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 秦蓟之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备的日常1.166 秦蓟之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恋上你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无怪蓟人航海风潮不减。”鲁琪拉慨叹。论种田,蓟王首屈一指。蓟王称亚,无人敢称尊。 英妮娜忽笑:“蓟王果不与民争利。”言语中,颇多揶揄之意。 “食禄者不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取小。”鲁琪拉已自行为蓟王辩驳矣:“徼外荒洲,蛮夷之地。何来民利?” 与英妮娜四目相对。阿奇丽娅心有戚戚:“女主人,所言极是。” “勿用‘主人’一词。”鲁琪拉纠正道:“当称女君。” “遵命,女君。”二人异口同声。 音犹在耳,三人皆笑。 稍后,阿奇丽娅又道:“另有协辰夫人黄景华,入媵陪嫁。” “我亦听说。”鲁琪拉轻声道:“乃出诸夏女仙门。师承仙人韩冬,掌北渚司寒馆。出身名门,有国色。” “传闻,蓟王房中术大成。可‘百接不衰’。”英妮娜另有风闻。 “何为百接?”阿奇丽娅不知所以。 “便是指,可御百女。”英妮娜语出惊人。 “不可能。”鲁琪拉断然摇头,稍后又面红耳赤,轻声追问:“何处得闻。” “乃出云台观邸女仙,私下流传。”英妮娜言道:“外人尚不得而知。” “外人既不知,你如何得知?”阿奇丽娅,亦是将信将疑。传说多夸大其词。一人之力,如何接百女。 英妮娜笑答:“我自有门路。” “闻多年前,蓟王七日礼赞百姬。一日十余,勉强可为。百女,非人力可及。若传闻是真,必有……”阿奇丽娅欲言又止。 “神助。”英妮娜脱口而出:“(黄帝)御女三千,白日飞升。” 越说越像。鲁琪拉不敢再想:“禁言。” 英妮娜笑道:“先贤书录,必有来由。且看‘白日飞升’,当作何解。” “当作何解?”二人异口同声。 英妮娜答曰:“羽化飞升,或是至上超脱。”言下之意,亦是脑死亡。 “何意?”阿奇丽娅追问。 “见仁见智。”英妮娜并未说破。三人各起心思,一时无言。 鲁琪拉保留罗马皇后尊号。称“秦后”。与之相并列,公孙王后尊“蓟后”。所谓“客随主便”。蓟后乃是正宫。秦后稍逊之。如汉人左右之分。亦或如太皇太后,与永乐太皇太后之分。 遂出典故:“秦蓟之好”。乃出脱于“秦晋之好”。 大汉与罗马和亲。看似遥不可及,如梦似幻。然细想来,一切又都顺理成章。罗马皇后鲁琪拉,谋刺亲弟事败,被流放荒岛。史上稍后便被毒杀。一了百了。便在此时,得蓟王拯救,赴遥远绿洲。后又辗转东进。与心向罗马的蓟王,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蓟王需借其皇后头衔,行出师有名,笼络人心。鲁琪拉更需借蓟王之力,重回罗马复辟。于是,结成最高等级的联盟,『和亲之盟』。 婚姻互为最高等级的人质。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若婚姻无法维继,必诞下血脉,行根深蒂固。如此代代和亲,终成一家。 就鲁琪拉自身而言。虽二次改嫁。且早已诞下子嗣。却毅然决然,放下一切,与蓟王和亲。足见利害。 正如钟存慧妃,亦行和亲。终归为了彼此信任。若坦诚相待,间不容发,仍不能互信。天下再无可信。 一言蔽之,抛开个人因素。和亲罗马皇后,于蓟王豪取天下,有百利而无一害。 先前,文武百官,并王宫内外,皆不知其利之大,究竟如何。 待蓟王南征林邑,立江表十港,辟海外荒洲。海外珍货,源源不断输入中夏。尤其海外寄田,一季三熟。即便亩产略有不及。然以均产五石计,一季三熟,足可得新谷十五石。一顷可得七百五十石。不计稻花鱼,折钱二十二万五千。 编户齐民,尚得如此巨利。爵民可想而知。 更加寄舱、寄田,坐享其成。 是故,蓟人对蓟王七海雄心,如何能不顶礼膜拜。 一言蔽之。蓟王和亲,于国于民,于人于己,皆有大利。 加法还是减法。人各有志,断不可强求。 增兵减灶,还是减兵增灶。当因时而变,因势制宜。不可拘泥。 蓟王自当“增灶”。 洛阳东郭马市,胡姬酒肆。 酒肆乃蓟王产业。与辅汉大将军府,一巷之隔。平日多有门下游缴出入,故无人敢于门前,寻衅滋事。 李肃乔装改容,轻车前来。 入三楼春晖包房。推门视之,大将军何苗,尚书令许攸,西园上军校尉伍孚,一干人等皆在。 暗中结盟,生死相托。自毋需多言。众人落座,何苗问道:“如何?” “董卓无备,当可行刺。”伍孚答曰。先前,得大将军何苗引荐,伍孚与董卓结识。加之伍孚刻意献媚,遂被董卓亲近。 “何时动手。”何苗又问。 见众人皆看来。许攸面上得色一闪而逝:“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需刻意择选。伍校尉只需怀揣利刃,见机行事便可。如此并无定期,防不胜防。” “闻董卓袍下暗藏软甲。非神兵利器不可为。”李肃知之甚深。 “楼桑兵甲如何?”何苗皱眉发问。 “闻董卓软甲,亦出蓟国将作寺。乃蓟王贡献宫廷之物。被其所占。”李肃反问道:“以蓟之矛,陷蓟之盾,何如?”若行刺杀,必一击即中。若一击不中,众人皆身首异处,夷三族矣。 见众皆无语,许攸忽言道:“闻太仆王允,有祖传宝刀,名‘七星刀’。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乃宝刀也。” “子远如何得知?”何苗亦未曾听闻。 许攸高深一笑:“天机不可泄也。” 见他言之凿凿,何苗姑且信之:“王允素不与我等往来,如何肯借刀一用。” “若知乃为除大汉贼臣,王太仆焉有不借之理。”许攸气定神闲。 “有理。”何苗遂问道:“何人借刀?” “卑下愿往。”许攸毛遂自荐。 “如此,便有劳子远。”何苗不忘叮嘱:“小心为上,万勿有失。” “喏。”许攸肃容下拜。眼角精光,一闪而逝。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刘备的日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备的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备的日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