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九章:满江红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二百九十九章:满江红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三十二岁就能够独立统领大军,与外族和伪军进行中原大战,最后以小胜多,收服襄阳六郡,并藉此被朝廷封赏为节度使,登上一个武将的巅峰位置。 这样一种经历和际遇,无论是在古今中外,都是极为罕见和显赫的。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正常的心理反应都应该会有些骄傲和自满,又或者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岳飞居然不喜反怒。 在建节后的一个月,岳飞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就是流芳百世,人人传颂,鼓励了无数汉人子弟保家卫国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满江红》在后世已经有很多的解读了。但是,里面还有很多的谜团,值得后人去思考和发掘。 这首词的第一个字就是怒,而且是怒发冲冠。冲冠之怒已经算是怒中之最,怒不可恕了,为什么是这样子? 岳飞的家人都在后方,按理说岳飞对金兵应该没有太深刻的切肤之痛;而且岳飞如今正是功成名就之时,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刻有这种怒意呢? 这首词的格局高远,意气昂扬。借用天朝毛太祖的一句诗句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样的文字和意境,又怎可能是一个普通农民出身,“自列校拔起”的南宋的新晋将领所能够撰写出来。 另外一点,这首词下半阕的第一句也很有意思:“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用古代语文的角度,此句对仗不工。靖康是年号,应该对应个人名或者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对得有点儿牵强了。 岳飞在这里是不是也别有所指?指的是国恨家仇的双重仇恨:是为臣之恨,君主被虏,是为子之恨,生父被囚。 这一句句的原稿也或许是:“君父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仗虽然工整,但因痕迹太明显,才该成了靖康耻。 还有一点,岳飞在词里用了贺兰山这个地名。说明了他的志向远远不止收复宋朝的失地,打败金兵而已。而且要继承汉唐的疆土,连西夏国也要灭掉。 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垮亚欧两洲的大帝国? 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 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国了。 ...... 以上的种种假设并不是无稽之谈。在距离岳飞建节的若干年后,有一位当朝宰相把岳飞的种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收录成册,献给高宗皇帝。 这位当朝宰相当然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秦桧秦大人。 ............................. 无论如何,岳飞如今已经是南宋小朝廷最当红的人物,是高宗小皇帝眼中的香饽饽,受到高宗皇帝和群臣的器重。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岳飞的荣光是建立在伪齐皇帝刘豫的痛苦之上。 刘豫在短短几个月内,连败数场,不但人员物资损失惨重,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金人眼中的形象降低了不少。 女真人为什么要扶持大齐这个傀儡政权? 在金宋两国之间建立一个缓冲的地带,让金兵能够专一用兵而无后顾之忧,此其一也。 让刘豫组织一个汉人的政权,实施以汉治汉,减低汉人反抗金人入侵的动力,此其二也。 其三、让伪齐筹备粮饷,替金国提供军费。 而由于伪齐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刘豫的价值不断下降,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刘豫的皇帝梦也就到头了。 ...... 就在刘豫心急如焚,彷徨不可终日的时候,有一个叫罗诱的大臣给他上递了一道奏章,刘豫打开一看,哪里是奏章,简直是救命的良策。 罗诱在奏章的最上面写了三个字:《南征议》。 这份《南征议》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中有以下记载: “...若假兵五万下两淮,南逐五百里,则吴、越又将弃而失之,货财、子女,不求自得。然后挥金国贤王或由德者,立为淮王,王盱眙,使山东唇齿之势成,晏然无南顾之忧,则两河自定矣。青、冀之地,古称上土,耕桑以时,富庶可待,则宋之微赂,又何足较其得失...” 这份奏章洋洋洒洒一大推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劝金国出兵攻打两淮地区,在两淮地区再建立多一个傀儡政权,号称淮王。 这样一来,在南宋和伪齐国之间,便又多出了一个缓冲地带,伪齐政权当然就安枕无忧、平安大吉了。 刘豫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 ...... 刘豫在大金国煽风点火,拼命游说女真人攻打南宋;而高宗皇帝也不甘示弱,派人去见完颜粘罕。问道:“如果江南要和平的话。金国的条件是什么?” 这个时候。刘合孛堇刚刚逃回上京,而完颜粘罕正被岳飞气得头晕,便随口说了一句:“在淮南不许出现任何宋朝的士兵!” 如今的南宋朝廷羽翼渐丰,而高宗皇帝也不再是吴下阿蒙,当然不肯能接受这般屈辱的条款,于是宋朝的使者们便都拂袖而去。 完颜粘罕一看赵构没了下文,没像印象中那样痛哭流啼、浑身发抖、承认错误和赔偿损失,他勃然大怒。决定彻底解决高宗皇帝。 大太子从历次战争中得出一个结论:即金军在陆地上打得再漂亮,也没法抓住赵构,这人会下海。那么率性就不走陆路,而是从海道南下,先攻打昌国县,转攻明州,夺取赵构一直停放在那儿的御船,然后直走到钱塘江口,把高宗皇帝堵在杭州城。 这个办法一但成功,将彻底解决南宋政权。 说起来。这个作战方案和行动路线,还是宋朝明州守将徐文航海叛逃后。通过刘豫献给金国的计策,如今被完颜粘罕私吞了。 ...... 必须承认,徐文的这个提议非常独到,非常狠辣。这一招不仅仅是出其不意、断其后路,更重要的是绕过了所有宋军防线,把吴玠、韩世忠、岳飞这些家伙都统统抛到一边去。 不但完颜兀术有汉人福星,完颜粘罕也开始听取汉人的意见了。 可惜的是,完颜粘罕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金主完颜吴乞买所接受。 吴乞买的理由是,女真人一旦离开了马背,便再也不是女真人了。 大金皇帝的意见是,不走海路,由金军、伪齐组成联军,由淮西地区跨长江而过,然后直接扫平江南。 对于皇帝的意见,有一个人举双手赞成,他就是四太子完颜兀术。 ...... 顺理成章地,完颜兀术成为了这次金兵南侵的主帅。 而为了确保胜利,金主吴乞买还特意给完颜兀术安排了两个副手: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和右副元帅完颜昌。 由于连年征战的损耗,使女真族的兵源渐趋枯竭,以至于这次金兵的兵员,并不再是以女真族本部族人为主;而是在辽东地区和燕、云等州郡,征调渤海、汉儿军五万人,并且规定,凡是被征发的汉人,一律不准由别人代替。 对于金国的出兵,伪齐皇帝刘豫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力配合。 刘豫马上任命自己的弟弟刘麟为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倾尽所有之力,强行征兵十万,加上金国的五万人马,总共十五万之数,号称三十万大军,从伪齐的国都开封府出发,浩浩荡荡向南进逼。 其实在金国决定出兵的时候,南宋朝廷已经收到了有关消息,高宗皇帝急忙派遣官员出使金国。 高宗这回学乖了,不去找那个倒霉的完颜粘罕,而是直接联系金主吴乞买。 临行前,赵构郑重强调行动气氛,一定要亲切友好,“卑辞厚礼,朕且不惮。”连俺这个皇帝都不在乎脸面,你们也别太计较了。 众使者请示最高价格是多少,一位直学士走上前来,很有传统地,像澶渊之盟里那样在胸前竖起了5根手指头。 宋朝的官儿们心领神会,五十万两白银。 这个价可比当年给辽国萧太后的多多了,即便算上通货膨胀。 可吴乞买的回应是,给你们和平可以,帝号是没有的,最多是个王位。地盘嘛,你们继续向前,福建、两广足够你们生活了! 这不是变相发配吗? 福建和两广在宋朝是属于什么地方?那可是瘴气环绕之地,是朝廷专门用来流放违法犯罪分子的地方。 宋使们这时才知道,完颜粘罕原来是个亲宋派,因为他之前还只是要求淮南不得有宋军呢。 高宗皇帝误会好人了! 宋使们正在绝望之中,突然又听见了一句话。 女真人在问——“秦中丞安乐么,此人元在自家军中,煞是好人。” 。(未完待续。。) ps:谢谢大寒尖大大、靓女007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再一次谢谢0拈香一朵0大大的全订阅和全赞。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