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设备上不能小家子气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智能工业帝国806 设备上不能小家子气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果城叶轮厂,是国内的第一家专业的叶轮生产厂,虽然目前才刚刚开始建设完成,还没有正式投产,就连试生产都还没有开始,哈汽、东汽等汽轮机生产厂这些叶轮一直都是靠着进口的中国厂家,早就盼望着国内能够有一家专业的叶轮生产厂来配套。 叶轮,不仅对于生产材料要求高,对于加工工艺要求更加高,这是属于复杂的三维曲面加工,而且是要求每道工序一次加工成型。 不是一面一次加工成型,而是两面在一次加工成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精度。 这就对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九一重工生产的四轴加工中心填补了国内市场国产高端设备的空白,在叶轮这样的复杂三维曲面的加工上,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然,四轴加工中心加工叶轮,加工起来还是比较勉强。 “九一研究院那边的五轴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四轴加工中心生产这些扭曲的三维曲面还是有点勉强呐……”实验室没有建设好,云非也就懒得去那边看了。 而且,现在也都是对材料做一些简单的理化分析以及冲击、拉伸试验,对于加工出来的成品检测手段都是不齐全的。即使去实验室,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不了个什么,在九一材料他已经看的太多了。 索性几人就去了机械加工车间。 这是云非起家的行业,目前他在这个行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加工技术实力之雄厚,加工设备之齐全,加工工艺之精准,在整个全国范围内都是公认第一的。 现在就连一些大型的老牌国营工厂,很多新产品的加工都是丢到了欣凯兴,没有完成技术设备更新的国营军工厂大大多数的零件也是交给欣凯兴代加工。 而且,机械加工的手段以及精度跟九一重工生产的数控机床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要九一重工生产出什么新产品,第一个用户就是欣凯兴。 国内很多的机械公司到欣凯兴去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加工手段,基本上算是一个九一重工以及北方重工的大型加工展示的样板工厂。 加工模式的选择,加工设备的使用范围规定,各种参数的选定,人员配备什么的。在整个中国都是最为先进的,因为从一开始云非就提出,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 而欣凯兴的管理成本,确实是非常低的。 要不然,欣凯兴的机械加工业务。也不可能有着这样高的利润。 “五轴确实是最为适合叶轮这些复杂群面零件的加工的,不过目前的加工精度还是比较差,数控系统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如果用于一些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复杂零件的生产,没有问题,不过那样一来,这设备的成本就太高了。遇到一些高难度的零件的加工,只能用来开粗(粗加工)……”云非叹了一口气。 叶轮这样的属于螺旋扭曲三维曲面的加工,四轴加工中心的加工,主要就是靠着旋转的第四轴,也就是b轴在加工的时候跟主轴z轴及工作台上的x/y保持联动,从而使得每一个加工点都是跟主轴保持垂直状态,就形成三轴加工中心加工平面那样的加工状态。 这样一来,加工出来的表面就比较光滑。不像是用三轴加工中心加工这种复杂的零件那样,采用的只是无限趋近于实际理论曲面的位置,而不是完全能够加工出设计的那条曲面。 这样一来,加工精度就完全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四轴同样是这样。 不过在加工过程中比三轴加工中心加工的残留要少很多,而那个加工出来的轨迹也更加趋近于设计的理论形状。五轴加工中心同样无法完全实现加工轨迹跟理论设计轨迹的重叠。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在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中,进行这些曲面铣削精加工的球头铣刀最为中心的那一点。也就是理论加工点的线速度是无线趋近于零的…… 这就注定了无法完全达到理论设计的要求。 “德国那边的德克公司五轴五联动的加工中心,报价四千六百万一台,谈不下来了……”云非很少管欣凯兴的事情,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王庆丰也很少打扰云非。不会用欣凯兴的这些琐事去烦他。 但是五轴加工中心,是欣凯兴最为需要的。 国内目前能够很容易买到的那些小型五轴的木工机,价格贵不说,精度也不是很高。 “这么贵?”云非皱起眉头。 九一研究院研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初步估计市场定价在一千八百万到两千二百万之间,生产成本也不到五百万,主要就是研发成本以及技术成本。 国外的那些成本即使高,也不可能高的太多。 这些孙子太狠了! 不过想想也是,谁叫中国生产不出来? 一旦九一重工的五轴出现在市场上,他们的降价这是可以预见的。而且不像是其他行业降价都是一点一点地降,一旦九一重工的技术参数以及性能跟国外的产不多,他们降价的幅度那将会是以千万计数。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这些设备虽然不会比国内高上多少,但是那价格也是非常让人咂舌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外有着大批量的高精度复杂零件加工丢到中国的代工厂来加工的原因。 一台设备数千万,哪怕可以使用三十年,一年也得数十万的设备成本,加上人工远远高于中国,价格即使报很高,也不会有太大的利润。 中国廉价的人力成本使得国内的加工成本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三。当然,一些进口的顶级设备的加工成本那是远远高于国外的。不过这些设备,都是用于中国的军工企业,根本就不会接受国外的加工订单。 “不仅贵,而且质量上也没法跟他们出口到美国以及他们在欧洲使用的高。给我们的价格,比欧美市场上的价格高了将近一百二十万美元……”采购德克的五轴五联动加工中心,这是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定下的战略计划。不过云非预算的设备采购费用只有三千六百万到四千万之间。 按照这个价格,即使买回来,欣凯兴也会在这上面出现巨额亏损。 五轴五联动加工中心的加工费用大概在每个小时一千二到一千五,即使二十小时不停机,不出任何意外,抛开各种成本,一年也不过千万的利润。但是这是在业务饱满的情况系。 平均下来,一年能够有六百万的利润,那就已经不错了。 四千六百万,要七年时间才能够完全把设备的成本挣回来,那时候,设备的精度已经下降。必须再次更换新的设备…… 这就相当于给卖设备的人打工。 这样的事情,云凯会干么? 机械加工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数控加工中心必须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内把设备款给挣回来,不然就算是亏损。欣凯兴从九一重工拿的数控设备,目前基本上都是本着这个原则来的。 差不多两年时间不到就能够把设备款给挣回来,要不然也不可能发展的这样迅速。 “那就不要买了。再过段时间,等到研究院那边的五轴加工中心的质量稳定下来。先弄两台出来。”云非咬着牙说道。 就当生产这些还没有完全定型的五轴加工中心进行生产试验吧。 “这里面这些仿形铣床你从哪里搞回来的?这不是浪费钱么!”看到因为设备没有到位而显得空旷的机械加工车间里面的用指示牌写着粗加工区域的地方居然有着十多台的仿形铣床,云凯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王庆丰这家伙那种收集国营厂二手设备的毛病又犯了! “用来开粗呗,这是首都一机的一批卖不出去的设备,四万三一台,我找人捣腾了一下,做上一套工装,用来进行粗加工完全没有问题……”王庆丰很是得意。 “我去……”云非恨不得一脚踢死他。 欣凯兴最早的一批三轴加工中心生产精度已经开始下降,用到这边来不是正合适么? 这孙子居然还没有转变他以前在国营厂的时候留下的那种使用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成本比数控设备更低的毛病…… “没事。这个只是用来进行粗加工,花都那边换下来的那批友佳的加工中心用来进行半精加工,四轴进行精加工……”王庆丰见到云非的脸色边了,顿时尴尬地解释道。 这些仿形铣床的价格虽然要十台才能够赶上一台加工中心,但是人工远远比加工中心高十倍以上,普通铣床的技术工人比起那些只需要初中文化程度,不是傻子的人都可以操机的加工中心操机人员的工资可是贵了一两倍!而且这个效率也是没法比的。 “你说你让我说你什么好?老王。咱们搞加工的,不能够只凭借着眼前这点利益。随着国内的数控机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低,技术性能也越来越好。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微利时代,要是不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没有利润的时候,咱们怎么应对?”云非没有骂王庆丰,而是语重心长对着他说道。 就如同他是一个老人,而王庆丰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 这样的场景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云非不觉得奇怪,他身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就连被他教训的人本身也不觉得奇怪。 这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所以,即使李璐在年龄上比他大了快十岁,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李璐也没有绝得有自己比云非大了这么多而有什么压力。 云非能够有今天,可以说王庆丰是最大的功臣。 当年要不是王庆丰给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年轻人绝对的权利,云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军方勾搭上,提出三轴加工中心加装pmc控制模块驱动下的回转工作台形成简易的四轴加工中心,解决掉了军方最大的难题,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入高层的视线,然后吸引到老爷子参观花数以及欣凯兴。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老爷子才逐渐开始对这个还是一个孩子的年轻人青睐有加,觉得他是整个中国数控机床的未来。 确实,云凯也没有让老爷子失望。 国家投入了无数亿搞了十多年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的数控机床,这小子短短数年时间就把那些搞了十多年快二十年的国家科研院所以及一些大型国有机床厂给远远地甩开,使得那些被他狠狠地打了脸的国营工厂的领导们不得不下狠心在研究上面投入,奋起直追。 这是任何国家领导人都乐意看到的。 一个国家要想保证安全,就必须有着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研发能力,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能力很是庞大,但是在高精尖端行业,以及科研技术方面,根本就不行。 中国属于制造大国,但是绝对不是制造强国。 要想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在尖端领域有着庞大的技术实力。 机床乃是工业之母。 而数控机床更是机床的最为典型的代表,要想发展这个行业,整个工业体系都必须协调发展。材料、工艺、制造、设计、设备、电子、电气、液压与气动、自动控制等等领域,却一样都不行。 “库房的规模还有点小,弄一些货架吧,既然咱们要成为专业的叶轮厂,就必须把眼光放长远。布局就得大气,不能够太小家子气……”叶轮的生产工序很多,加工工期很长,必须要有着足够大的地盘来摆放各个工序的半成品。 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工厂。 按照目前的投资规模,整个工厂就是算上研究人员,人数也不会超过四百,而一线生产工人更是只有一百多号。 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技术研究人员。 在云非的计划中,本科生只能当学徒,研究生勉强能够当技术员,博士以上学历的才能够当研究人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智能工业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智能工业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智能工业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智能工业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