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失落的文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日保安团第七十八章 失落的文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对于祖训,来老儿似有难言之隐。他苦笑着连连摆手,说:“此事不说也罢,不说也罢!郑长官,不知你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对于他们族内之事郑卫国并不想干涉,他直接道明了来意,说:“不瞒老族长,我此番进山是向贵村求援来了!” 来老儿想了一下,说:“莫非是为了抗击倭寇?” 郑卫国有些惊讶,说:“老族长居于深山之中也能知天下之事,在下真是佩服。” 来老儿解释说:“这没什么,其实我们跟外界还是有来往的,只是不多而已。不知郑长官是此行是要征粮、征兵还是派饷呢?抗击倭寇,我们明人村自当出一份力。粮饷都好说,只是人丁……” 明人村人丁不旺,要征兵的话来老儿肯定是不乐意的,好在郑卫国也没打算在这里招人。他笑着说:“我此番来既不征粮、也不招兵、更不派饷,只想跟贵村做一对好邻居。” 来老儿满脸问号,说:“郑长官是要率部迁移到此处?” 郑卫国解释说:“如今倭寇猖獗,华北危如累卵。我部虽然小胜了几场,但总体实力远不如敌人。兵战凶危,难免有失利的时候,所以我希望能将部分人员和物资搬到这附近的深山里来,以策万全。到时候免不了要给你们添麻烦。” 目前看来,这里就是最理想的兵工厂厂址。第一,足够隐蔽,没有人带路很难找到;第二,路途较远,即便被ri军发现了,兵工厂也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不过,为了安全和保密着想,兵工厂是不能设在村子里面的。郑卫国打算在这附近转转,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地形。 来老儿略有所悟,说:“原来如此!兵法上说,未料胜先料败。不知兵之害者,不知兵之利。郑长官真乃知兵之人,有古名将之风。” 郑卫国有些不好意思,笑道:“老族长过奖了。” 来老儿也笑了笑,说:“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请随我来!”他把郑卫国一行请到了一处小院歇息,并让人奉上了几杯清茶。 郑卫国轻咂了一口,赞道:“真是好茶!” 来老儿笑道:“山中清苦,无以待客,也就这茶还拿得出手。” 两人就茶汤闲扯了几句,郑卫国对此道并不jing通,只好重新绕到正题上来。 来老儿说:“我虽居于深山之中,对外面的形势还是略知一二的。说起来郑长官跟我们祖上当年进山时的情形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祖辈是为了反清复明,而贵部是为抗击东洋人。” 郑卫国说:“老族长说的不错,同为华夏子民,如今国难当头,当然要奋起抗击外敌!” 来老儿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又是国难当头!自宋以后,华夏屡遭劫难。先是亡于蒙古,好不容易赶跑鞑子建立了大明,又亡于满清。民国志士历经艰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今却又来了东洋鬼。天不佑我华夏啊!” 郑卫国听了十分佩服,说:“没想到老先生居于深山也能洞悉世事,足见赤子情怀!” 来老儿摆摆手说:“不过虚谈而已。郑长官,你跟东洋鬼子交过手,不知他们跟当年的满清相比如何?”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凶残不相上下,手段更加狠毒!” 来老儿双眉一挑,说:“哦,此话怎讲?” 郑卫国解释说:“满清入关时杀人用的是刀箭,而ri军用的是枪炮。枪炮杀人的效率远甚于刀箭。” 来老儿说:“如此说来,此番劫难比之以往更加凶险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您说的很对,如今华夏确实到了生死存亡之秋,而且比之前几次更加险恶。以前的五胡、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虽然也屠戳汉人,但最主要还是企图夺我山河,奴役我族。ri本人则不同,他们是存心想灭绝中华的!” 来老儿似乎有些不信,说:“灭绝中华?恐怕做不到!想当年羯奴也是凶残无比,甚至想杀光我汉人,可到头来却被汉人杀了个jing光。” 郑卫国摆摆手,说:“时代不同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却可以做到。”他把七三一部队的事情给来老儿他们讲了一下。大家听了之后都十分震惊,必竟瘟疫的杀伤力是极为恐怖的,如果能人为控制释放的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来老儿听了之后面se凝重,正准备说什么。外面突然传了一阵喧哗声,却不知发生什么事。 他们忙走出去一看,只见一队保安团的士兵正押着之前那个装神弄鬼的巫婆。村民们看到这婆子都很愤怒,想要抢过去揍她。但战士们没有见到郑卫国之前不愿意放人,双方正僵持不下。 郑卫国担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忙上前几步,问道:“怎么回事?” 张长贵忙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下。原来这巫婆一路向村外逃去,正好撞上在附近jing戒的特务连战士。战士们见她形迹可疑,就将她拘捕起来审问。 这巫婆想挑拨特务连和明人村之间的关系,满嘴胡说八道,甚至说郑卫国被村里的人给杀害了。张长贵他们虽然不信,但也被吓了一跳,忙赶到村里来的一探究竟,结果因为这个巫婆的关系差点和村民冲突起来。 郑卫国听了心头大怒,说:“这贼婆着实可恶!给我拖下去毙了!” 战士们应了一声就要将这贼婆子拖下去正法,吓得这巫婆大叫起来。 来老儿忙道:“且慢!郑长官可否给个面子,交由我们来处理?” 郑卫国点点头,说:“当然可以!” 正待将人犯移交给村民的时候,来老儿突然说:“算了,还是由贵部处理!说起来我们都是郑长官治下的百姓,动用私刑总是不妥。” 郑卫国愣了愣,说:“您真是深明大义。”如此一来,他也没有了杀心,便吩咐战士们先将这婆子看押起来,等回去后交由县法院审判发落。 当天中午,来老儿设宴款待了郑卫国一行。说实话,饭菜都不错,很多都是在山下难得一见的美味。只是不知村民们平ri过得如何。 饭后,来老儿和郑卫国趁着散步的机会又聊了一会儿。总体上,来老儿对于多出一个邻居来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有些细节方面还要讲清楚。郑卫国表示会派一个人专程过来与村民们详谈。 兵工厂选址的事情敲定之后,郑卫国感到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整个人都轻松起来。来老儿见他心情大好,就带着他在村内各处转了转,并亲自担任导游。 在游览过程中,郑卫国发现这里的房屋有一个奇怪的规律。越老的房子建筑工艺越高,新一点房子反而粗糙简单一些。这实在不合常理,他忍不住向来老儿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来老儿叹了一口气,说:“郑长官真是心细如发啊!实不相瞒,这些年我们明人村一直在走下坡路。即便丁口兴旺,也难以恢复到全盛时期的景像了。” 据来老儿所说,他们的祖上多为士人,不懂得劳作。明人村草创之初,由于环境恶劣,,村民们的ri子一度十分艰难,甚至还有不少人饿死。不过后来村民们逐渐适应了山里的环境,生活条件便好转起来。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曾经五体不勤的士子们学会了纺纱织布,学会了开荒种田,学会了营造房屋。 现在看到的那些颇有艺术价值的房屋就是明人村在全盛时期修建的。可惜好景不长,不知怎么搞的,一些技艺渐渐就失去了传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工艺,一位jing通此道的先辈过世之后,村民们便只能修筑简易的土坯房了。 郑卫国想起先前那名少女,说:“那武艺呢?是愈发兴旺,还是渐渐没落呢?” 来老儿想了一下,苦笑道:“这个不好说,有些方面是愈发兴旺,有些方面却早已没落了!总的来说,应该不如刚进山那会了。” 郑卫国奇道:“这是为什么呢?” 来老儿解释说刚进山的时候还有人懂得战阵之术,有人jing通搏击之道,可三百年几乎没有碰到过外敌,这些东西渐渐就没有人学了。虽然还有村民在坚持练武,但主要是为了强身或者方便打猎,单从武道上来看确实大不如以前。 当然,在生活中一些有用的技艺得到了发展。比如说she箭,明人村的丁壮几乎人人都有一手好箭术,she个兔子易如反掌。还有就是提纵术,也就是所谓的轻功,在追击猎物时候也很有用,所以村民们都有练习。不过提纵术属于高级货,不是每个村民都能学有所成的,得看个人天赋。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我刚进村的时候看见一位姑娘三两下就跑上了柴山,功夫真好,不知在贵村中算什么水平?” 来老儿笑了笑,说:“那是我孙女婴宁。她天赋极高,不过身为女子体力方面很吃亏,在村中也就是个中下水平!” 郑卫国听了震惊不已,心中便多了一些想法。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得从长计议。 来老儿大概很久没有吐槽的机会,心中块垒不吐不快,又絮絮叨叨讲了很多明人村的事情。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兴衰史,从开创——发展——全盛,然后走向没落。郑卫国惊讶地发现这个村子竟然是全面倒退了,生活水平、生存技能、文化水平等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地下降。 就拿文化水平来说,来老儿的爷爷是能够做诗的,到他爸爸这一辈就只能写写对联了,而来老儿自己已经不通音韵,只能写写普通的告示了。 这种情况让郑卫国感慨万分。看来,一个文明如果长期缺乏交流是得不到发展的,封闭自守只会走向没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日保安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保安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保安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日保安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