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20 纱窗倚天开-2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帝国的黎明章120 纱窗倚天开-2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重建东林?”赵行德看着两位故友吃惊道“你们要重建东林书院?” 朱森、何方要重建的东林书院并非后世那样赫赫有名而是杨时夫子于政和年间在无锡龟山讲学所建的一所书院()。(找小说素材就到)杨时离开无锡后东林书院渐渐荒废原址成为一座寺庙称为东临庵。个月杨时在无锡的弟子捐款修了一座“道南祠”纪念夫子又商议要重开东林书院。自从鄂州倡议之后非但各州县学的权柄极重私学也如雨后chun笋般兴盛起来。书院需要有名望的宿儒名士来主持方才能不落于流俗因此无锡的杨时弟子金泰生、游汝白、李从谚等人便写信给杨时弟子中名气最大的朱森何方二人他们前往无锡主持大局。 “正是()。”何方道:“先师在东林讲学最久无锡重建东林我二人理当出力。” “二位”赵行德看着二人沉吟道:“只怕是树yu静而风不止啊。” 近些年来学校公议与朝政越来越紧密相应的各地学派也和朝中派别牵连起来。杨时得程氏正宗本身是一代儒宗朱森与何方二人皆摒弃俗务多年来潜心治学广收弟子乃世所公认杨时的衣钵传人。他们二人参与重建东林书院意味着有一个学派的强势崛起势必引起朝野中有心人的jing觉。这种学术与朝政相互干扰的情形恐怕是首倡学校公议选举之说的黄曦也始料未及的。 “元直放心”朱森看着远处微风拂动杨柳“东林书院的宗旨是传杨夫子道统。”他与何方交换了眼光沉声道“我与何兄相约将毕生追述先生之遗训著书立说致力于理学经术传道授业绝不出仕为官更不会以议论干预朝政。[找小说素材就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方接道“凡我东林书院的人无论师生不得接受官府中人资助。书院完全依照杨夫子在世时的规矩每ri一人主讲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中之一章师生可以相互问难质其所疑格物致知。讲毕大家齐声诵此章即散去。无论大小课堂不得议论朝政不可在经义中杂以时事违者立刻革出书院。”他抬起茶盏喝了口水决然道“从今而后凡是我门下的亲传弟子都不得出仕专注经术学问若学余力济世行善可也。” “这似乎过了?”赵行德质疑道“圣贤之道不要学以致用吗?” “虽千万人唯独元直不该有此一问。”何方反问道“难不成武昌侯还想大开杀戒吗?” 赵行德脸se一变却只叹了口气没有解释也没反唇相讥。鄂州事变廪生死伤两百余人外间对赵行德褒贬不一()。何方虽然不认可廪生假言事之机围攻相府但他认为这始终是士大夫之间的事。吴子龙固然逾越了界限但陈东动用东南大营赵行德开炮对付廪生则是逾越了更大的界限。正是党争越来越激烈又和学术之争缠杂不清他和朱森才决定矫枉过正立下了书院不得干预朝政的规矩想要在乱世中重建一方净土。何方原先还和颜悦se但谈及这个问题却忍不住带了火药味儿。 “元直重述君子之道对我们都有所启发。”朱森打破了尴尬解释道“君子自立于世间也可以施展抱负何必寄身于府衙下掣肘左右牵制反为不美。”他摇了摇头淡淡地笑道“当初唐太宗观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曾经洋洋得意道天下英雄尽如彀中。我们这些书人就是中了热衷仕途毒朝廷将名缰利锁加身之后此身此心皆不得ziyou不如干脆超脱专注学问**于世间岂不快哉!” “可是我所述君子小人之别侧重还在地位之别。[找小说素材就到]”赵行德微微摇头缓缓道“凡能自立于世间无需依附他人者都是君子可以行君子之道。若推而广之大宋国境之中不需仰人鼻息不受旁人欺凌之人便越多可摆脱‘小人之道’行‘君子之道’的人就越多。若没有地位的保障强行要人去守君子之道就好像强迫三岁小孩舞动大锤一般非但得不偿失也而且极度危险。”他叹了口气廪生围攻相府又何尝不是如此。 何方微微一笑和朱森对视了一眼发问道:“元直你说世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 “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赵行德一愣皱眉道“莫要戏耍此问数千年纷纷无定解。” “正是如此”何方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那元直为何肯定君子之道与君子之位是先有后者而后才能遵循前者呢?”赵行德又是一愣脑海里一时间有不甚分明仿佛隔了一层看不清晰模模糊糊地又似乎抓着了什么东西他疑惑未解地看着朱森和何方明白这个题目定然是他二人切磋讨论过的否则朱森不会如此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赵行德深深吸吸了一口气沉下心绪问道:“何兄所言有理却又如何?” “这君子之道君子之位小人之道小人之位的重述颇有古意()。然而难道小人永远是小人而君子一直是君子了吗?从古至今可不是这样的。颜子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别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颜子无君子之位守的却是君子之道。本朝范正公少时家贫父死母改嫁寄宿寺庙书每ri划粥断齑度ri。范正公没有君子之位却守君子之道最后成了一代名臣当之无愧的君子。” “现有君子之位然后守君子之道还是先修君子之道后跻身君子之位?” 朱森沉吟道:“朝廷颁布宋礼法君子法俗易法以后人皆择法而自守难道那些耕夫、渔夫、工徒、商贩等升斗小民终身都只能守俗易法不能做一个君子了吗?子曰有教无类若是如此那就不是孔孟若将君子之道局限于君子之位那就不是夫子的本意了。所以我与何兄决定沿着元直开辟的这条脉络从‘小学’着手广宣教化让普通百姓也能以君子之道修身齐家。”他语气一住没讲后面的“治国平天下”。 “正是如此子曰有教无类出身和地位并应该阻止世人进士农工商渔樵耕只要循君子之道都应该取得君子之位。”何方顿了一顿着重道“所以我和朱兄商定东林书院重开将广传正道让普通百姓也能成为君子是我大宋真正成为君子之国。”他略显激动咳嗽了两声喝了口茶水又道“正因如此凡我们东林中人决计不入仕途否则的话高高在威福自重又岂能体察升斗小民做一个君子的甘苦。” “朱兄何兄”赵行德感慨道“你们选择这条路可不好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朱森洒然笑道“有后辈肯跟着我们这两个愚钝之人走这条路伊洛之学的道统不绝就好。另外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我们东林这一门先绝了仕途的心思反而能将那些功名利禄之徒拒之门外说不定哪一天外面的浮华散尽我伊洛道学反而大行于世()。元直既负着家国重任却不能像我们二人这样自在了。” “是啊。”赵行德笑了笑道“我羡慕得紧恨不能一剑扫却胡尘与二位把臂同归。” 朱森喝了口茶犹豫了一瞬压声道“元直身处嫌疑之间哪天若不能自处起了归隐之心的话记住东林书院扫榻相迎。”何方也微微点头以示赞同。赵行德师从晁补之晁补之师事苏轼算是蜀学的脉络但他提出的道德之辨君子之道却必然会在东林书院中教授下去。 “多谢两位。”赵行德拱手相谢“只待俗事了却赵某必将造访。” 他沉吟了一会又问道“倘若书院弟子都不入仕途的话那么与官府和缙绅打交道东林弟子又将如何自处呢?”他问这个问题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官本位”。这世道的规矩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学派书院地位的高低往往要通过有多少人在朝中做官来体现。无论自我标榜多么清高人心就是如此。倘若东林书院真的禁绝弟子涉足仕途那么东林书院不但不能获得应有的地位而且门人弟子在俗世中安身立命都是难题。 “子贡曰我不yu人之加诸我也吾亦yu无加诸人。”何方正se道“倘若君子之道果真大行于世东林中人不入官场自是无妨。弟子们各cao本业书明理谨遵礼法自然与官府无涉。若在礼法之外无论官府、强盗还是胡虏侵凌我等yu为君子而不能那只能誓死相抗。孟子曰舍身取义吾所愿也。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他就是这骨鲠强项的脾气若非十数年如一ri的钻研伊洛理学而是出仕为官的话只怕早已得罪了无数的长官和同僚。“我明白了。”赵行德感慨地点点头“若是需要南海水师城寨定然是扫榻相迎。” p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永久地址:】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帝国的黎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的黎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的黎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的黎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