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郭嘉说局势 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黄巾张狂第33节 郭嘉说局势 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一个油亮亮的脑门,上面的发丝稀疏;两撇老鼠须,一个蒜头鼻。这位郭嘉的相貌,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什么的完全搭不上边,倒是能够用另外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其貌不扬,还要加上一丝猥琐。 不过,当张狂无意间与郭嘉的眼神对视了一眼以后,就觉得一切正常了。郭嘉的眼神,灵动且精光内敛,透露出此人必定有所不凡。 以郭嘉在科举考试中的名次,可以安排一个二百石的掾吏职位。但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张狂,可不会就这样放过郭嘉。至少,张狂要与郭嘉见上一面,了解一下他的本事到底如何。 “去问问,郭嘉现在在哪儿?” 张狂招过一名近卫,问了一句。他上次上门寻找郭嘉不遂,后来便让一名近卫专门盯着郭嘉,定时发回关于郭嘉行踪的报告。 近卫出去以后,过了片刻回来,恭谨的回报: “主公,郭嘉这几日都在落脚点呆着,不曾出门。” 听了这话,张狂停下手头的公务,想了一想,吩咐道: “去请他来刺史府一见。” 作为占据了接近两个州地盘的一方霸主,张狂的意志,便是手下的行动。不多时,近卫便再次回报: “主公,郭先生已经到了。” 张狂听了,点点头,处理完手头的那件公务,便起身前往小会客室。 小会客室里,一个形容猥琐的士人正在悠闲的喝着待客的甜汤。虽然此人是很端正的坐着。可张狂就是觉得此人若是有可能,肯定就会将身体倒在草席上,很不雅观的躺着。 “郭嘉见过方伯!” “方伯”,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在汉朝,则是对刺史一级地方长官的尊称。 张狂此前由于身份问题,手下更倾向于称他为“天师”、“大帅”、“主公”之类。只有少数士人出身的客人,会客气的称呼张狂为“方伯”。所以张狂对这个称呼,还是有几分新奇感的。 与郭嘉见了礼,张狂随口问道: “郭先生似乎料到。我会来找你?” 郭嘉“嘿嘿”一笑,很有些奸诈的感觉。 “方伯不是已经找过嘉了么?既然方伯有兴召见,嘉自当恭敬以待。” 听到郭嘉的回答,张狂有些意外,问道: “奉孝是如何得知,我去找过你的?” 对于这个问题,郭嘉的表情倒是挺严肃的,正色回答道: “不是嘉认出方伯来,而是嘉借宿的主人认出方伯了。” 张狂再次有些意外。他上次前往拜访郭嘉,可是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而且,当时叫门的也不是张狂本人,而是一名机灵的近卫。那家人家的主人根本就没有与张狂接上话,怎么可能认得出自己来? 见到张狂的表情,郭嘉赶紧解释道: “借宿的主人当然不认得方伯了。不过,方伯叫门的贵属。却是经常在城中走动。那主人是城中商贾,眼皮子活络,自然认得贵属的身份。再看到贵属那时的行迹,能够让贵属如此恭谨的,数遍天下,怕也只有方伯一人了!” 听了郭嘉的解释,张狂这才消去了疑问。想来那家主人也该是事后回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要不然,当时那主人也不会表现的那么平静了。 “奉孝果然好眼力,挑选落脚的人家也如此出色……” “嘿嘿。大约是由于物以类聚吧。嘉也不才,曾经经营过一点点小生意。” 这年头,商人虽然拥有不少财富,可是在社会上的地位却不太高。商业也属于被人鄙视的行业,人称“无奸不商”。想那“刘皇叔”当初起兵之时。就是依靠勒索当地大商人苏双和张世平,来得到第一笔启动资金。郭嘉如此坦白自己的身份,无疑是在表示自己投靠的诚意。 “那以奉孝的眼力,可能够猜得出,我今日请你前来一见的原因?” 见郭嘉说起自己的糗事,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张狂就忍不住想要小小难为一下他。 听到这个问题,郭嘉的反应大出张狂的意料之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郭嘉开口便答道: “方伯之邀,必定是由于郭嘉不才,偏偏上应天星,当为方伯臂助。未知嘉所言,方伯可还满意?” 张狂一听到这个回答,就是一愣。他心里确实是想要用“上应天星”的说法来忽悠一下郭嘉,却不料自己话还没出口,反而被郭嘉先堵住了。 “奉孝不愧是鬼才!天生郭奉孝,名不虚传!” 被张狂一顿夸赞,郭嘉倒也没有洋洋得意,谦虚的谢了一礼,说道: “让方伯见笑了。‘天生’‘鬼才’之说,郭嘉愧不敢当。刚才不过是我胡乱猜测,小小赌了一把,雕虫小技,不足为恃。” “奉孝何必过谦?只是张某不才,也想听听奉孝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张狂眼睛里的好奇,被郭嘉看得清清楚楚。郭嘉嘿然一笑,也不藏拙,为张狂解释他刚才的推测。 “方伯当知道,我原本在袁绍手下混迹。袁绍虽然在与公孙瓒缠战不休,却对方伯之事极为注意。嘉自幼好冶游,与袁绍帐下掾吏多有熟稔。所以,嘉听说方伯向来以善于识人而著称,拔典韦于初见,录乐进于俘虏,任于禁于鄙县,服臧霸于亡命,请程昱于无名。其余关羽、太史慈、赵云诸将,皆为人未识其才之前,便被方伯青眼1相待。” 说到这里,郭嘉有些口干,很随意的从案几上拿起一个杯子,又饮用了一口甜汤,接着说道: “方伯提拔诸人之时,多以上应天星为由。郭嘉不才,从不妄自菲薄,自认纵然不得良、平张良、陈平之智,当也有增、通范增、蒯通之术。如此良才,忽蒙识人如方伯召见,郭嘉岂不当自认为上应天星?” 在郭嘉的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 ——这般说法,纵然说错了,也就是一个笑谈,却可以增加张狂对自己的好感。如此有益无害之事,当然可以大胆的去说了! 张狂不知道郭嘉心里的想法,但是听完郭嘉的解释,也觉得此事的道理差不多就是这样。既然郭嘉的推测,依然是基于一些事实,张狂就不担心自己被他给看穿了。 若郭嘉当真是那种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态发展的“神棍”,张狂的第一反应,便是先想法子将他宰了再说! 毕竟,哪个上位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心思被人彻底看穿。 “果然是天生郭奉孝!我得奉孝之助,如虎添翼也!” 夸赞了郭嘉一句,张狂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问郭嘉道: “奉孝既然高明若斯,必然有教于我。张某不才,还请奉孝细细道来。” 郭嘉既然打算在张狂手下干活,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上好的见面机会。他见张狂求贤若渴的样子,脸上深受感动,重重的施了一个大礼,朗声道: “方伯不以臣年幼无知,如此谦恭下士。郭嘉若不将胸中所学为方伯说明,便是无知小人。其中若有荒谬之处,还请方伯原谅一二!” “我洗耳恭听。” 得到张狂的鼓励,郭嘉的一副猥琐相貌上,居然也散发出不俗的光彩。他长身而起,以手指为笔,虚空点化,开始指点江山! “方伯出自故‘大贤良师’一脉,披荆斩棘,历经艰险,先得太行,再据并北;南合白波,北拒鲜卑;救太原于危急,吞冀州于机巧。如今方伯大势已成,前途虽依然有磨砺,却不足为惧。” “不过,方伯治政冀州,依然有隐忧之处。嘉也不才,试为方伯探谬。” 说话间,郭嘉的食指在空气中划过一个“天”字。 “天时者,天道运行之规。当今乱世,实乃汉室气数已尽,天子不能内掌权柄,外收诸侯,废立操于人手,政事决于权臣。然,大汉余威犹在,汉风养士四百年,非轻易可颠覆者。恕嘉直言,方伯出自太平道,虽为汉臣,却难免为各地诸侯所拒。所谓天时,方伯只得其半,未为全也。” 紧接着,郭嘉又写了一个“地”字。 “地利者,山川起伏之变。并州苦寒,唯兵锐马强,可以纵横天下。冀州富庶,却为天下诸侯觊觎。方伯以并州锐卒,高屋建瓴,出太行,取冀州之半,可谓深得地利之妙。然冀州平坦,无险可守。若与诸侯连年攻伐,难免为宵小所乘。” 食指挥舞,一撇一捺,是为“人”字。 “人和者,士人百姓之望。方伯为‘安世者’,收拢天星应命之人,又以太平道安抚百姓,可谓万众一心。然,天下士人皆视‘太平道’为‘怪力乱神’之流,若非寒门无依如郭嘉者,怕是未视方伯为同道。人和一道,方伯只算得一半。” 听完这些话,张狂心中暗暗颔首。郭嘉能够看到以上事项,可以说是极为难得了。不过,要想凭此就成为后世传颂千年的“鬼才”,似乎还差了一点什么。 ps: ps:1青眼、白眼云云,出自晋朝时阮籍的故事。汉末当无此语,且杜撰一句,应当无妨。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黄巾张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黄巾张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黄巾张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黄巾张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