返回洛阳了。” 崔文卿闻言一惊,讶然言道:“那日听都督娘子说过,苏兄不是还要前去边关了解形势么?为何这么快就走了?” 苏轼笑叹道:“洛阳公务繁忙,实在不容拖延,昨日安石丞相更是亲自来信,让我处理完一切之后尽早回去,故此,也只能决定离开了。” “准备多久走?” “若无意外,大概是后天。” 崔文卿微微颔首,不知为何,竟是生出了依依不舍之情。 说起来,他虽则与苏轼认识不久,然却感觉已是交情莫逆。 苏轼为人光明磊落,豪爽仗义,虽则为文人,却丝毫没有一点迂阔之气,与之相交如饮美酒,不觉自醉。 能够与这样的高才逸士成为好友,特别这个人还是名震古今的苏轼,崔文卿在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小骄傲的。 故此听到苏轼将要离开的消息,他自是感觉不舍。 轻轻一叹,崔文卿亲自为苏轼斟满了杯中美酒,举起酒杯镇重其事的言道:“苏兄此去,你我再见只怕要在数年之后了,这一杯酒权当为苏兄践行,还望苏兄不要忘记崔文卿这个朋友。”言罢,一饮而尽。 苏轼微微一笑,也是举起酒杯饮得干干净净,心内却有着一份不能对崔文卿言及的秘密。 昨日,王安石的回信抵达府谷,对崔文卿所提出的异地安置之法大是褒奖,更提及就连官家,也非常认可这个主张。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讳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够考取科举进入仕途,必定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故此,王安石请求官家特意找到了集贤殿大学士、落雁郡主陈宁陌,让她能够收崔文卿为学生,研习五经六义,以便备战明年的科举考试,据说陈学士已是同意了下来。 陈学士本就是苏轼在国子监时候的儒学老师,她的本领苏轼在清楚不过了。 只要拜在陈学士门下认真专研学问,苏轼相信崔文卿科举及第自是手到擒来。 而且以陈学士的雷厉风行,邀请书函只怕会很快送到府谷,故此崔文卿前来洛阳的日子指日可待,两人再见更不再是难事。 只不过,这些事情却不能对崔文卿说明,更不能透露出安石丞相对崔文卿的重视,苏轼也只能将这些心事压在了心底。 笑了笑,苏轼正容言道:“总归一句话,在下期盼文卿兄能够尽快前来洛阳,到时候咱们兄弟俩在把酒言欢。” 崔文卿哑然失笑道:“好吧,那到时候在下再和苏兄一聚,不过等我前去洛阳之时,可不止苏兄你一人想念我啊。” 一听此话,苏轼瞬间明白了过来,嘴角溢出丝丝冷笑:“你说司马唐?虽则为贵胄子弟,但也是文卿兄你的手下败将而已,不足为道,况且,你乃杨文广外孙女婿,那老头儿出了名的护短,是绝对不会坐视你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的,即便是司马光,也是不行。” 崔文卿早就听说过杨文广的大名,更对这位杨家将家主心存敬意,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能够放心了。” 此时此刻,在府谷县外的振武军中军大帐,折昭颇有些愁眉不展的感觉。 自从午时收到了政事堂的文书,那双颇有英气的柳眉就一直没有舒缓过。 文书乃是尚书令王安石亲自拟就。 这封劳烦秉笔丞相亲自动笔而书,且非出自他人之手的公文,一看就不是那么简单,不用问也是为了协商大事。 折昭思来想去,最近府州能够让王安石这样高度重视的事情,肯定是“异地安置”莫属。 果然,当看罢第一眼,所言所语的便是“异地安置”之策。 王安石在公文中对折昭上奏的“异地安置”之策大加赞赏,言及是为解决江南道水患的一个重大举措,经过朝廷朝议讨论,立即得到了群臣们的一致拥护。 主要负责救灾事宜的计相韩琦,更是直截了当的当殿认为“异地安置”之法乃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可谓救灾救济的奇思妙想。 说起来,历朝历代大灾之后移民不是没有过,但却是朝廷出钱出粮,将灾民迁移到其他地方安置。 如此之法,后遗症颇多。 一是朝廷费钱费粮,开销甚大;二是灾民离乡背井,怨声载道;三是移民安置地动荡不休,治安转坏。 这些问题均是限制实施移民之策的主要因素。 然朝廷没想到这振武军大都督府却是了得,家底也甚是丰实。 竟然不要朝廷花费一文钱,就提议迁移灾民数十万前去府州,不仅壮大了府州的人口,更可开垦出良田无数,确保兵源无数,更对维持边地的安稳,巩固朝廷的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异地安置”乃是朝廷应付江南道救灾的又一良策,其作用不下于福利彩票之下。 故此,官家当殿下诏奖掖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并赐黄金一千两,绫罗绸缎五百匹,统帅甲胄一套。 对目前捉襟见肘的朝廷来说,官家能够从自己的天子私库中拿出如此丰厚的封赏,可以说是非常难得。 目前,朝廷已经下发公文前去江南路,第一批灾民即将登船从大运河北上,由水路转陆路,直达府州。 对府州来说,当前不仅面临江南道灾民接受事宜,更要准备相应资金,还要开始着手建立第一批安置村庄,可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事情繁琐。 折昭乃是武将,对于这些东西并不擅长,她一来准备召集各地刺史前来商量对策,二来也想听听想出“异地安置”之策的崔文卿的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却与崔文卿尚在冷战当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妻为大都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妻为大都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妻为大都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妻为大都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