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 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江山国色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 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史书上有云,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 挥军三万,从雁门直入晋中盆地的李重九,重镇太原郡现在正于他之面前,铺就展开。 夕阳之下,汾河之水浊浪排岸。 古时汾水水流湍急,远胜于今rì,洪涛翻滚,折向西流,直奔大泽昭余祁而去。 在汾河之上,三支浮桥搭盖而起,幽州军士卒犹如洪流一般涌向河边, 井然有序的府军战骑,高大魁梧的靺鞨重骑,徒步前行的府军步卒,每一路人马都是士气高昂,各自按队列向南而行。 “拿地图来!”李重九沉声言道。 随即两名亲卫小跑着来至马头,将地图展开,温彦博,姬川,尉迟恭,王马汉等大将一并站在李重九身侧。 “英贺弗,额托他们到什么位置了?” “已是快到了昭余祁了!”行军司马温彦博禀告言道。 一旁姬川不甘落后地言道:“今年天干,昭余祁方圆百里皆是干涸,故而不用担心水泽泥泞,延缓了我们骑兵行进的速度。” 昭余祁乃是古代山西境内的大湖,与云梦湖(即洞庭湖),具区(太湖)相当,古时汾水不是直入黄河,而是先至昭余祁再灌入黄河。 李重九闻言,当下将马鞭从离石郡大道之上,从左至右一滑,点到了昭余祁旁一处名为雀鼠谷之地,问道:“雀鼠谷是何地?” 一旁的温彦博乃是太原人,熟知当地地势,言道:“雀鼠谷乃是河西至太原必经之地,古称为冠爵津,此地临近昭余祁,夏季之时讯泽一起,百姓宁避千里,也不敢走此道,今年虽是干旱,但此地亦是十分艰险难行。但一旦扼此可绝河西至太原之路。” 李重九听了笑道:“去年李渊破宋老生,莫非就是在此。” 温彦博言道:“上谷公明鉴,正是在雀鼠谷。” 李重九言道:“立即令额托,率一万军至雀鼠谷,堵住李唐河西援军。若隰城敌军出击拦截,不必理会击退就是,英贺弗,颜也列率两万骑,沿途不必攻城,直接至晋阳城下与我大军会师。” “诺。”温彦博当即领命,当下刺史府的记室参军薛万淑立即在马背上起草文书。 写就之后,盖上李重九印章,信封用火漆印上,之后命人用快马前往石州。 这时姬川言道:“离石郡一下,太原失去吕梁山屏障,若两翼折了一翼,没有吕梁遮蔽,但井陉之处,李唐还屯有三万大军不可不防备。” 李重九闻言不由一笑。 姬川见李重九不以为意,当下言道:“上谷公,井陉所驻乃是唐皇三女平阳公主的嫡系,此女在关中募得七万,乃是袭破长安第一功,其部下潘何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皆是骁勇善战之辈皆不可小视。” 见姬川道出,众将皆是心底一拧,谁都知道李重九与李芷婉的关系,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这时温彦博言道:“姬郎中不必担心,上谷公已以联络恒山贼赵万海,从东面并进,夹攻太原郡东侧。” 赵万海,众人皆是一愣。隋末时,赵万海自恒山郡起兵,聚众十余万后被杨义臣击破,转而蛰伏。现在隋廷覆灭,赵万海再度从恒山郡兴起。 李重九言道:“恒山郡郡守之前投效李唐,但赵万海不服,故而意图举兵夺取此郡,我们不过恰好与他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罢了。” 听李重九之言,众将皆是大喜,有赵万海肘制李三娘的三万大军。李重九的大军正好可势如破竹,直取晋阳。 李重九言道:“榆次乃晋阳与井陉之间要害,谁为我绝此要道?” 听李重九出言,尉迟恭,王马汉一并出列,言道:“某愿往。” 李重九见众将请战,斗志昂扬,不由笑道:“你们皆是我大将军,榆次不过一县尔。杀鸡焉用牛刀。” 这时一名年轻将领站出身来,言道:“上谷公,某新入府军,寸功未立,还恳请大将军答允我出战。” 李重九看去乃是鹰扬郎将薛万彻,对方说完,鹰扬郎将薛万均亦是出首言道:“上谷公,某也一样,恳请让我为先锋。” 见薛万均出面,薛万彻怒道:“三哥,你怎能抢我之前?” 薛万均言道:“我为兄长,哪里有小弟在前的道理。” 薛万彻言道:“在军前哪里伯仲之分的?” 见二人争执,李重九言道:“莫要吵了。” 薛万均,薛万彻一并告罪。李重九言道:“听我的,鹰扬郎将薛万均,我给你三千人马,加上你的本部袭击榆次,攻占之后务必切断晋阳东面之联系。” “诺!”薛万均得李重九答允,当下得意洋洋地看了弟弟一眼,下去领命了。 “鹰扬郎将薛万均听令,我令你为先锋,率本部攻打汾阳,打通我军前往晋阳的通道。” 汾阳原名阳曲,后杨家创建大隋,以杨姓,恶阳曲之名,改曰阳直。开皇十六年时又改曰汾阳,县治位于木井城。汾阳乃是晋阳北面通道,一旦被攻破,晋阳北面再也无险可守,李重九大军可直通晋阳城城下。 听闻李重九将此重任交给自己后,薛万均心情顿由失落转为大喜,领命言道:“诺。” 当下薛万均大步而下。 李重九当下看向众将,继续发布军令。 “虎贲郎将乌古乃听令,你率本部人马攻交城,破城之后,来晋阳城下与我会师。” “诺!” 犹如铁塔般魁梧的乌古乃,于李重九前重重一抱拳,当下跨上他的辽东大马而去。 “虎贲郎将昙宗听命,你率本部人马,攻孟县,破城之后,来晋阳城下与我会师。” “是,师兄。” 昙宗当下一舞铁杵,也是领命而去。 这时一旁尉迟恭言道:“上谷公,交城,孟县皆并非汾阳,榆次那般重镇,何必派军去攻打,分我军势。” 李重九言道:“我如何不知,只是这一次千里奔袭太原郡,军中也是缺粮,故而这才不得不分兵,劫掠各县,掳劫粮草。否则凭着军中粮秣不足以十rì之资。” 从雁门至太原郡,一路之上都是崎岖山路,己方大军运粮已是十分不便,若是分兵运粮,又要派兵保护粮道。李重九记得历史上,刘武周就是军粮不足,后粮草又被李唐大将所劫,故而才败北的。 所以李重九吸取刘武周的教训,将攻打太原,能否成事,粮草视作胜败的第一要素,所幸眼下正值九月,秋高气爽。 不仅自己的番军骑兵,在秋季时正是最膘肥马壮的时候,而对于太原郡而言,九月也是麦粟丰收之际,只要能够就食于敌,就不至于匮粮。 所以现在无论步军马军,行军时人手两个大麻袋,已成为了李重九的固定战法。 这也是孙子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为了夺取粮草,李重九的三万主力大军进入了太原府境内之后,就迅速分化为无数涓涓细流,四地漫卷而过。 西线的三万番骑攻下石州之下,也完成了集结,与正面的李重九步军主力,犹如两支巨大的蟹钳将太原夹在当中,来势凶猛。 晋阳城之中,李唐的兵力本就不多,而李芷婉返回井陉之后,凭借着晋阳城内这点兵力,更是难以支撑。 城内殷开山作为太原道行军总管,整rì愁煞了眉头,兵力不足,只能眼看李重九大军如蝗虫过境一般,于太原郡境内肆掠。 秋季的庄稼已是在城外都熟透了,但是城内就是无法派人去割取。 而李重九的士卒各个如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般,下地收割取麦。 收割庄稼也就罢了,同时榆次,孟县,汾阳,交城四县皆传来,被李重九大军包围攻击的消息。 同时在雀鼠谷的方向,李重九也派兵切断了河西方向来的援军。 殷开山想要出城一战,但双方兵力太过悬殊,就算李重九将士卒分一半去田里收割麦子,剩下的人马还是晋阳城内守军的两倍。 眼见李重九肆无忌惮地收割着粮草,太原城内众将皆是坐不下去了,要求请战。而殷开山竟然忍气功夫,十分了得,下令城门四闭,在援军抵达之前,不可浪战。 殷开山现在指望的李芷婉在井陉的三万大军,潞州刺史郭子武,浩州刺史刘赡三人之中,任何一人大军抵达,他就可以展开反击。 但是事与愿违,到了十月,先是孟县,之后榆次,汾阳,交城各城,依次失守,太原郡门户洞开。 齐王李元吉闻之晋阳城边各县失守的消息,这时也是坐不住,当下质问殷开山,疾言厉sè地问道:“汝身为太原总管,为何敌军前来,不发一矢,这就是替孤保境安民之法吗?” 殷开山当下只能言道:“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李贼又占据了先机,现在只能依靠太原坚城固守,若是一旦出战必败。” 李元吉却冷笑言道:“我从未听说过守城,可以击败敌军的,我现在令你立即出城破敌!”(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江山国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江山国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江山国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山国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