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暗中谋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吴楚春秋第一百七十六章 暗中谋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相府,书厢里一灯如豆。房间里的昏暗,似乎刻意要隐藏什么。 “老夫刚刚获知消息,齐景公已经咽气了!”似乎是相国伍员的声调。 “什么?大王命下官征伐陈国,宜速战速决,就是要为伐齐早做准备。如果景公一亡,大王但知消息,说不定大王会改变主意,转而攻齐。”这自然是王孙骆的声气。 “景公废长立幼,乃是取祸之道。老夫看这齐国,哎!……但是老夫还是有把握谏阻大王用兵于齐。如今老夫虽被大王所憎恶,但同时开罪陈国、楚国和齐国,大王还不至于如此轻狂,这一点将军不必多虑。” ...... 半日的沉寂,几案上的油灯不时灯花一溅,把橘黄色的灯影震得七晃八跳,两座雕像般的影子便在墙上摇动了几下。 “小将奉命伐陈,而陈国依附楚国。我出兵相攻,楚必然相救,如之奈何?” “君命不可违,大王命将军伐陈,宜速战速决。老夫以为,伐陈也未尝不可,难就难在这‘速战速决’四字上。” “所以小将来向相国请教,如何应对楚国的救援?” 伍员不禁一笑,道:“将军的以逸待劳之计,已是上策。我军在鹿城集结,按兵不动,楚国摸不清我军的意图,岂敢贸然行动?只是,老夫以为这次伐陈,将军难有收获罢了。” “如此一来,大王岂不怪罪小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王轻言用兵,穷兵黩武,老夫担心得紧呐!吾国之民很久都没能得到休养生息了,这是败家的前兆!大王不知道先君创业的艰难,老夫担心,大王会把先君留下的这点家底,给折腾光啦!” 王孙骆低着头,半日方叹道:“是啊!曾经之时。先君靠的是用兵立威,然后怀德。却强楚、败南越。大王志大,欲称霸中原,得以超过先君的功绩。但大王用兵不息。岂是长久之计?” “将军与老夫不谋而合。所以,老夫以为,将军率军到鹿城驻扎,虚与委蛇,不可主动出兵。楚王知我军伐陈,一定会北上救援,将军只可防楚,不可攻陈!” 王孙骆点头道:“是啊,我们西边的战略压力太大了!楚国是老牌的强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非我吴国可比!吴楚又是世仇,先君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多年,最后把握时机,才有郢都之胜。现在的楚国已经完全恢复了国力,有能力与我抗衡;如果北面再和齐国生些事端。吴国独木难支。一旦再生出些别的意外,吴国就会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也是老夫担心的!老夫欲与齐国结为联盟之国,然后再寻机图霸。而大王心急,想来个各个击破。但是凭借我们的国力,岂能办到?” 王孙骆思忖半晌,点点头:“请相国放心,小将已经有了主意。一旦大王催迫得有些紧了。还望相国……” “老夫明白。只是老夫的心病未除,就怕一旦成为心腹大患,那时就来不及了。将军请想想,老夫年过七旬,还能苟活几日?所以此患不除,老夫死不瞑目!” “相国可说的是越人?” “老夫听说越王勾践还国之后。吃饭不设两种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着两种以上的颜色,粗布素服,轻车简从;病者相问,死者相吊;他要做什么呢?他要忍辱复仇!他要报仇!”伍员提高了声调,有些气急败坏。 “可是大王呢?被勾践君臣的忍辱负重蒙在鼓里。加上伯嚭被越人收买。为越人说话。朝中大臣们又被越国的恭顺所蒙蔽。另外,越人的财物布帛供奉不绝,就像不断注入血脉的麻醉剂,有谁还会怀疑勾践的狼子野心呢?!” 王孙骆不想绕到越国人的问题上,这并不是自己此行的目的。 “小将来见相国,是担心楚国人的反应。毕竟楚昭王经过十余年的励精图治,楚国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强盛国力。这次吴军伐陈,正是楚国用兵的好机会。如果昭王决定利用支援陈国作为借口,与吾军一战,那么,吴楚又将面临再次的两虎相斗!” 伍员沉吟道:“前线一有风吹草动,请将军及时相报!老夫将上奏吴王,请大王早作准备。” 不一阵,那盏豆灯一灭,只听得萧瑟的寒风拂过,这早春的夜晚,空余几声鸦鸣。 当王孙骆率领5万大军不紧不慢地赶到鹿城之时,陈国早已获知吴军伐陈的消息。陈湣公快马报之楚国昭王,请求楚国出兵支援。 ※※※※※※※※※※※※※※※※※※※※※※※※※※※※※※ 楚国的北方重镇,地处中原的咽喉,也是楚国出兵中原的重要通道——城父。 在城父的东大街,有一座巍峨的楼宇。这里曾经是城父的行辕,城父司马的驻地。此时却有成千上万的士卒,在城父驻扎下来。而这座行辕,成为了昭王的临时行宫。 穿过正厅,过了回廊,便是一座精致的木质小院。与大殿的粘土红墙不同,这座木质小院,显得更加古朴温暖。从那敞开的木格窗户里,不时有连续、尖利的咳嗽之声传来。 这里,像是一座小巧独立的后室。 这座院落东首的一间房内,有数人垂首立于榻前。这间卧室并不很大,长宽都不过十余步,被这几人一挤,室内更显得拥塞不堪。 昭王斜靠在木榻之上,两名侍女双双扶住臂膀。昭王的面色赤红,头昏脑涨,这些天高热不退,眼窝也深陷了下来。 从郢都出兵不过一月,刚到城父,自己本欲率军亲征,通过出兵救陈,好好和吴国之军交交手,重振楚国的国威、军威。自己韬光养晦十余年,该是发声的时候了。楚国应该恢复自己作为强国的地位,只要能够打败吴国,楚国就会回到正常的诸侯秩序中。 昭王望了众臣一眼,虽然萎靡无助,但是自己的大事没了,楚国不能因为自己而生变乱。面前这些不是兄弟就是几个心腹之臣,没有什么可以保密的。 “寡人此次出师,本欲大展宏图。无奈今日病入膏肓,寡人须得在自己还明白时,把后事做些交代。” 众臣听后,无不涕泣。子期劝道:“大王年不过三旬有余,正值壮年,虽身染小恙,哪里就到了这一步了?” 昭王喘息了片刻,吃力地摆摆手道: “寡人对自己的身体是了解的,王兄不必宽寡人之心。太史呢?他来了么?” “臣在!” “依太史前日之言,寡人染病得祸,乃是河神作祟。按太史之意,何策可以破之?” “河神降罪,乃因天象而起。大王欲脱此祸,只要向河神祷告,就可以把这个祸患转嫁到大臣或是将相的身上,大王就可以痊愈了。”太史道。 昭王叹道:“将相和大臣就如寡人的兄弟手足,今天就算能把祸患转嫁到他们身上,寡人岂能心安?再说病患起于五脏六腑,岂可转嫁于人?” 昭王顿了片刻,望着子期道:“王兄,如果寡人出了意外,楚君之位,王兄必当担此大任!” 于是昭王罢祭祷河神之议,这位三十四岁的君主,要把楚国交到谁的手上?自己的长子熊章,年不及弱冠。对于昭王来说,自己年幼为君,历经了多少的艰难,才最终亲政。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楚国也需要一个更加成熟的君主,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方针国策,把楚国带向更加强盛的道路。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吴楚春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吴楚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吴楚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吴楚春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