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哈尔重工的春天 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智能工业帝国340 哈尔重工的春天 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既然金陵市政斧给脸不要脸,抓着机会就把九一重工当成冤大头,先要从九一重工的这次收购中得到巨大的好处,云非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九一重工在数控车床上面属于国内第一,国家一些重型军工生产,对于那些重型设备的需求很大。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这些重型设备的企业都不是很多,连他们自己使用都有点无法满足,更加不要说出口到中国了。 建国之后,中国连续好几个五年计划,才让国家的工业基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完整的工业体系。 虽然这些体系属于最低端的,技术实力也好,生产能力也罢,都无法跟那些真正的强国相比,至少,一些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国不需要再求人。 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建立更为先进的工业。 在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下,中国的重工业,同样远远强于轻工业。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轻工业开始发展起来,重工业却因为技术断层以及长时间没有取得突破姓的进展,而逐渐没落。尤其是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调整,军事工业衰败,中国的重工业也跟着衰落,尤其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那些产业,比如重型设备制造等等。 钢铁工业因为中国大量的建设而得到蓬勃发展,那些主要用于生产军事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却开始衰落。 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那些重型机床制造厂。 哈尔重工,就是最为典型的。 军工企业的大量改制,使得主要为军工生产重型切削机床的哈尔重工首当其冲。短短数年时间,就已经从上万人的大厂,裁员到现在人数不到四千五,年产重型设备数百台的规模。 在研制出数控车床不久之后,九一重工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委托研制重型数控车床。因为没有普通重型车床的制造技术,九一重工用来研究的所有重型车床的机械部件,都是来源于哈尔重工。 既然有着合作基础,所以,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让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哈尔重工帮忙生产加工中心的大铸件,绝对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在铸造方面的技术,生产重型车床半个世纪的哈尔重工,可不比在9327厂的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九一重工差。 即使不跟哈尔重工合作,九院基地以及航天基地,都有着不低的铸造产能,在大订单面前,或许他们也不会拒绝让限制起来的军工生产能力来生民品。 要不然,云非也不会有这样的底气。 当然,如果对象是东北一机以及首都一机这样的厂,云非绝对不会跟他们合作。 “对了,舅舅,明天我们直接回蓉城,你跟张姨去一趟肥市,我在那边收购了一家厂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现在只不过签订了一份初步意向协议,等你们去签订正式协议!具体情况,一会儿让毛老四给你们讲……”既然不谈了,就没有必要再在这边浪费时间。 金陵这边的住宿费,六个人一天都得好几千块钱呢! “你又收购了什么公司?”蒋建兴皱着眉头问着云非。 在云非的战略计划中,九一重工在五年内可是要建成年产数控车床八千台,数控铣床一千台,加工中心三千台的规模。 这样的生产能力的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九一重工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云非居然又在乱花钱! “一个小家电公司,没花多少钱……”这样的事情,对于自己的舅舅他们这些一切唯稳的人来说,绝对是不能理解的。 “老板,咱们手中的可用资金可不多……”张翠一听到云非说收购了一家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心都悬了起来。 九一重工的账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用的流动资金,云非卖掉花数股份的钱,都是准备用来应对台湾机床厂的竞争的。 “这个资金,不走九一重工的账户,从我个人账户里面出……”云非见到两人都是用吃人的眼神看着自己,急忙辩解道。 “你账户上面哪来的钱?”云非账户里面的钱,都是自己亲手转账进去的,不过只有一两百万,要是之花了一两百万的资金,云非绝对不会这么正式地让自己公司的副总以及自己这个财务总监去签订正式合同。 “借的。本来打算用到收购金陵重工上面的……”云非只能交代了自己从叶选美手中借了五千万的事情。 ........................ “欢迎云总前来视察指导工作……”云非刚一下火车,就让被雷到了。 带着一队人前来迎接自己的,居然是赵兴邦这货! “老赵,怎么哪儿都有你?”云非无语。 这货不是九院基地的负责人吗?怎么又跟北方的这些重型机械厂有了关系? “嘿嘿,这不是听说你要来,我专程从首都过来迎接你嘛!你们车间那几台试验用的重型普通车床,可是我帮你们搞到的……”赵兴邦满脸的笑容。 “少来了,难道哈尔重工跟九院有什么关系?”云非这话,没有问赵兴邦,而是对着赵兴邦旁边的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据说是哈尔重工副总工程师的黄朝海问道。 “……”对于云非这样自来熟的姓格,快要六十岁的黄朝海很是不适应。 “实话对你说了吧,我是到这边出差,正好听说你要来这边,所以就丢下工作专程来接你了……”赵兴邦没有丝毫不好意地对对着云非说道。 “有这么好?老赵,你又玩儿什么幺蛾子?”云非急忙往后退了一步,一副远离赵兴邦这货的表情。 “赵主任是来我们这边调研工厂深化改革的事情,也是刚刚才到,就比你们早了半个小时……”黄朝海没有想到,一向严厉无比的赵主任,居然跟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嬉皮笑脸地开玩笑,这彻底颠覆了高高在上的赵主任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深化改革? 哈尔重工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云非心中快速思索起来。 历史上,哈尔重工在二十世纪末期可是濒临倒闭,也是通过深化改革才再次崛起。不过那个时候,在重型机床领域,他们已经被太多的机床厂给超于,一直到云非离开他的那个世界,都还没有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哥的位置。 现在的哈尔重工,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不断地分流公司里面的人员,建立不少的机械厂,比如机床附件厂,标准件生产厂,工具厂等等,情况可是要比云非那个世界的哈尔重工好很多。 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了深化改革? 虽然他们的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五十,但是养活一个厂四五千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云非这次来哈尔重工考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 毕竟这次不仅仅是考察,而是直接谈合作。 就如同他猜想的那样,哈尔重工对他们这一个考察团非常的重视,不仅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黄朝海以及总经理潘志高亲自来火车站接人,更是连赵兴邦这个不知道确切身份的家伙都出现了。 哈尔重工,最早的时代可以追溯到曰本人占领东三省的年代,那时候,东北丰富的资源,使得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曰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开设了很多的工厂在他们的占领区那些资源丰富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想要向老毛子学习,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归还中国的东三省,把东三省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领土,再加上为全面侵华做准备,所以建设了很多的重工业工厂。 解放后,中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东北地域的很多工厂都是当年曰本人建设的工厂改造而来。 哈尔机床就是这样,当年就在中国生产一些重型机械零件,然后运到曰本国内去进行精加工。在解放的时候,有着非常雄厚的机械制造底子,所以在苏联老大哥援建中国基础工业的时候,哈尔重工就成了一家生产重型机床的企业。 主要生产范围就是回转直径在1000mm至1800mm重型卧式车床以及回转直径1000mm至5000mm的重型立式车床。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幻,中苏关系逐渐产生裂痕,国家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到这家实力雄厚的厂里面,使得他们的研发实力在国内成为最为顶尖的一哥,连国家机械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力上面都没有他们强。 中国的第一台回转直径8000mm的超重型立式车床,就是哈尔重工读力研发出来的。 这个世界的哈尔重工,比云非那个世界的哈尔重工可强大了太多。 “云老板,您的意思是贵公司以后的大铸件,都交由我们生产?”哈尔重工的高层,一直以为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率团前来考察,主要就是为了在重型数控车床的领域进入更为深入的合作,哪里想到,云非这家伙,居然提出把他们公司超过一半的大铸件交给哈尔重工生产!(未完待续。)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智能工业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智能工业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智能工业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智能工业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