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纵鲸入海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吴楚春秋第一百七十章 纵鲸入海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吴王下朝之后,却径直回到了郑旦的宫室。自从生病以来,吴王就在王后的正宫养病,而郑旦虽然也探视了几次吴王,但吴王毕竟在病重之时,也只是潦草相见了数次而已。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吴王没法面对她。自己曾经在郑旦面前许诺过,让勾践君臣返国。后来由于伍员的一番说辞,引经据典,说服了吴王准备诛杀勾践,这一改变了主意,所以吴王不好直面郑旦。 却不想在这个当口,吴王染病,经历过勾践的尝粪辨病,吴王又改变了主意,要赦免勾践。这个决定,自然可以讨好心上人。所以吴王下朝,就直奔了郑旦的寝宫而来。 郑旦也知吴王病愈,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出来迎接吴王。 数月没见,二人自是情意绵绵。吴王牵着郑旦温润如玉的小手,问道:“这多日不见,爱姬想念寡人否?” 郑旦面色如花,依偎在吴王之怀,撒娇道:“臣妾以为大王早就忘记了臣妾。” 吴王哈哈一笑道:“胡说!寡人无日不想着爱姬。没有爱姬的日子,真是无味得很。” “臣妾听说越王为大王尝粪辨病,可是真的吗?” 吴王点头道:“怎么不是真的!此事说来也怪,自从勾践为寡人辨病以来,真是按着他说的日子寡人的病势便逐渐好转起来,到了壬申日,基本也病愈了。” “也许是越王精通医理,所以他能够准确地为大王辨病罢了。” 吴王叹道:“勾践能够如此相待寡人,真是忠心可悯!天下之大,何人能够及此?经过寡人的深思熟虑,今日寡人要告诉爱姬一个好消息。” 郑旦佯装不知,睨着一双美目,道:“大王要告诉臣妾什么好消息呢?大王病愈,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寡人已经决定,让勾践君臣返国。这次寡人是认真的。” 郑旦幽幽叹道:“臣妾作为越女,可眼里只有大王。大王虽然是一番好意,但是相国那里,大王又该如何应对?此事不会再生变故罢?” 吴王恨恨道:“这次寡人打定了主意。寡人今日已经在朝堂之上,在众臣面前宣布了这个决定。难道这个老匹夫还想寡人在群臣面前食言么?” “大王已经在朝堂上宣布了?常言道君无戏言,大王自然不能在大臣们面前食言的。” “如果这个老匹夫继续冥顽不化,寡人可不会再给他面子的。” 郑旦见此事已妥,更是拿出全身解数,承欢于吴王,自是久旱甘霖,尽享鱼水之乐。 第二日早朝,群臣上殿。 晨钟一响,大臣们鱼贯而入。伍员居于百官之首。只见他并没有穿上绛红的相国官服,却一身铜盔金甲,面色冷峻,神色凝重。 文武百官无不面面相觑,作为百官之首的相国。只有在君王诏命下,作为全军统帅时才会身着戎装。现在并无战事,也没有听说吴王让相国领兵啊?百官百思不解,只是心里犯嘀咕而已,也并不敢乱问。 众臣分列两旁,吴王上殿,瞄了众臣一眼。见伍员身披坚甲临朝,自然诧异不已。 吴王怪而问道:“老相国如此装扮,难道是要带兵出征否?但吾国四海承平,国境安然,并无战事,相国何意耶?” 伍员出班奏道:“虽然吴国暂时无事。但老臣以为,不上十年,吴国将会面临生存危机,老臣未雨绸缪,只得重新披上战袍。为大王谋百世基业!” 吴王知伍员反对自己赦免勾践,自然有所说辞,但怫然不悦道:“相国昨日拂袖而去,目无寡人,今日又欲如何?” “大王赦免勾践,是为自己埋下祸根,纵鲸入海。他日勾践返国,必定复今日之仇,大王不斩草除根,老臣只好早做准备,灭了越国,以定南疆。” “勾践乃是仁厚之人,今日寡人赦免了他,他自会感恩图报,定无复仇之怨,相国多虑了。” “非也!老臣观勾践之为人,用心良苦,能忍难忍之事,表面上对大王甚是恭顺,其实心怀虎狼之心。现在他是瓮中之鳖,所以才会伪装成一只绵羊,大王不要被他的伪装迷惑了。” 吴王面有讥诮之色,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通过寡人的观察,勾践非相国所说的那种人。至少他懂得人臣之礼,知道仁厚待人。” 伍员见吴王如此袒护勾践,便急道:“大王以客礼相待勾践,是忘仇也!大王今日爱他的阿谀之辞,不虑后日之患,弃忠直而听谗言,溺小仁而养大仇,不智不明,请大王三思!” 吴王听后面皮紫涨起来,悻悻道:“寡人卧病数月,相国无一好言相慰,不理不问,是相国不忠也!寡人之疾,数月不愈,相国没有寻一良医诊视,也没有找半根良药相送,是不仁也!为臣者不忠不仁,要他何用?” 伍员听后大怒,道:“人之疾病与家国天下,孰轻孰重?大王之疾,自有太医看视,而大王之天下,老夫岂能袖手不顾!” 吴王亦怒:“寡人之天下,非相国之天下!相国不忠不仁,反之,看看勾践:他弃家离国,千里迢迢入吴为臣,恭顺有礼,献其财帛,自愿为奴,是其忠;寡人有疾,亲为尝粪,毫无怨望之心,是其仁;寡人如果依照相国的意见,诛杀这样的仁德之君,皇天将不佑寡人也!” 伍员不由得痛心疾首,见吴王固执己见,叹道:“大王没有认真思量这个道理:猛虎束身收势,是为突袭做好准备,是将有所取。一个人忍辱负重,是将有所图。勾践表面上为大王尝粪,实际上是想食大王之心。大王若不察,必定中其奸谋,吴国将为大王今日这个决定,遭到灭顶之灾!” 吴王挥袖道:“相国不必再言,寡人之意已决,退下罢!” 伍员见吴王不听自己之谏,只得郁郁而退。 伍员出朝,见吴宫那巍峨的宫墙,高大的木柱上,金色的图腾灼灼生辉,不由得长叹一声道:“大厦将倾乎?吴国的国运将终乎?” 转眼到了第三日,一早,吴王的车驾便往蛇门而来。勾践、范蠡还有凤仪早在蛇门前等候。见吴王一到,勾践三人便跪伏于地,候吴王下车。 吴国的百官也环侍四周,遵照吴王的命令,为勾践君臣送行。但人群中,自然没有相国伍员。 吴王下车,走到勾践之前,双手扶起,对勾践道:“贤君请起,今日寡人相送,请贤君忘了昔日吾国之怨,而记住寡人今日之恩。冤冤相报何时了?吴越一家,乃寡人之愿也!” 勾践涕泣道:“臣回归南疆,将永为大王属国。吴越一家,从勾践而始。大王赦免了臣的罪孽,臣岂不感恩图报?” 吴王转身对易旺道:“拿酒来!” 吴王亲自端酒一爵,递给勾践道:“贤君饮下此爵,从此吴越一家。” 勾践躬身接过,再三稽首道:“大王哀孤穷之士,准许臣生还故国,臣当生生世世,竭力报效。今日臣当立誓:苍天在上,实鉴臣心,如若负吴,皇天不佑!” 吴王道:“君子一言为定,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贤君请行罢!” 勾践再拜称谢,流涕满面,有依依不舍之状。 吴王亲自扶勾践登车,然后凤仪和范蠡也过来拜谢过吴王,君臣三人登车,由范蠡御马,勾践的车驾便徐徐驰离蛇门,往南方而去。 按照吴王的吩咐,由王孙雄率一百骑兵卫队,送勾践于吴越边境之上。 这是一驾驷马之车,完全是按照诸侯王的标准配备的。夏日的阳光照在车辕上,投下一路欢快的影子。离开了蛇门,范蠡扬鞭疾行,身后姑苏城的轮廓渐渐模糊起来。 勾践掩藏着心内的狂喜,想着三年来的辛酸苦楚,今日能够脱离樊笼,那个熟悉的国度,属于自己的家园,一步一步的接近,那是一种怎样的兴奋呢? 那个曾经的国度,我回——来——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吴楚春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吴楚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吴楚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吴楚春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