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扑你只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司礼监第七百一十八章 扑你只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去不去的潘家自个拿主意,曹文耀可顾不上他家了,他还急着去下家呢。 公公给他的名册足有四十多家,一家五千两定额,全收上来有二十多万两呢。 至于一家五千两,多还是不多,初时曹文耀觉得有点多,不过打看过人潘家之后,他觉得一点也不多。 用魏公公的话讲,这些个盐商一个个都是真土豪啊! 往少了算,保守算,就刚才那个潘家,真要把他家上下给抄了,再来几个孔二公子私宅怕是都不及。 那真正是富甲一方啊。 而且,别说什么白手起家,努力奋斗什么的,就打根上论,你潘家是怎么积的这万贯家财,心里没点逼数么? 别以为披个儒商的羊皮子,就当自个不是狼了! 所以,公公没给他们来个打土豪,分家产,就算尊重这个封建时代了,尊重个人私产权了,给皇爷脸,这他们要还不上道,那就休怪公公劫富济贫了。 到目前为止,江南江北的富商士绅可能认为魏公公是坏得流脓的太监,可这是他们无知,坐井观天! 要知道,就近邻山东那边矿监陈增的所作所为,就是魏太监听着都忍不住大骂一声“狗太监”呢! 将心彼心,知足吧! 这要是搁陈公公在这,怕你们这帮人哭着喊着得求魏公公回来呢。 也是魏公公知人善用,小东门这一带,整体气氛还是融洽的,虽然各家土豪大门都叫围了。 但那是表象,官兵围你家并不代表恐吓,也不代表勒索,而是代表关心。 这天干物燥的,你家要是失了火,官兵第一时间就能抢救嘛。 不失火,遭了贼,官兵也能迅速行动起来抓贼嘛。 没起火,又没进贼,官兵给你家守守大门,帮着扫扫院子,挑挑水,搞搞卫生,你说你家威风不?当家的有脸面不?涨逼格不? 总之,官兵是大明朱皇帝的官兵,是大明魏太监的官兵,更是人民的官兵。 土豪们应当感恩,而不是抵触,不然,就是自绝于大明皇帝,自绝于大明魏公公,自绝于人民! 这种人,是可耻的,是要坚决打倒的! 曹文耀这人也是经常日日新的,别看他不识几个大字,但人好歹是三代军伍,又是打中央军精锐出来的,该有的礼数是不缺的。 明面上,没人能挑出这位曹参将的不是。 甭管到哪家,人脸上的笑容是永远不变,是永远真诚的。 许是感受到了曹参将的真诚,又许是觉得魏公公真的有危难,既然开了口,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所以由潘家开头,接下来的曹家、张家、王家等十几家“融资”行动开展顺利。 借钱的和欠钱的在短时间内就达成高度一致,真正的合作愉快。 有给银票的,有给现银的,也有狡猾些的使个小心眼,说什么家里现银不够拿实物来抵的。 行! 曹文耀不说二话,只要给的东西值价他就认。出门之后却叫随行的书办把这家名字用红笔圈上,说明年对他家要重点照顾。 为何老曹要这样,还不是这家人自找的。 应了那句话——我拿真心待你,你却想和别人有一腿! 叼类姥姆! 因为家数多,又得自个一家家的“拜访”,所以次数一多,曹文耀的脸也吃不消。初时还算客气,见到当家人还客气几句,后来拜访的多了,也甭客套了,到地“啪”的一声就把借条拍在人桌上,什么话也不说。 借还是不借,你们看着办吧。 一样米养百样人。 亦儒亦商,惯会打官司的徽商群体中肯定有那么几个“剌头”。 我家的银子凭什么借给你? 不借,说破天也不借! 更有仗着平日和官府勾搭不错的,南都有人罩,甚至北京也能搭上话的,直接放话没这道理,要告魏公公。 老的小的跳出来,说出来的话是头头是道,大明律法一条条给你搬出来,人情事故一桩桩给你讲明白,把借钱这事从头到尾给你分析的明明白白,到了就是要你曹参将自个明白,你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借钱,就是公然敲诈勒索,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破坏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若知道利害关系的,便自己出去,若不知道利害关系,那便一道状纸递上衙门,告你们去! 曹文耀怎么做的呢,也不发火,也不翻脸,直接将魏公公惯用的那招使了出来。 就是一手按在八仙桌上,一手扬指当事人,嘴角上咧,然后摆出一幅你尽管告,告赢了算我输的造型。 反正就是一句话,魏公公包括曹参将都尊重大明律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力,因此你们随便告到,就是告进紫禁城也行。但前提是必须把借条领了,要不然爷就不走了。 说话间,手一扬,传下命令,点来一标人马给这家搞搞卫生,顺便帮着整理收拾下宅子环境,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什么的都给挪一挪,拔一拔,好重新摆放安置。 上百号拿刀的汉子往人家里一冲,嘴里说的帮忙,可哪家敢让这帮丘八帮忙。 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骨头再硬,底气再足,后台再狠的也都蔫,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 乖乖领了借条,把银子支出去,送走这帮活鬼再计较吧。 要不然,这家里谁知道给祸害成什么样。 曹文耀到底是跟魏公公久了的,没学到公公九成本领也学到了两成,拿着银票出门时还特意吩咐手下给人家院子扫一下。 是真扫,扫完之后还细心的拿水壶帮人家把花坛浇了下呢。 再到下家,识趣的自是不必曹文耀多说,笑容再僵硬也是笑容,要不识趣的钉子户也行,把上家的事情重演一遍就成,然后说说哪家也不想借的,最后怎么怎么的。 如此一来,从头到尾,四十六家一户不缺,整整二十三万两银子装了几十马车,浩浩荡荡驶往醉元楼。 运河边,海军派来的船早侯着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司礼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司礼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司礼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司礼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