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开始学习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听风录第十节 开始学习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好,好,好!徒儿果真是天资聪颖啊! 尤其一句‘一ri为师终身为父’之语,实乃是惊世之语,让人振聋发聩啊! 从徒儿此语中所透漏出的却是‘大仁’!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想将来徒儿定是一位‘大仁’之人!”蔡邕此时却是面露惊异之se,感觉自己这次捡到宝了。 这么小的年龄随口就能说出这样的惊世之语实乃是天纵之姿,这样的弟子百年难遇哪! 刘表也是一脸的惊异,没想到自己这个从出生就略显“怪异”的儿子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自然也是更加高兴了。 蔡邕在那里喜形于se,却是不知道刘琦的心理现在正在惦记着他老人家的女儿呢。 要是知道了,不知道蔡邕会不会大叫一声抽过去。 刘表这时插话道:“既然伯喈已经决定当犬子的老师。犬子现在还没有表字,那么还请伯喈为他取上一个!” “额..。琦儿天资聪颖,实乃是吾平生仅见。不若就表字子聪!不知景升你看如何?”蔡邕想了片刻,微笑地对着刘表父子说道。 “子聪,好表字,伯喈不愧是当世大儒,那就这么定了!”刘表听到这个表字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琦却是偷偷的撇了撇嘴,显然对这个名字不太赞同。 想想也是,人家三国其他名人的表字人家就很霸气,这个名字听着总感觉很别扭。 想想也是,前世军人出身的刘琦自然是喜欢那种霸气、铁血的名字,子聪这个表字自然是差点,不过却是让刘琦更加儒雅。 虽然在心里不太认同这个表字,但刘琦脸上还是假装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因为刘琦知道,现在根本没有自己说话的份儿。 很快夕阳西沉,一天即将结束。 蔡邕在刘府上吃过一顿象征“拜师宴”的饭后就离开了。 刘琦也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床上很快就睡着了,毕竟今天对于他现在来说却是有些累了.. 自从昨ri拜了蔡邕为师,第二天刘琦起得很早,毕竟作为弟子最基本的礼节还是得做到的。 天刚刚擦亮,刘琦就被家丁送到了蔡邕府上。 临走前刘琦的母亲马氏也早早起来,千叮咛万嘱咐,让刘琦去了老师那里要好好学习,听蔡大师的话。 硬是给刘琦塞了许多衣物、吃食什么的,让前世没有体会过母爱的刘琦大大感动了一把。 等到了蔡邕府上,家丁敲开门,跟蔡府上给开门的老者说了情况。 老者马上进去通报,而刘琦一行人却是被人带入蔡邕的书房外,由里面的人将刘琦带入书房等候。 刘琦在往书房走的路上就在不断观察蔡府的一切,经过很多建筑、花园什么的,刘琦发现蔡府的这些都很普通,跟其他与蔡邕同一级别的官员家里比起来并不算太好。 到了书房,刘琦看到眼前也只是简简单单的笔墨纸砚,至于装饰什么的也不多,相对蔡邕的身份来说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了。 虽然历史上蔡邕的名声都是非常好的,贤名远播,但有句话叫“历史永远是属于胜利者的”。 许多历史上着重宣传的人很多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甚至有的时候有许多污点也会被“御用”史家刻意的抹去。 所谓眼见为实,见微知著,现在刘琦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么的真实。 自然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看来历史记载的蔡邕还是比较客观的。 再加上来到蔡府上后,见到蔡府的下人们言谈举止间也有理有据,很是带有一番书香之气,更让刘琦对于蔡邕这个人增添了不少好感。 要说在来之前刘琦对蔡邕是有着一定的目的xing的话,现在对于蔡邕这个人却充满着些许敬佩了。 过了大约有半盏茶的时间,只见书房的门被推开了,来人正是蔡邕。 只见蔡邕步子有些迟缓,发髻也稍显凌乱,边走还边打了个哈欠,显然是刚起床没多久的样子。 蔡邕进来之后见到刘琦安安稳稳的坐在下人专门给准备的凳子上,不哭不闹时,略微显得欣慰。 因为来之前在他看来,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会哭闹一番的。 其实当初蔡邕对于收徒有些迟疑的另一个原因却是刘琦实在太小了。 现在能够教授刘琦的根本没有什么,自己扮演的更多的是“nai爸”的角se。 不过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看来自己的工作应该会轻松不少。 刘琦现在对蔡邕的观感很好,蔡邕对刘琦又何尝不是,无形之间更加拉近了师徒之间的距离。 蔡邕走上近前,靠着刘琦笑着说道:“子聪为何来得如此之早呢?” 蔡邕叫“子聪”刘琦还愣了一下,片刻之后想起来这是蔡邕昨天给自己所起的表字,这才反应过来。 赶紧回答道:“弟子见老师自然需早到,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 “哈哈哈哈..。好,说得好!”蔡邕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眼中的赞赏和欣慰显而易见。 “这么早就到了这里,还没吃过早饭?想吃什么为师让下人们去做。”蔡邕关心地说道。 “老师不用了,我在来之前母亲已经吩咐给我做了早饭,我早已经吃过了。”刘琦回答道。 “好,那就随你!”蔡邕略显溺爱的答应着。 随后蔡邕又只和刘琦聊了几句便马上步入正题,开始正式开始给刘琦开课了。 由于是刚开始学习,蔡邕没有直接就给刘琦学习《论语》、《孝经》等儒家典籍,而是很有针对xing的让刘琦先学习识字。 这与古代老师的方法却是不同的,古代的老师教授学生的时候并不是像后世那样先学拼音,然后认字,进一步学习文章。 而古代的老师教授学生一般都是直接教授文章,一句一句的教,等学生背下来以后那么时间久了自然而然那些字啊什么的学生就都认识了。 这样看来,蔡邕的教学方式还是很跨时代的。 刘琦现在也确实很需要学习识字,因为后世的刘琦对于繁体字什么的学习的比较少,汉朝现在普遍使用的字体又是汉隶,对于这方面刘琦确实是有很大欠缺的。 正确的教授方法,再加上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一个倾囊相授,一个求知若渴,最后自然像是干柴碰到烈火一般一点即着。 女主角就要出现了,亲们,鼓励一下,推荐、收藏都狠狠的砸过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听风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听风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听风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听风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