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武器资料 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战之修道传说日军武器资料 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94式90mm轻迫击炮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mm(l14) 炮重量:159.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 度弹丸重量:5.26kg 弹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式150mm中迫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mm(l12.7) 炮重量:72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 度弹丸重量:25.65kg 弹药初速:214msec 最大射程:3900m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7式90mm轻迫击炮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mm(l13.4) 炮重量:172.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弹丸重量:5.26kg 弹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94式90mm轻迫击炮的修改型,使用很广泛,在中国江南战场,这类火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比联队山炮或野炮还高。 97式150mm短迫击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95mm(l9.2) 炮重量:23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23.8kg 弹药初速:— 最大射程:3200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战,是97式150mm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 97式150mm中迫击炮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935mm(l12.8) 炮重量:34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23.8kg 弹药初速:212msec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击炮轻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击炮的改进型。 2式120mm中迫击炮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mm(l12.7) 炮重量:26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to+80度 弹丸重量:12.76kg 弹药初速:239msec 最大射程:4200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41年式75mm山炮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 重量:540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kg 弹丸初速:360msec 最大射程:6300m 41式75mm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兵大队追加2门,是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门,战争后期随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军重点主产火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94式75mm山炮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 重量:536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6.34kg 弹丸初速:392msec 最大射程:8300m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 99式105mm山炮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重量:800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kg 弹丸初速:334msec 最大射程:7500m 99式105mm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联队或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l31) 重量:947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16.5度 弹丸重量:6.41kg 弹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835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式75mm野炮成为日本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年式改75mm野炮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l31) 重量:113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41kg 弹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11500m 压制射击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式75mm野炮,可以使火炮达到43度的最大仰角,最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当有威力,不过这种炮的生产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在日本陆军大力扩充部队后就很少生产了。 明治38年式105mm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l30) 重量:2594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to+15.0度 弹丸重量:18.0kg 弹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l12) 重量:1257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msec 最大射程:5650m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只有很少一些编在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鬼鬼用着这老炮满脸的幸福啊???)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l12.6) 重量:209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to+43.0度 弹丸重量:36kg 弹丸初速:275msec 最大射程:589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炮费用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虽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炮的生产,反恢复了这种古董大炮的生产,用来为新部队提供一定的大口径火炮,因此产量很大,这种大炮一直使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很少见到鬼鬼的自走炮) 大正4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l14.7) 重量:280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弹丸重量:36kg 弹丸初速:389msec 最大射程:8800m 压制射击用途,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性能比38式150mm野炮好,开战时已接近停产,但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这种火炮重量很轻,精度较高,在战场上威力还是很大的 90式75mm野炮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l38.4) 重量:160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56kg 弹丸初速:683msec 最大射程:1389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其他的75mm野炮重,路况恶劣时机动比较费力,所以90式75mm野炮牵引型产量并不大。但由于这型野炮射程远,穿透力大,用于装备战车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战车部队机甲部队欢迎,所以90式75mm野炮的战车炮型产量不小,装备1式75mm自走野炮,3式75mm炮战车,3式中战车。 太平战争后期90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中型坦克,由于此炮穿透威力大,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门控制道路的90式75mm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坦克,使美军坦克部队长达2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1式105mm野炮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l20) 重量:175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454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该炮为日军旅团以上级别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此种火炮还有自走型称做1式105mm自走野炮,战争后期也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用于射击美军m4中型坦克。(谢馒头不论实在太平洋战争,还是在欧洲西线,都很不受轴心国待见哈!!!) 95式75mm野炮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l31) 重量:1108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56kg 弹丸初速:520msec 最大射程:1070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身管寿命长,很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装备日军步兵旅团以上单位野战部队的野炮兵部队,原本日军准备将此炮做为3式中战车主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抗议而改用了90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队害怕会因此影响到95式75mm野炮在步兵部队的装备数量,不过因90式75mm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强,所以结局反是皆大欢喜 96式150mm野炮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l23.6) 重量:414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弹丸重量:31.3kg 弹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1900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精锐师团或旅团所属炮兵部队与精锐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也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产量最大的新型150mm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极高,射程又远,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径榴弹炮,不过此炮因成本问题在1943年被迫基本停产,大多数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是在1936-1941年完成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l34.1) 重量:311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640msec 最大射程:15300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l40) 重量:1042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40.2kg 弹丸初速:734msec 最大射程:1810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远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野战榴弹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有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1945年冲绳战役,日军8门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l45) 重量:373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5.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765msec 最大射程:18200m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100mm加农炮,92式105mm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现在火炮性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这种火炮威力强大,因此在战争末期还被日本紧急研制的120吨重战车以及多种大威力炮战车选为主炮,用于打击盟军重型坦克 大正11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击炮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1034mm 重量:89.0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杀伤榴弹 炮弹初速:450msec 弹丸重量:670g 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于攻击机枪阵地与各种掩体,通常作战方式是在对方机枪有效射程外直瞄射击,对坚固掩体攻击时利用狙击镜瞄准射口发射杀伤榴弹,炮弹通过掩体射口直接射入掩体内部,杀伤掩体内人员,对沙袋掩体与土木掩体等不坚固的掩体则发射穿甲爆破弹直接攻击,穿甲爆破弹穿透掩体后爆炸,必要时也可以发射穿甲爆破弹攻击装甲车与轻型坦克。这种炮装备日军的精锐部队中的步兵中队,1个步兵中队装备1-2门这种炮,此炮在中国正面战场大量运用,对**机枪火力点与各种轻型装甲武器伤害极大 92式70mm曲射步兵炮 (不认识此炮的可以去屎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mm 炮管长:790mm 重量:204.0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msec 弹丸重量:3.79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 97式20mm自动炮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mm 炮管长1200mm 全长:2060mm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甲燃烧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甲燃烧弹750msec榴弹870msec 装弹数:7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发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其次是射击掩体,这种20mm炮威力强劲,发射钨芯穿甲燃烧弹,在700米距离上可穿透厚度为20mm装甲,在350米距离上可穿透30mm装甲,日军精锐步兵中队配备有此炮 94式3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 重量:327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0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40mm500m、30mm1000m 对战车射程:1200m 有效射程:2870m 最大射程:57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用,称做94式战车炮 1式3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 重量:335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8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60mm500m 对战车射程:13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 1式47mm速射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47mm 炮管长: 重量:800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1.5k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83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75mm500m、50mm1200m 对战车射程:15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9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根据偌门坎事件中缴获的毛子45mm反坦克炮发展而来,威力更大,并被97改中战车采用,称为1式47mm战车炮,这种速射炮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威力,不过由于没有被帽穿甲弹,在战争后期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很吃力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 (还我“大和号”)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220发分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为海军所开发,陆军也订购了一批,但这种机关炮操作人员多,弹匣容量小,装填速度慢,发射速度不高,弹丸初速也不很高,在98式20mm高射炮研制成功后,陆军就不再订购了,但海军则一直坚持使用,多为三联装舰载,不过中间一管发射期间装弹困难,两边2管距离太远,而装填手配备不足,难以同时装填,实际在第1次齐射后,就只相当单装的发射火力,这种高射机关炮实际并不大合适防空,而是合适射击地面目标,但由于日本海军与陆军矛盾很深,优越感很深的海军坚决不使用性能好的多,但却是陆军独立开发的20mm高射机关炮,一直坚持25mm高射机关炮,所以日军舰艇近程防空火力很差,难以抵挡空袭,战后被人称做缺乏太平洋战场基本生存能力的舰艇,在战争中大量被飞机击沉。 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舰艇装备的高射机关炮都是不适合防空作战的机关炮,因此敌机一旦突破远程防空,日军舰艇的防空火力基本就无能为力了,即使装有成百门高射机关炮的战列舰,面对临空的区区几架敌机也是束手无策,很难靠近程防空火力击落敌机,高射机关炮性能不佳又坚持不用陆军高射机关炮,实际是日本海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型高射机关炮打击地面的轻型装甲目标还是很有威力的。 96式25mm联装高射机关炮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 整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440发分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联装型,只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火力密度比单装要高,但日本海军联装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装备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三联装的丙型。 96三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 (海军,你还能再坑些吗???)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25mm 炮管长度:1500mm(l60)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整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 装弹量:15发弹匣 对空射程:7500m 对空射高:5250m 发射速度:660发分 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三联装型,仅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由于设计与炮手配置不合理,这种高射炮只在第1个齐射有较大火力密度,连续射击时与单装炮火力密度无差别,相对单装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也根本就是浪费空间,浪费资源,浪费成本,却没有什么实际性能进步的产品,然而日本海军装备的绝大多数高射机关炮都是这个三联装的25mm高射机关炮。 98式20mm高射机关炮 (果然看不起“土包子”陆军。) 服役年代:1938—1945 口径:20mm 炮管长度:1400mm(l70) 俯仰角度:-5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950msec 全炮重量:373kg 装弹量:20发弹匣 对空射程:5500m 对空射高:3500m 发射速度:300发分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弹种与97式步兵自动炮可以通用,由于身管更长,射击地面装甲武器时穿透威力比97式步兵自动炮更大,这种高射机关炮是以瑞士厄立空20mm高射机关炮为蓝本研制的,性能十分优良,在防空能力方面远比96式25mm高射机关炮强的多,但由于此炮为陆军独立制造,而海军一贯瞧不起陆军,所以海军抵死也不装备这种高射机炮,坚持只装备防空效能低下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这就造成了海军舰艇近层防空能力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有效抗衡敌机轰炸的局面,结果日本海军最终大败。 1式37mm高射机关炮 (我对海军已经无语了。)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度:2112mm(l57) 俯仰角度:-5to+8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初速:— 全炮重量:1570kg 装弹量:—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 发射速度:— 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与要地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日本陆军独立开发的高射机关炮,公认的战争期间日军性能最好的高射机关炮,但海军坚持不用,战后美国人视察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后认为如果日本海军舰艇装备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日军舰艇的防空能力将成倍提高,很多海战的结局都要改写了,将会对战局带来重大影响。 大正11年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2562mm(l3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5kg 弹丸初速:525msec 全炮重量:2061kg 对地射程:10900m 对空射程:7900m 对空射高:665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第一种高射炮,当时可算十分先进,但战争爆发时已经过时,该炮的反应速度与弹丸初速,难以对付战时的高速飞机,战场上经常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用来炮击地面目标 大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 (鬼子版的“88炮”)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度:4200mm(l40)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g 弹丸初速:700msec 全炮重量:5194kg 对地射程:169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5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高射炮对大多数型号的美军重轰炸机仍有一定威胁。此外,日军1941年制造的100式100吨重战车也是选用大正14年式10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14年式105mm战车炮,此炮用于反战车那还是非常有威力的,足以击毁盟军的重型坦克。 88式75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27—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3312mm(l4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54kg 弹丸初速:720msec 全炮重量:2450kg 对地射程:14800m 对空射程:12100m 对空射高:91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主力75mm高射炮,服役时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但战争爆发时防空性能已显落后,对付高速飞机很吃力,也无法有效攻击高空轰炸机,战场上也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战争末期除了防空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实际是充当反战车火炮,战争末期的4式中战车就拟采用88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称做4式战车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轻松贯穿美军m4中型坦克的炮塔护盾,不过4式中战车最后装的是威力更大的4式75mm高射炮,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99式88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8mm 炮管长度:3959mm(l44.9) 俯仰角度:-11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9kg 弹丸初速:800msec 全炮重量:6500kg 对地射程:15700m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042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根据在中国缴获的德国海军型l44身管88mm高射炮制造,性能比原炮有所提高,但比德国陆军l56身管的88mm高射炮仍有一定威力差距,战争末期还准备装在5式中战车上,称做5式88mm战车炮,不过最后日军选用了穿甲威力基本相同,但精度更好的4式75mm高射炮作为4式与5式中战车的主炮。 3式12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度:6710mm(l56) 俯仰角度:8to+90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23.4kg 弹丸初速:853msec 全炮重量:19808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 对空射高:14000m 用于要地防空,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能够对抗b29高空轰炸的主力高射炮,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但数量实在太少,全国总共只有120门,因此战果有限。 4式75mm高射炮 (看着像“红警”里面的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4—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度:4230mm(l56.4)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6.25kg 弹丸初速:860msec 全炮重量:5850kg 对地射程:17600m 对空射程:15000m 对空射高:11000m 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战争期间最先进的75mm高射炮,也是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75mm高射炮之一,精度,射程,威力,反应速度都属世界一流水准,但出现的太晚,战时部署数量不大,全部部署于本土地区,在战争末期是日本重点生产的高射炮。 战争末期日军的4式中战车与5式中战车最后都是采用4式75mm高射炮作为主炮,这种炮威力极大,有能力正面击毁盟军重型坦克,被称做5式75mm战车炮 5式150mm高射炮 服役年代: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度:9000mm(l60) 俯仰角度:0to+85度 方位射界:360度 弹丸重量:80kg 弹丸初速:1000msec 全炮重量:50000kg 对地射程:— 对空射程:26000m 对空射高:>19000m 用于要地防空,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制造的超级高射炮,威力巨大,有自动装弹机,射速高,精度高,是全球威力最强大的超级远程高射炮,此炮发射的弹丸重量之大初速之高难以置信,用于攻击高空的b29有特效,但战争结束前仅制造出了2门,全部部署在东京外围一处高射炮阵地上,战争期间一共只发射了几十发炮弹,绝大部分是用于靶场试验,只有1发炮弹是对敌开火,1弹击伤9800米高度飞行的b29轰炸机3架! 但这种高炮是炮垒安置,难以机动,美军b29机群自从挨了那1弹后,轰炸东京就再没有经过部署5式150mm高射炮的区域,因此5式150mm高射炮并没有起到防卫东京不被b29轰炸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数量太少,不能环绕东京部署,否则b29根本无法对东京地区进行轰炸。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25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之。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式掷弹筒所取代。 **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也是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左为大正十年式,右为**式 东北军奉天兵工厂,堪称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这一工厂的建立,凝聚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人的心血。1922年4月,张作霖在直奉大战中败北,痛定思痛,决心大办兵工企业,改善部队装备。张作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原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在沈阳市大东边门外重新规划,设立枪,炮弹,炮等三厂,由丹麦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于库房西侧,修筑站台,铺设铁轨,火车可直通厂内。此后,1926年至1928年再次扩充,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由于其几任督办杨宇霆,韩麟春,藏式毅等均用人得当,该厂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事变前已经能够量产17式65轻机枪,13式79重机枪(均系仿造自日式机枪)。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战之修道传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战之修道传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战之修道传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战之修道传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