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留都防乱公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司礼监第九百四十二章 留都防乱公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定远侯爷不是考虑清楚了,而是吓明白了。 赤诚为国、一心为民的江南镇守中官魏太监带着他手下的老哥们,此刻在正阳门外正对天放铳,叫嚷着要入城天诛奸贼呢。 据报,那魏太监不但纵兵扬威,更将一具棺材摆在了正阳门前,声称他是带着必死之心前来讨还公道! 忻城伯赵世新从国公府赶到正阳门上时,就见那魏阉竟然在随从的搀扶下爬上了棺材,然后以木棍支撑自己,向着城头吟诗一首。 诗云:“慷慨歌南都,从容作断头。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大意指他魏太监今日在金陵之地慷慨悲歌,即使砍了头也要从容不迫。因为砍了他的头正合他心意,他所为丝毫不曾辜负少年时的豪情。只要他魏太监的心魂流传,剩下的身躯由它成灰,磷火也不会熄灭,夜夜在燕台闪耀。 这首诗是魏公公百忙之中创作出来的,因为他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很合他现在的处境。 此干讨还公理,便正如精卫填海。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天赐大珰的血不能白流,天赐大珰的腰包绝不能没有钱! “公理不张,天道难伸!” 在上千将士振臂高呼下,魏公公竟是扔掉了木棍,就那么盘腿坐于棺材之上。 神情无比坚毅。 公公决不再妥协,绝不再退让了! 城内若不给他个百八十万的,他便绝对不从棺材上下来。 此番抬棺取金,便是要轰轰烈烈,潇洒躺一回。 他心中的痛,他心中的委屈,问这世间,除了身外之物,还有何物能弥补! 没有钱,吾宁死! 万众瞩目中,公公盘腿而坐,伤口不时溢出鲜血,染红了圣上御赐飞鱼服,但却染不了公公那坚硬的心肠。 公公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钱摆不平的事,如果有,那就加钱。 此情此景,令观者动容,围者泪下啊。 啊、啊、啊!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 ……. 魏国公这一下是真的惊惧了,不但魏阉将矛头指向他,声称他就是留城的奸小,外界更是认定剌杀魏阉的幕后指使就是他徐公爷,甚至连内守备刘朝用也怀疑他。 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对此也有抱怨,认为徐公爷不当在南京城中剌杀魏阉,此举无疑是落人话柄,太过明目张胆了。 你要是把魏阉除掉也好说,文章总是人做的,众口烁金,黑的也能是白的。可你徐公爷做的却是无用功,这魏阉不但活蹦乱跳着,还公然陈兵正阳门外,要城中还他个公道。 什么公道? 谁去还! 王尚书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掺和这件事,没来由的倒把他架在火上烧了。 魏阉要带兵进城,放不放他进来? 不放的话,就这么任由魏阉在正阳门兵陈兵列阵,耀武扬威,把个南京城弄的人心惶惶的? 为了平息事态,王永光让崔侍郎到国公府劝说,眼面前不管你徐公爷心里有多么委屈,亦或有多么愤怒,却总要把魏阉先打发掉。 大明开国两百余年,就是当年成祖皇帝靖难时南京都不曾受过兵火,难不成如今倒要让个太监给大闹天宫不成。 尚书大人自个却是叫人备轿去内守备厅了。 此举释放出的意味太明显了。 “神策门外的事情非老夫所为,老夫凭什么要向他魏阉低头,老夫又哪来的公道还他!真要说公道,老夫还要讨还呢!” 徐公爷显然听不进崔侍郎的劝,崔侍郎见状只得无奈打道回衙门。途中,却叫轿夫转了方向奔正阳门去了。 崔侍郎认为火中取栗的时候到了。 各家勋贵都乱成团了,曾到上坊门外付过钱的那几家倒是一片安静,甚至是一片定当,一个个倒幸灾乐祸,打着看别家热闹的心思了。 “原本没几个钱的事,一个个抠的要死,死要面子活受罪,看吧,现在滑子闹大了,倒要看他们怎么收场。” 安城伯张国才身为友好分子,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颇为关切。 魏国公现在是有口难辩,他已经知道被放回来的丰城侯正在联络各家凑钱付钱,且还派人请徐公爷主持,大家伙一块把银子凑了得了。 徐公爷能跟丰城侯这般没脸皮,自己凑自己的赎金? 真个是被人卖了还笑呵呵的替人数钱。 这搁哪年,也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事啊。 隆平侯张国彦也退缩了,他委婉的劝说亲家还是缩吧,可徐公爷就是不肯缩。 在府里一夜没睡,不时在那骂人,时而还砸东西,把个国公夫人气的都不理他。 然而,次日天亮之后,更叫徐公爷吐血的事发生了。 倒不是魏阉攻打了正阳门入城了,而是下人们来报,说是城内一夜之间叫人贴满了《留都防乱公揭》。 《留都防乱公揭》洋洋上千字,直指魏国公徐弘基为国之蠹虫,为一己私利侵吞国家矿产,终酿今日事变。更指徐公爷为杀人灭口,竟私调三大营驻军袭杀朝廷内臣魏某,致使天子亲军死伤无数。内臣魏某为讨还公道,不得不率部入城,于途中又遭剌客伏杀,险些丧命…… 公揭最后,更是字字见血。 “夫孔子大圣人也,闻人必诛,恐其乱治,况国公之行事,具作乱之志,负坚诡之才,惑世诬民,有甚焉者。而留都之名公臣卿,岂不怀忠报国,志在防乱以折衷于《春秋》之义者乎? 内臣魏某自幼读圣人之书,以府试案首近君养亲,附讨贼之义,志动义慨,言与愤俱,但知为国,不惜以身…以存此一段公论,以寒天下权贵之胆,祸乱之人必不容于圣世哉!谨以公揭布闻,伏维戮力同心是幸!” 公揭贴满了内城,中华门,三山门、清凉门、通济门、朝阳门等内城13座城门之上尽数贴了。 这会,南京城中识字的,不识字的全都知道了这公揭所说,听说南京都察院的一些年轻御史们正热血沸腾的要上书弹劾他魏国公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司礼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司礼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司礼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司礼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