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湛卢归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吴楚春秋第六十八章 湛卢归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吴王阖闾接到孙武奏报,认为用车轮战法拖垮楚国之计深以为然。于是命伍员和孙武回都,由专毅在巢县领兵,依孙武之策,袭扰楚国边境。 专毅把5万吴军分为三个军团,分设三军之将。第一军出兵骚扰、攻打楚国边城,烧杀抢掠楚国边民,做出攻打楚国的姿态。 楚国见吴军来侵,楚昭王任命左司马沈尹戍为大将,率兵应敌。当楚军赶到边关刚要和吴军交手时,那吴兵却按着计划撤回了吴境。楚军见吴军撤回,略驻扎了几日,也没见有什么异样,以为吴师已退,便开始撤军。 沈尹戍的楚军主力刚刚撤回到了郢都,但边将飞马来报,说又有一支吴军来袭。沈尹戍也只得折身回去,救援边城。 如此,吴军分三军袭扰楚国边界不息,楚军刚去,吴兵即来。吴军运用游击之策,四处袭扰楚国边境,楚国上下苦之不尽。从此以后,楚国在战略上便转为了守势,吴国就处于战略上的攻势。 ※※※※※※※※※※※※※※※※※※※※※※※※※※※※※※ 话分两头,话说吴王阖闾的贴身宫监盗出“湛卢”之剑,献与楚昭王后,昭王大喜,赏之百金,赐以良田房舍,加以厚赏。 一日,昭王回到寝宫,把玩着“湛卢”之剑。见此剑剑体通黑,并无锋利之状。昭王一直有些怀疑这把剑的真伪,便想起相剑师风胡子来。 昭王招来小侍:“你派几个人去找找风胡子先生。寡人新得了一把好剑,想找他来瞧瞧。” 不到一个时辰,风胡子入宫来见。 昭王赐座毕,把“湛卢”授与风胡子道:“寡人新得宝剑,但一直不知何名,不知先生可曾识得此剑?” 风胡子双手捧过剑来,缓缓抽出剑身,只见剑体黑亮,剑气温厚慈祥。 风胡子大惊道:“此剑大王从何处得来?” 昭王便隐下吴国宫监献剑不提,答道:“昨日寡人于睡榻之上,梦醒之后在枕边得来,但不知此剑何名?” “此剑名为‘湛卢’,是大师欧冶子所造。当时越王铸剑五把,吴王寿梦听说之后就向越王索求。越王无奈,献其中三口给了吴王,便是‘鱼肠’、‘盘郢’、‘湛卢’。‘鱼肠’刺杀王僚,被阖闾函之不用;‘盘郢’做了胜玉的殉葬之物;吴国就独存这口‘湛卢’之剑了。” 昭王方知此剑为真,喜之不尽,但却不知凶吉:“寡人新得此剑,不知凶吉如何,请先生剖之。” “臣听说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合铸而成,是仁义之剑。吴王阖闾为了给亡女殉葬,坑杀万人,是无道也。因吴人悲怨,阖闾失道,所以‘湛卢’弃阖闾而去,不想今日却归了吾君。今此剑归楚,必定我楚国将国运绵远,倡炽不绝也!” 昭王大悦,便时常把‘湛卢’佩挂在身上,以为至宝之物。并下达诏命,宣示国人,认为是仁义之剑归楚,天降祥瑞。 但是吴王至从丢了‘湛卢’宝剑,派人四处查访下落。后来听说此剑被楚昭王所得,大怒。便令禁军逮捕了近侍者数十人。经过一番严刑拷打依然一无所获。阖闾怒道:“定是楚王派人收买了寡人的贴身侍卫,偷走了‘湛卢’之剑。既然如此,寡人必将报楚!” 阖闾下令,斩杀了自己身边的近侍有数十人之多,把有可能与此事沾上边的,有嫌疑的侍者一并杀之。 吴王升殿,宣布伐楚之事:“今楚王挑衅,盗我宝剑。令孙武为大将,伍员副之,伯嚭为先锋,领5万兵马讨伐楚国。”又遣使往越国,让越王允常发兵作为后援。 孙武与伍员、伯嚭三人受了阖闾之命,赶赴屯兵的巢县,与专毅汇合。起5万大军,分兵两路,一路由伯嚭率兵1万攻打楚国的六邑;自己率领一路兵马攻打楚国的潜邑。 那潜邑是楚国边关重镇,两国多次在这里交手,所以驻扎了重兵,略有1万守军,而六邑之地只有3千驻军。 当孙武的大军来到潜邑城外时,潜邑城早就做好了守城准备。楚军的潜邑守将叫着子远,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是死去的右司马远越的老部下。现在探马报吴军侵入,一边派快马报于郢都,一边积极守城御敌。 吴军安营扎寨之后,孙武与伍员商议道:“此次受君王之命出兵伐楚,很是仓促。在整个战略上并没有制定出一个清晰的作战计划和目标,在后勤支援和兵力的后续补充上都没做好准备。我是担心不能持久,成强弓之末,会半途而废的。” “那我们就选择速战速决。只要越国能派兵作为后援,我看还是大有可为。”伍员认为虽然这次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能得到越国的支持,应该有一定的收获。 “以我的估计,越王允常不一定会派兵相助,你想。越王一旦派兵,就站在了吴国一边,和吴国就成了盟友,也就是楚国的敌人。而越国和楚国还并没有完全绝交。对与越国来说,不会冒这样大的风险。” 话虽这样说,但吴王的命令在此,也只能去执行。孙武和伍员绕着潜邑转了一圈,看了看地形。见楚军防守成阵,有板有眼,便知这守将子远颇为知兵。 孙武令全军开始准备攻城,那楚军站在城楼高处,一是用长戈长矛刺杀攀城的吴兵,二是用檑木、石块不知砸死了多少城下的后续部队。虽然孙武手里有4万雄兵,但在潜邑1万守军的抵抗下,也难得捡到便宜。 一连三天,城下吴军死伤无数,而潜邑之城却巍然不动。 二将见潜邑守军勇猛,不能硬攻,只能智取。孙武便传令三军,撤回攻城部队,在城外扎下营寨,另图他策。 孙武与伍员计议道:“敌军占着有利地形,我军伤亡不小,但见效甚微,我有一计,可以试之。” 伍员也深知这样强攻有些不利,看孙武有何良策。 “如果我们久攻潜邑不下,而楚军增援的部队赶到,我军将腹背受敌,所以在楚军赶来之时,我们一定要拿下潜邑!这潜邑的四道城门,我们在攻城的时候并没有侧重。而我的计划就是,以很少的一部分兵力在其他三道城门佯装攻城,把主要兵力、攻城器械聚集到正门,作为主攻方向。只要此门攻破,潜邑就在手中了。” 伍员认为此计可行,便令专毅领着主力部队,集合抛车,弓弩攻打潜邑城正门。而其它三门只派些散兵鼓噪呐喊,佯装攻城而已。 那楚军还是在四道城门处平均布兵防守,可是吴军其它三门只是佯攻,牵制住楚军兵力,在潜邑的正门,吴军集结了上万的攻城部队,填土踏平护城河,架云梯而上,那抛石车和弓箭手作为掩护,密密麻麻的云梯上,不断有吴军爬上了城楼。 震天的喊杀声不绝于耳,城墙上吴军攻城士兵的尸体不时凌空落下,而更多的吴兵却涌入了城楼。随之,那撞击的城门被吴军打开,潮水般的吴军蜂拥而入。 子远见城破,伏剑自刎而亡。 攻破潜邑之后,孙武令伍员领兵1万去增援六邑。伍员有些疑惑,因为六邑也就区区3千兵马,而伯嚭可是带着1万吴兵,再说六邑是个小城,1万吴军攻下六邑并不困难。 孙武道:“六邑已经被伯嚭攻下,但楚国派沈尹戍为将,号称8万大军,来救援潜邑和六邑。伯嚭1万人马,岂能抵挡?所以你率1万兵马去助守,让六邑和潜邑成相互呼应之势。如楚军攻六邑,我便率军救援;如楚军攻潜邑,你便率军救援;如楚军分兵攻打,我便分兵对敌。总之要守住好不容易攻下的这两座城池。” 伍员领命,率着1万兵马和伯嚭在六邑聚齐。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吴楚春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吴楚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吴楚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吴楚春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