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机枪与后膛炮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清末洋流第一百八十九章 机枪与后膛炮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密迪乐指着一间白色屋子说道:“那里就是负责机枪、手枪的研发,其中手枪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陛下要不要去看一下?” 众人跟着李云中来到白色大屋,密迪乐向李云中解释:“陛下提出的机枪概念让我们惊奇,经过枪械专家的研究、设计,已经完成枪管的模型设计,我估计,最少还要半年,才可以制出第一支机枪。” 密迪乐让机枪总设计师鲍尔发带领众人参观他设计的机枪模型。 腿的支架上面摆放一条小腿粗的大枪管,大枪管里面又有六支小枪管,枪管后面放着一个子弹链卷成的盘子,粗矿的设计显得杀气腾腾。 李云中想象着机枪发射的场景,战场上敌军丧胆,血肉横飞,汉军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鲍尔发指着枪支对李云中解释:“这是根据陛下画的图纸设计的,我们照着陛下描述机枪发射的场景,在里面加了六根枪管,这样就能循坏发射,而且在循环的时候,射击过的枪管可以自动将空弹壳弹出来,一直循环下去,直到一盘子弹打完。” 李云中对鲍尔发赞道:“想法很好,这不只相当于六支步枪活力的总和,在每只枪管里面加入独立的击针,士兵只要匀速的转动曲柄,就可以连续发射。” 鲍尔发骄傲的说道:“一挺机枪可以抵上一个连队的火力,他改变了战争方式,机枪是集团冲锋噩梦。骑兵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恭喜陛下。据我所知欧洲还没有人提出机枪的理论。” 密迪乐围着看了半天,若有所悟:“这种机枪没有丝毫技术含量。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仿制,我建议您在第一时间申请专利。” 李云中抚摸着冰冷的枪管,点了点头:“既然要申请专利,就要有个响亮的名字,就叫它皇帝机枪。” 皇帝机枪?密迪乐咀嚼着这古怪的名字,赞道:“这证明是皇帝陛下发明的机枪!” 李云中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机枪研发室,没想到今天不但收获了连珠枪,机枪也有决定性的进展,鲍尔发得出结论。不出半年机枪就可以投入生产。 向导指着远方一座独立的车间,对李云中谏道:“陛下,那里就是生产大炮的地方,不过仓库里储存了一批炸药,我建议陛下不要去,那里实在太危险。” 李云中看着车间门口摆放的一门门大炮,认真的回道:“更危险的事情,朕也见过,这大炮是个好东西。朕一定要亲自瞧瞧才放心。” 张遂谋、林大基参观完制造手榴弹的车间,恰好在这里与李云中汇合。 密迪乐叫来此间主官,对李云中等人介绍:“这位是火炮专家阿尔佛雷德,普鲁士人。他精通各种火炮,自从他来到兵工厂工作,对各种火炮技术倾囊相授。不到半个月就制出第一门火炮,比我预计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阿尔佛雷德对李云中躬身道:“尊敬的陛下。我是克虏伯家族的主人,军部派到中国实习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允许我建立一家兵工厂,我想您最清楚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李云中惊道:“你们家族就是克虏伯家族?那个生产火炮的克虏伯家族!”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 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几何时,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阿尔弗雷德骄傲的回道:“不错,我就是克虏伯家族的当家人,我这次来远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陛下合作建立一间火炮厂,两年后我就会回到普鲁士,全面扩展家族的生意。” 得知目前的克虏伯家族只拥有一间小工厂,李云中马上就明白,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家族就是在此人手中发扬光大的。 李云中对阿尔佛雷德竖起了大拇指,回道:“你很有冒险精神,敢于只身前来远东创业,我很欣赏你,这间火炮厂就算兵工厂和你合资,兵工厂占六成股份,你占四成股份,希望你留在远东发展。” 阿尔佛雷德摇头,回道:“我在欧洲还有一间钢铁厂,在前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我公司展示了当时最大的钢锭,有4300镑,被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从此以后订单络绎不绝,如果您需要钢轨,我可以效劳。” 没想到现在克虏伯家族竟是做钢铁买卖!难道找错人了? 李云中急忙问道:“那你为何来到远东制造火炮呢?” 阿尔佛雷德笑道:“一方面是为了证明我公司生产钢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国王的命令,这个您最清楚。” 李云中会意的笑了笑。 密迪乐懊恼的看着李云中,白白损失了四成股份,这里面也有他的利益,为了让李云中收回成命,他迫不及待的插话:“两位先生,我们可以看看火炮了吗?” 阿尔弗雷德来到一门火炮面前,解释道:“这是前天铸造的大炮,所用的钢材都由克虏伯公司提供,今天就可以试射,陛下您要不要看看它的威力?” 李云中大略看了一下火炮,指着后面圆柱形炮弹,问道:“这是一门后膛炮? 阿尔佛雷德介绍道:“是的,后膛炮的技术是意大利少校卡韦利在七年前发明创造的,他造出了出了一种在炮膛内刻有两条旋转来复线,使用圆柱形炮弹后膛装填的后膛来复线式火炮,这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威力。” 密迪乐显摆道:“既然是七年前,我想后膛炮的技术已经很完善了!怪不得我在英国可以买到那么多的前膛炮。”(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清末洋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末洋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末洋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末洋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