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魏大清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司礼监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魏大清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平生不识尚伯芝,便称好汉也枉然。 尚伯芝,良臣前世史载不多,大抵同前任蓟辽总督蹇达一样,是被伪清史书删去的一个人物。 因此,尚伯芝给后人的印象是扑朔迷离那种,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般。 可惜,伪清修史可以公然删除、篡改若干明史人物,但是他们的老祖宗起兵的“七大恨”却是没法删,也没法改。 删了,改了,那就是质疑祖先起兵的动机。如最喜欢改史书的乾隆,也不敢胆大包天到否定老祖宗。 尚伯芝,就是奴尔哈赤起兵叛乱的七大恨之最后一恨。 正因为这第七恨,尚伯芝的名字方得以留传,并名垂青史。 按照第七恨的描述,尚伯芝这个守备在建州可谓是无法无天,跋扈至极,俨然就是建州的太上皇,一干爱新觉罗皆是他的孝子贤孙。威风之大,连李成梁都望尘莫及。以致数年后奴尔哈赤起兵时,列了六大恨还不解恨,定要将尚伯芝列为第七恨,方觉解气。 这个待遇,纵是大明的皇帝也是得不到的。 每当看到这第七恨时,魏良臣总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尚伯芝是如何做到的。 须知,打奴尔哈赤在黑图阿拉建国称汗后,建州的实力已然十分强劲。手握四万精锐骑兵的奴尔哈赤,却被明朝的一个小小守备玩弄于鼓掌之中,直至起兵造反,都拿这个守备没有办法。 到底是尚伯芝太牛,是千年一出的牛人,还是奴尔哈赤太能忍,是个千年一出的龟孙呢。 历史的真相无法探知。 因为七大恨,尚伯芝的名字留在了史书上。也因为七大恨,尚伯芝光辉而牛逼的一生,只留下了名字。 除了名字,什么都没有。 现在,当事人之一就在自己的面前,李逵般的形象,叫人叹为观止。 良臣第一次对一个人这么崇拜,他像后世的追星族一样,痴痴的看着尚伯芝。 幸好人尚伯芝正忙着跟老经略商议战事,没功夫看他,要不然,那痴痴的目光,定给人不好的联想。 眼下,大明朝的士大夫们可是以男风为好的,谁个敢保证这十几岁的小魏舍人没有沾染到这个坏毛病呢。 知难而上者,知男而上。 看了片刻,良臣觉得有意思,杨镐是个光头矮胖子,手下两大将一个像张飞,一个赛李逵,此刻要是把他们的衣服扒去,换一身阿迪达,外加耐克鞋,再一人挂根大金链,那就是地道的社会人。 若非杨镐的身份和地位,良臣都忍不住跟蒋方印打听一下,这位大佬怎么就光头了。 咱汉人可是讲究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的,身为士大夫一员,又做过朝廷重臣,杨镐却给自己弄了个光头,这是不是有点鹤立鸡群,太过出类拔萃了? 异端,绝对是异端。 “我的人没你多,顶天凑五百。”尚伯芝给王维栋报的是实数,这五百人,都是能打的战兵,绝无水份。 “少了点。”王维栋摇了摇头,忧虑的对杨镐道:“大人,我这大概也能抽出七八百人,要是对炒花用兵,单凭咱们这点兵马不够瞧的。这件事是不是从长计议?” “兵贵精,不在多。”杨镐不高兴了,瞪了眼王维栋:“你是不是官当久了,把个胆色也给当没了?想当年我带你们打日军的时候,哪这么多顾虑,还不是说上就上,说操就操了!” 杨镐是个胆大的人。 良臣对此很肯定,十二年前,在朝鲜吃了明朝亏的丰臣秀吉在准备充分后,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再次征朝。日军动作太快,朝鲜方面根本抵达不住,几乎是一夜之间,日军就长驱直入。而此时,驻扎在朝鲜的明军只有六千五百人。 局面非常危情,六千五百兵对十五万大军,你就是白起、韩信复生,这一仗也打不得。 朝鲜方面已经绝望,王室已然做好去明朝流亡的准备,然而就在此时,身为右佥都御史、经略援朝军务的杨镐却站了出来,告诉人心惶惶的朝鲜,你们不用怕,这仗我来打! 打,怎么打? 六千多人怎么打得过人家十几万人? 从国内调兵需要时间,而战局却没有时间留给杨镐。日军为了抢在明军大规模入朝前占领朝鲜,各军可以说都在疯狂的进攻。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镐,却完成了。 他不仅勇敢的站出来说打,还打赢了! 具体经过是这样的,杨镐第一时间将惊慌失措的朝鲜国王和大臣召集到一起,然后让他们将朝鲜军队的器械粮草兵马数目全部报给他,如果不报,他就杀人。 杨镐是真敢杀人的,他不仅是援朝军务经略,更是明朝的钦差。靠着这股底气和狠劲,朝鲜方面完全配合杨镐,明军和朝鲜军队统一由杨镐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起来,稳固了防线,安定了人心。本已经吓的要往鸭绿江跑的朝鲜国王,也被杨镐狠狠拽住,哪个地方都不让他去。 单纯稳固防线,安定人心还是没法解决日军的攻势,眼看着日军高歌猛进,五军精锐迫近稷山,杨镐提出一个疯狂的计划,那就是就在稷山组织战斗,给日军狠狠一击。承担这次阻击任务的就是杨镐麾下明军解生部的三千骑兵。 明军创造了奇迹,稷山大捷! 此战,明军发挥骑兵优势,借助稷山地利优势出奇制胜,痛击日军名将黑田长政,五万日军被明军揍得仓皇撤退。以至多少年后,研究这段历史的日本学者,死咬说黑田长政是跟十万明军交战,而不是几千人,这才败的如此之惨。 可以说,如果不是杨镐的胆量,现在的朝鲜很可能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部分。 魏良臣知道杨镐胆大,所以他不相信对方不是在自己面前表演他这个钦差大人的豪迈,而是事实如此。 “大人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二人没说的。”王维栋有些羞愧,继而立即表态。 “炒花是一定要打的,不过兵马未动,钱粮先行。等我给你们凑足器械钱粮再发兵。” 杨镐倒没有仗着自己是老官长,强硬两个老部下替自己卖命。他对王维栋二人说这两天去找李成梁谈一谈此事,尽可能得到辽东都司的支持,这样更有把握些。 “你们先回去准备,等我信。” 杨镐摆了摆手,王维栋和尚伯芝尽快告退,待二人走后,杨镐才笑着朝魏良臣招招手。 这个动作比刚才的一声“小魏”还要亲切,完全是长辈叫晚辈的姿态。良臣受宠如惊,杨镐不但但是光头矮胖子,人家更是钦差大臣啊。 “大人!”良臣弯腰行礼。 “哎,在我面前,不用这般。”杨镐有些不快,似不喜欢魏良臣对他这般多礼。 “那个小魏…”杨镐忽觉不妥,便问良臣:“魏舍人表字是?” 良臣忙道:“回大人,下官尚未有表字。” “没有么?” 杨镐有点意外,根据他的情报,这魏良臣是河间肃宁的小案首,既是读书人,自当有表字,何以没有呢。 魏良臣也有点惭愧,他真没有表字,因为没人给他取。 “这样啊…”杨镐摸了摸光头,心中一动,看向魏良臣:“莫如老夫帮你起个表字如何?” “啊?” 良臣一怔,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露出欢喜笑容,连说好。他能不说好么,钦差大佬给他赐表字,那是他老魏家休来的福份。 “你且等等,容老夫想想。” 杨镐也很高兴,决定给这贵妃娘娘看好的小家伙起个不错的表字,如此大家以后不但方便,更有一层关系在。 仔细想了想后,杨镐眼睛一亮,呵呵道:“有了,大清如何?意大道清明。” “大清?” 我,魏大清? 良臣很感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司礼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司礼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司礼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司礼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