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礼不可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备的日常1.108 礼不可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恋上你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如蓟王所言,盟约的实质,乃是“互相妥协,各取所需”。当各自“所需趋同”,并最大化时。联盟便会产生。 各方诉求,同质化越高,联盟越牢不可破。 比如,为了生存。 冀州六国与蓟国,陈王宠与徐豫六国,皆如此。大难临头,抱团取暖。 说白了,联盟其实亦是一场交易。被交易的,必然是利益。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利益越大,人情越少。于是,处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利益攸关者”,便会越发显得薄情寡义。久而久之,便成了“孤家寡人”。 尤其当饱受苦难者,一步登天。痛定思痛,追权逐利,无所不用其极。 先帝与董太皇母子,赵忠、张让等十常侍,皆如此。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吃相难看。 就蓟王而言。发家致富的法子,其实有很多。然正因“穷怕了”,先帝与董太皇母子,才想到了最易上手,来钱最快,最为暴利的卖官鬻爵。 单从交易来看。卖官鬻爵对先帝与董太皇母子而言,“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垄断经营,供不应求,没有成本,不用售后。着实有太多利好。 然而,当真没有成本么。 有。江山社稷,天下万民。皆是卖官鬻爵,不断消耗的成本。先帝与董太皇母子因一己之私欲,不惜将作恶成本,转嫁给全体国民。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注①)”。如此不断亏空,乃至百孔千疮。 大厦倾覆,社稷崩塌,不过是时间早晚。 事实上,蓟王号称当世明主,威信天下。赚得少么? 王家与民家,自家与众家,皆要顾及。 一言蔽之,家国同构。既为人主,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谓明主,莫过如此。 此语当作何解?很简单,如同高空抛物。从金字塔顶端(王者),即便是一颗小小的石子(小恶)投下来,也能令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刘先主能有如此见地,当是明主。 更何况蓟王刘备。身为王者,为人处世,万勿随心所欲,起一个很坏的头。 上行而下效。先帝好驴,乃至驴同马价。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蓟王好…… 咦,不说也罢。 先前不过一县之地,如今千里封国。天下高人,仁人志士,尽皆来投。“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国有四维,自当全面发育,不可有失偏颇。 于是,上庠令郑玄、门下祭酒司马徽、左国令黄承彦,联名上疏,《请祭上陵之礼》。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原先,祭祖皆去楼桑陆城侯祠。然,今时不同往日。上庠令郑玄、门下祭酒司马徽、左国令黄承彦,乃是请蓟王亲赴中山靖王陵,隆重祭祖。 其重要性,堪比告庙。 中山靖王,乃景帝之子,武帝异母兄。诸侯王庙,距天子太庙,一步之遥。远非亭侯祖庙可比。此举之大义,不言而喻。更无须避嫌。 今汉诸侯王,皆循此例。蓟王如此行事,自当无可厚非。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洛阳。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五祀为太常所职,帝王不必亲临。唯上陵祭,需陛下亲临。“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 蓟国百官、亲家妇女、公主、番邦侍子、海外港津……何其多也。单说蓟王亲家,足有数十家之多。各国使节乃九宾之一,自也要参加。 实在太过隆重,也太过劳师动众。 刘备本欲搁置。然太妃却说:礼不可废。 此乃国君应尽的义务,亦是必须履行之礼法。众目睽睽,岂能因私废公。 刘备这便传令左右国相,拟定名册。待上陵礼时,领一干人等,乘游麟号,出南港,浩浩荡荡,奔赴靖陵县,祭祀先祖。 汉人事死如事生。陆城侯亦不能忘。断不可绝祀。问计群臣,郑玄言,当在子嗣中,分封陆城侯,以祭宗庙。 陆城侯,坐享楼桑食俸。楼桑乃蓟国商都,繁华首屈一指。众多子嗣中,何人为陆城侯,刘备举棋不定。此乃蓟王家事,群臣皆避嫌。问过母亲,亦让刘备自断。刘备不得已,唯请教远在洛阳的恩师。 恩师卢植回信曰:可先封嫡长子。待元服,再立为王太子,待太子有子,再酌情增封为临乡侯。将陆城侯,传与太子嫡子。如此,代代相传。 之所以如此行事,只因与一般封君列候不同。刘备少复祖爵,又增封临乡侯,乃至蓟王。是为上逆。将陆城侯神主(注②),迁入靖陵祖庙,“同殿异室”还不够。楼桑陆城侯祠,亦需四时祭拜。故陆城侯一脉,不可断绝。 刘备深以为然。上陵礼前,六百里上表,求封嫡长子刘封为陆城侯。 蓟王无小事。 即便公卿罢朝,尚书令曹节亦亲自入宫通禀。 蓟王今日分封嫡长子,明日必分封诸子、诸女。对洛阳朝堂而言,乃大大利好。何须太皇窦太后开口,太皇董太后、何太后、少帝、大将军何进,三公九卿,皆欣然。无有异议。 洛阳朝堂,六百里策立蓟王嫡长子刘封,为陆城侯。并赐下诸多御用之物。极尽恩宠。 对蓟国而言,亦是利好。蓟王分封嫡长子,乃立储之信号。国不可一入无主。蓟王春秋鼎盛,然身系万千臣民,为万无一失,此举宜早不宜迟。 所幸,蓟国无立储之争。只因有嫡长子。 金玉有价而情义无价。 蓟王与王妃之事,天下皆知。一路相伴至今,当真羡煞旁人。 蓟王自是豪杰。王妃又何曾弱了半分。只说贫贱之知不可忘。谁又曾想,富贵夫妻难白头。 还是那句话,利益太多,真情太少。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刘备的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备的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备的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