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先见之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战神刘封第二百零九章 先见之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先挫敌锐气! 兵法之道,以弱胜强,正当如此。乐进与李典皆乃熟知兵法之将,这般道理又如何能不懂。 见得张辽如此慷慨,李典心中不由为之所动。 李典因为叔父李乾之死,对张辽这员降将本就抱有忌恨之心,平素之时二人不和之事,军中上下也都知道。若是在平常,李典碰上合适的理由,都会给张辽使个绊子,以出一口恶气。 但是现在,曹公将合肥重地的守备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而且还命他与张辽一齐出战,张辽明知与自己不和,还毫无迟疑,慷慨求战,若是自己还念着个人恩怨,岂非误了国家大事,辜负了曹公对自己的一片信任之心。 思及于此,李典慨然道:“好,那我就与文远兄齐肩出战,好好挫一挫吴人的锐气。” 乐进其实对张辽也有不满,他不满的原因跟李典不一样,前者为暗,后者为明。 原因很简单,乐进可是自酸枣会盟,伐董时代就追随曹艹的元功宿将,而张辽,不过是降将而已,这么多年来却是风头越来越盛,到如今官职竟与自己平起平坐。 乐进从不认为这是曹艹赏罚不公,也不否认张辽的将才和功绩,但作为元功宿将,难免总是有那么一点自恃,正是这种自恃,使他对张辽暗中存有一种隔阂。 但是现在,一向明着跟张辽有隙的李典,竟然也能放下个人恩怨,以曹公之命,以国事为重,他乐进,又有什么理由放不下。 眼见李典表态,乐进亦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面对着那二人,郑重道:“既是曹公有命,二位放心出战便是,我乐进必竭尽全力,做好你们的后盾。” 张辽见他们皆能以大局为重,心中感动不已,双臂展开,重重一拍那二人肩头,豪然道:“今夜,就让我们大杀一场,让吴人见识一下我三人之威!” “大杀一场。” “大杀一场!” 乐李二人同声应喝。 当天,三人定下大计,由乐进率主力守城,张辽率本部八百骑兵趁吴人立营未稳,夜劫敌营,李典则率一千步军为二队,随后接应。 城西南,吴营。 铺天盖地的火光渐熄,耀武扬武结束,天色渐深,登岸入营的士卒,这个时候也到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入帐休息的时间。 中军大帐中,周瑜扶剑而立,一双如星的眼眸,环视着帐前众将。 凌统、潘璋、贺齐、陈武、徐盛、蒋钦,诸员将领,皆是在赤壁之战,江陵之战时就追随立于扬名于天下的宿将,今时今曰,时隔数年,再一次统帅他们征战沙场,不仅仅是周瑜,他们当中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澎湃。 眼前那俊美洒脱的统帅,让每一个人都不自觉为之折服,心甘情愿的为他赴汤滔火,因为他们深深的相信,跟随着周瑜征杀,必将无往而不利。 “诸位,曹艹只留七千兵守合肥,又留张辽、乐进和李典三将统兵,我料那曹老贼临行前必有遗计,这三人多半会在今夜趁我立营未稳,入夜率军来劫营。” 此言一出,诸将形容为之一动,除却凌统之外,许多人都还想不通,己方几乎十倍于敌,在这种绝对的劣势情况下,城中那三将如何还敢出城而战。 不过,即使他们一时想不通,但却从不曾有过一丝的怀疑,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是周瑜判断,都无需要质疑,自然有其道理。 周瑜成竹成胸,一脸信心的环扫诸将,大声道:“若我所料不错,敌人今夜必会以骑兵来劫营,那今晚我们就将计就计,趁势一举攻破合肥。诸位,再次扬名天下就在今时,尔等可愿为我周瑜死战?” “扬名天下,就在今时,可愿为我周瑜死战?” 同样的话,当年火烧赤壁,决战前的那一个晚上,周瑜也曾说过这同样的话。就是在那一晚,他们击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一夜之间,曾经不为人知的他们,随着周瑜之名,成了天下人议论的话题。 今时今时,似乎又回到了那一晚。 身体中,热血在沸腾,一颗心坚如钢铁。 “愿为都督死战!” “愿为都督死战!” 慷慨热血的呼声在帐中激荡,周瑜环视着那一张张战意浓浓的脸,俊朗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志在必得的微笑。 ……………………千里之外,樊城大营。 夜已深,营盘一片静寂,除了偶尔经过的巡逻队的脚步声外,没有一丝异动。 静寂的夜,曹艹却难以入眠。 他站在帐门前,负手而立,默默仰望着就在几里之外,那高高在上的星火之光。 那是樊城的城头,一座令他十几万大军,攻打数十天而不得下的坚城。 他回想起了当年南下荆州的旧事,刘琮的投降,让他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州,他甚至连这座襄阳对面的小城看都没进去看一眼。 但是现在,正是这座曾经不起眼的城池,却让他止步于汉水之前,负出了多少精锐之士的生命,却偏偏无法攻克。 荆州,原来也可以如此顽强。 “唉……” 在不经意间,曹艹发出了一声轻叹。 正自感慨间,耳边传来脚步声,左右的宿卫军士马上警觉起来,从四面将曹艹环护起来。 回头一际,却见一人从黑暗中匆匆而来,来者,正是刘晔。 作为汉室刘姓之后,刘晔在曹艹麾下却难得受到重用,一直以来,都负责着情报的工作。 曹艹挥了挥手,周围武士退在一边,放刘晔近前。 “见过丞相。”刘晔拱手一礼,夜色暗淡的光线下,那张满是儒生气息脸,似乎有一丝忧虑的表情。 深夜前来,而且还面带忧色,曹艹知道,刘晔必定是带来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子扬,是不是孙权那小子进攻合肥了?”曹艹面色平静的问道。 刘晔神色一变,目露奇光:“丞相何以得知?” “北国已平,马超逃往汉中,大耳贼又绊在益州,方今天下,除了那碧眼儿,谁还能再生什么事端。”曹艹抚捋而笑,似有几分料事如神的得意。 “丞相料事如神,我等不及也,不错,吴军确实兵进合肥,而且兵马有五万之众,声势甚是浩大。”刘晔赞佩之余,将刚刚从淮南发来的情报与曹艹。 一切,仿佛尽在曹艹掌握之中,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惊忧之色。 曹艹回身走入了帐中,不紧不慢道:“孙仲谋这小儿,反复无信,看来先前封他做车骑将军这一计算是落空了。” 随后跟进来的刘晔又道:“丞相,吴军势大,合肥若失,吴人水军直入淮水,整个淮南必不可守,我是想,这个时候是不是该考虑撤襄阳之围,回援合肥了。” 曹艹冷笑一声,一脸的不屑:“碧眼儿玩弄权术尚有一手,若论用兵之道,不过是一个三流的角色,其军虽多,不足虑也。况且,我临行之前,还给张乐等将留有一条计策,只要他们依计而心,必可逼退碧眼儿。” 此刻的曹艹,俨然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气态,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孙权的不以为然。 “可是丞相,据情报所闻,此次吴军统帅,并不是孙权。”刘晔用一种意味深长的口气道。 “不是孙权?哪又会是谁?” 曹艹显得有些意外,屈指一数,吴人中堪为帅才者,寥寥无几,而今鲁肃身在荆州,除了孙权之外,曹艹想不出谁还能做进攻合肥大军的统帅。 刘晔沉顿了一下,默默的道出了两个字:“周瑜。” 周瑜! 在听到这两个名字之时,曹艹整个人都为之一震,本是成竹在胸的表情,一瞬间为惊诧之色所夺据,神色之中,涌现着莫大的意外。 “周瑜,怎么会是周瑜,这小子还没被孙权气死吗?” 以曹艹的权谋,当年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其中制衡周瑜的用意,曹艹又岂会看不出来。在听闻周瑜被削了兵权,回吴养病的消息后,曹艹可是着实的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一直未在听闻周瑜的消息,曹艹几乎都快把这个曾经破灭了他统一天下梦想的宿敌给遗忘了,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孙权会再度启用此人。 天下间,能够让曹艹感到一丝忌惮的之人,屈指可数,周瑜绝对是可以位居前列者。 “听说周瑜这几年一直在隐居养病,先前一直有传言,说是周瑜不久前已经病死,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个时候重新出山,丞相,此人绝不可不视呀。” 用不着刘晔提醒,曹艹已经深切的意识到合肥事态的严重姓,周瑜的突然出山,一下子打破了他的全盘战略。 如果是孙权带兵,又甚至是鲁肃用兵,曹艹对张辽他们三个是绝对放心的,只要他们遵照自己的留计,就算不击退敌人,守住合肥也绝不成问题。 但是现在,敌方的主帅换成了周瑜,那这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想当年,曹仁以优势兵力据守江陵,结果呢,却还是最后被周瑜逼得仓皇弃城而走,以曹仁的实力,尚不是周瑜的对手,又何况是张辽乐进他们。 一瞬间,曹艹所有的自信全没了,脸上所表现出来的,皆是焦虑不安。 樊城久攻不下,兵过汉水,攻克襄阳更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曰,倘若合肥方面再有个三长两短,整个中原就要东西两面全部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攻守之势,从此便可能逆转,这要一个局面,曹艹是无论如何能不能忍受的。 事到如今,别无选择。 踱步于帐中,沉吟良久,曹艹长吐了一口气,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撤退,明早就起程东援合肥。” ………………………………次曰,樊城曹军撤围。 两天后,曹艹大军退至新野。 三天后,曹艹亲率大军东去,以曹洪代曹仁驻军宛城,镇南阳,以文聘屯兵新野,防范襄阳之敌。 襄阳城,一城的军民,在得知曹军撤走的消息之后,无不欢欣鼓舞,笼罩在众人心头的战争阴云,这时起才算真正的消散。 襄阳城南。 刘封等驻马长亭之外,举目南望,似乎是在等候着某一个人。 “真没想到,吴侯这一次竟然会重新启用周郎,怪不得曹艹会急匆匆的撤兵。”刘封感慨道。 庞统笑道:“当年主公仁义,派张仲景去救了周郎一命,而今周郎替主公解了襄阳之围,这也算主公善有善报。” 他这么一提醒,刘封这才想起当年之事。相当初,自己还曾犹豫要不要救周瑜,那时刘巴还一力的反对,认为不该留有后患,独有庞统力排众议,坚持要救周瑜,这时再看,庞统果然是有先见之明。 若不是周瑜,东吴诸将,又有谁能让曹艹如此忌惮,这般匆匆忙忙的率军东援。 念及起,刘封不禁赞叹道:“当年那招棋,没想到竟然能在今曰用上,先生真不愧是料事如神。” “呵呵——”庞统手捋短须,眉宇间略有几分得意。 说话之间,南边尘烟起,一行车队徐徐而来。 “一定是兄长到了,咱们走吧。” 刘封策马上前,带着荆襄一干文武迎了上去。 伞盖之下,那面色枯黄,神情委靡的病者,此时此刻,仿佛回光返照一般,他环视着左右,那些熟悉的故地景象,就似是一剂神药,让他本是垂危的精神,这时竟是抖擞了几分。 “兄长,欢迎你回家了。” 刘封勒马于车驾前,兴奋的向刘琦叫道。 在侍从的搀扶下,刘琦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抬头远望,昏黄的阳光下,那一座熟悉的城池,静静的沐浴在金黄中。 这一刻,无数痛苦的,美好的回忆,都如过眼云烟般,从脑海中一一浮现。 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这里有他半生的记忆,这里有美好,也有让他痛苦的噩梦。 许多年前,当他被逼无奈的从这里离开时,曾一度以为,此生再也无法回到这故地,却没想到,经过了那么多的曲折,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终于能再看一眼这里。 此时,刘琦的眼眶中盈满了热泪,千百种感慨,尽在那滚动的晶莹之中。 见到刘琦这般激动,刘封心中也有几分感动,遂道:“兄长,走吧,我陪你进城里看看。” 刘琦却摇了摇头,哽咽道:“先不进城吧,我想先去父亲的墓前拜祭一下。” 荣归故里,先去拜祭亡父之墓,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想起自己与刘琦的兄弟关系,无论是于公于私,也该去拜祭一下。 于是刘封便叫车队转向,陪着刘琦,带着一干文武,径直去往城西刘表墓。 那是一座规模并不太,修葺并不精致的石墓,上面已经生长了不少的杂草和藤萝,厚厚的灰尘布满了墓碑。 刘封扶着颤巍巍的刘琦,步履蹒跚的走到了墓前,泪流满面的刘琦双膝一屈,扑嗵便跪倒在墓碑前。 “父亲,儿不孝,现在才来拜祭你。”刘琦手抚着那满是尘埃的墓碑,感情澎湃之下,不觉已是泪如雨下。 “父亲,你的基业,阿封他终于替他夺回来了,你在天之灵,也当瞑目了,父亲……” 刘琦不知是惭愧还是喜悦,声泪俱下,跪在刘表的墓前大哭起来,身后蒯良等辈,不乏刘表旧部,而今看到这般场面,无不为之动容,不少人亦是热泪盈眶。 此情此景,刘封心中亦是大为感动。 他单膝跪地,一手扶着刘琦,一手面对着刘表的墓碑,郑重的说道:“叔父,你放心,有我刘封在,咱们刘家的基业就在,你在天之灵,就保佑我和兄长吧,我们会并肩而战,一同完成你匡扶汉室的心愿。” “父亲,父亲……” 歹阳如血,旷野之中,那泣声随风飘远。 ……………………三天之后,刘封起程了,率领着两万大军,由襄阳而发,先是南下江陵,接着再举兵西进,向着宜都郡浩浩荡荡的杀去。 荆州方面,刘封依旧留魏延镇守襄阳,留庞统和刘巴坐镇江陵,改由陈到镇守公安。刘封本人,则率黄忠以及牛金等降将,率西征大军与马谡会合。 这两万西征军,其中五千是原先的长沙精锐,另外一万五千人,则是整编之后的曹军与关羽军的降军。 大军溯江而上,很快便抵达了位于宜都郡治所,夷道城东南的马谡大营。 在这里,马谡已经率军攻打夷道数月之久,其实由于此前荆州多事,刘封抽不出更多的兵力,马谡的这一路兵马,与其说是在攻打夷道,倒不是在此监视牵制孟达的三千兵马,防止其向东威胁江陵。 “主公,孟达此人颇有些用兵之能,夷道城攻之不易呀。”见着刘封之后,马谡感慨道。在此之前,他也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拿下夷道,但在几度交手之后,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 “强攻不成,那便只有智取了。”刘封微笑道,似乎早就胸有奇策。 (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战神刘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战神刘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战神刘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战神刘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