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铜乱 六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毒清第二百八十四章 铜乱 六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杨猛在三家厂弹压叛乱、阵斩多吉、扣押了三家厂的几十个大户,也确实压住了昭觉周边的局势,昭觉县的公文也是快马加鞭送到了川督手里。 建民团、建矿丁营,是杨猛给昭觉县的任务,这些都是需要川督批示的,没有川督的批示,这就是聚众为奸。 昭觉铜乱本就在川督的意料之中,如今的川督是满臣琦善,这位可不比前任川督宝兴,琦善是在庚子一战中受过牵连褫职复起的满臣。 褫职连带着抄家,这位琦大人现在可是穷的很,正想着把川铜给夺回来发财呢!重夺川铜是琦善的目的,川西的铜乱,正是他所期盼的东西。 “混蛋!我他妈……” 细细的看了一遍昭觉县的奏报,当看到阵斩多吉的时候,琦善也不淡定了,手里的公文,直接就被摔在了地上。 这位疆臣的脸色,也瞬间变成了紫青色。朵康土司的大管家多吉被杀,这事儿麻烦了! “昭觉县这个蠢货!败兴的玩意儿!……” 一边骂着,琦善又捡起了地上的公文,朵康土司的大管家啊!这多吉在朵康土司那边的地位,就跟朝廷的军机首辅一个样,这货死了,弄不好又是一场没年月的叛乱,这下自己的位子又变的风雨飘摇了! “请旨!八百里加急禀报朝廷,川西大乱! 拟写谕令,严饬宁远府与昭觉县,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组建民团! 责令成都将军,时刻准备拔营出兵,责令川西绿营,点验库存武备,准备发放给各府各县的民团。 劾云贵总督林则徐、云南布政使兼署三省铜盐大使杨士勤,用人不善致使川西祸乱! 劾云南鹤立镇总兵官杨猛,鲁莽行事引发昭觉铜乱! 劾云南鹤立镇总兵官杨猛,擅蓄私兵图谋不轨。肆意杀伐引发祸乱!” 事涉康区最大的土司朵康,琦善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了,不仅许了昭觉县的请求,而且还发动了成都将军和四川绿营。 先禀报朝廷再整军备马,最后弹劾林则徐、杨士勤和杨猛,琦善的路子也说明了他对朵康土司的重视。 本想着看林则徐出丑的,没想到这次的事情,又是一个烂泥塘。乾隆爷的时候,大小金川叛乱,那两个土司跟朵康一比。简直就是豆芽菜! 大小金川之役。当年动用了几十万人。耗银七千余万两,死伤万余精兵,损伤数位重臣,才堪堪的平定了。若是这朵康叛乱,依着朝廷现在的状况能不能平定,都在两说之中。 云南杨猛,也是最近的风云人物,拳打科尔沁郡王,这样有意思的事情,琦善当然也知道,可自己的辖区趟上这么个二愣子,就不是有意思的事儿了! 杨傻子蛮横。但愿朵康那边能克制一下吧!不然自己这川督的位子,又要保不住了! 琦善在总督府骂娘,朝廷还不知道川西铜乱的事情,稍微有些压力的杨猛,也开始在昭觉组织团练了。 川西的百姓桀骜。受了当地人的影响,迁居来此的汉人,也有了几分火气,要比滇西那边的强一些。 彪悍,算是当地的民风吧!以老百姓为主的民团,也稍稍强过当初自己在宜良组织的民团,而各处私矿的矿工,却是一个很好的兵源。 常年在矿区劳作,这些矿工无论是脚力、臂力还是体力,都比当初滇西的山民强了一筹,十几天衣食无忧的日子,就让他们的脸上焕发了光彩。 一个月二两银子管吃住,杨猛凭着这个在矿工们看来无比优厚的条件,仅用了半个月就在昭觉一地,招纳了三万最精壮的矿工,这还是选了三遍的结果,十万矿工,昭觉还是能轻松拿出来的。 加入民团,一人一两银子,凭着三十万两银子,杨猛一下就在整个川西三角地,建起了一支涵盖县城与乡镇村寨的民团大军。 每天有空闲时间,扎堆唠会儿家常,就给一两银子,傻子才不加入民团呢! 民团的人数没法统计,这三十万两银子,就是三十万户,大批杨家底层管事,也从云南快速的赶到这片三角地。 杨猛统摄大局,韦驼子带人训练矿丁,杨家老大就做了宁远府的总团练,川西三角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算是易主了。 跟着杨家种地,管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川西三角地的佃户,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扔了原本耕种的土地,在民团之中,领银子、领粮食。 川西三角地,九成以上的土地撂荒,眼见着过年了,杨猛的这一记狠招,直接让川西的大地主们,慌了神! 过了年开了春,就是春播了,这三两个月的时间要是被耽误了,这地就真算是荒地了,管你是千顷还是万顷,没有出产,屁都不是! 杨勇也依着老三给的法子,在川西三角地限量购买土地,从三十两银子一亩好田,到五两银子一亩好田,只用了区区十几天的时间。 散.布.谣.言也是杨猛在川西夺地的办法之一,川西暴乱在即被传的纷纷扬扬,更是大大降低了土地的价格,从五两到三两,从三两到一两,三十倍的价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几乎没有动用杨家的银子,单凭着五大户的家产,杨猛就完成了对川西三角地,八成土地的兼并,剩余的土地,就多半聚集在川西山民的手中了。 彝族就是除了杨家,川西三角地,最大的地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彝族的各大山寨,也在整军备战,不是为了对付杨猛,而是害怕朵康土司的报复。 剿灭三家厂的一个月之后,川西三角地虽说落入了杨家的手里,但多吉所属的朵康土司,也给了杨猛很大的压力。 杨猛这边感觉到了压力,川西铜乱更是在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 现在的大清朝廷,已经经受不起大小金川那样的叛乱了,别说七千万两军费,就是七百万两朝廷也拿不出来啊! 说白了就是朝廷没钱。大清一年六七千万的赋税,也不是现成的银子,全国各地哪里不用银子?拨给四川七百万两军费,那其他的省份怎么办?大清的军队怎么办? 川西平乱,拨个百八十万的,就到天了,再多!朝廷拿不出来! 杨猛在川西来了这么一下子,可把穆彰阿给气坏了,但是,杨家的难处他也清楚。今年解了八百万斤滇铜。明年怎么也不能低过这个数目。 滇铜并没有真正的复起。这么大的数目,看来杨士勤是接不住了,谋算川西的私矿,应该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道光帝更是惊怒异常。川西的叛乱是惊人,但道光帝经历的多了,并不是太在意,朵康土司还是心向大清的,实在不行,许出些东西去,朵康也不会太过难为朝廷。 真正让道光帝惊怒的是吃朝廷肉喝朝廷血的那些川西私矿,一半的川铜啊!这么些年下来,川西的那帮王八蛋。究竟吃了多少银子? 自己俭省了一辈子,省下来的银子,恐怕也没有川西私矿一个月流失的银两多!朝廷正是银荒的时候,川西的这些人还在拼命的挖朝廷的墙角,这让道光帝的脸色也阴沉的厉害。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朝会上,不等诸位大臣上奏,道光帝就阴沉着脸先问了这么一句。 “林则徐、杨士勤用人不当理应严惩!” …… 这是清流们的声音,十几个大小清流,说的不过就是这么一句话,冷眼扫了一眼这些个清流,道光帝根本不予答复,再问了一句,依旧还是刚刚那番话。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刚刚还有些吵闹的朝会,被道光帝的一句重复,就弄得鸦雀无声了。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见底下的人,都变成了哑巴,道光帝又问了一声,这一声就带上了烟火之气。 “陛下,川西铜乱当强力弹压,开私矿的那帮人,不顾法纪就是悖乱之徒,不可有一丝的放纵。 我看云贵的林则徐和杨士勤做的不错,为朝廷开源节流,理应重赏! 杨猛平乱有功,也该大大的奖赏!” 揣摩圣意,是穆彰阿的在军机立足的本钱,他开了头,底下的人,照着他的套路,就开始抬轿子了。 无非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川西乱不乱的,关他们屁事儿,让皇上高兴,才是多半朝臣的任务。 “平乱?粮草军费怎么出?” 朝臣们胡咧咧,可道光帝也不是个没脑子的小年轻,这些人在朝会上放个屁简简单单,万一川西真的出了大乱子,他们到时候就连个屁也没有了。 “先质押一年的滇铜!杨猛是个能带兵的,琦善的奏报里,不是说川西有意组织矿丁营吗?就让他带兵平乱。 昭觉一战,依奴才看来打的还是有声有色的,乱子若是再大,就质押三五年的滇铜!” 这两年云南解了近两千万斤滇铜,足够朝廷几年的用度了,趁机把滇铜停了,对穆彰阿来说也有绝大的好处。 瞧圣上的身子骨,也挺不了三五年了,滇铜停个三五年,不仅自己能有好处,而且还能在新朝的时候,沾上一个复起滇铜的荣光,只要自己维系好了和杨家的关系,到时候新朝的首辅,也是非自己莫属。 “陛下,穆中堂所说有理,这几年云南解京的滇铜,足够各地十几年的用度,拨银子户部实在是有心无力,不如质押滇铜。 臣是见过云南杨猛的,他是不可多得的一员悍将,平息川西铜乱,非此人莫属!” 户部尚书赛尚阿,既是穆彰阿的走狗,也是杨家的铁杆,他可是有把柄在杨家手里的,他这么一拱,事情便成了定局。 即使道光帝反对也没用,现在朝廷拿不出银子,平息川西铜乱,除了质押滇铜,也没有别的财源了。 “陛下,可以先质押两年的滇铜,让杨猛平乱,若是他平乱不力,再处置林则徐与杨士勤也为时未晚!” 杜受田杜夫子的一句话,算是把质押滇铜一事盖了棺,穆彰阿、赛尚阿、杜受田,这三人都算是老臣了,那他们说的就是老成持重之谋,两年的滇铜,还是道光帝可以接受的。 毕竟,川西的铜课半数被私矿吞了,现在停一停滇铜,将来会有更大的收获。 “拟旨,斥责川督琦善夸大川西动乱,斥责云督林则徐、云南杨士勤办事莽撞,责令杨猛就地组织矿丁营,以两年滇铜为军饷弹压川西铜乱!” 这个旨意对杨猛来说是个绝对意外的收获,朝中有人好办事,这话说的真是不假。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毒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毒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毒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毒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