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五章 秦桧的宦海浮沉 四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三百一十五章 秦桧的宦海浮沉 四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对于秦桧这个人物,有必要多花费一些笔墨,毕竟是他的影响太大了。 秦桧的积极投降政策,无论是对于岳飞、高宗皇帝、还是南宋朝廷,甚至是敌对的大金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次秦桧之所以倒台,原因只有一个,他这时候的权谋之术还是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他行动的目的性太强,而隐秘性又太差了。结果就是,他的实际意图很轻易就被其他人发现。 无论是面对范宗尹,面对吕颐浩,又或者是面对高宗皇帝,他都是先摆出了一副诚实可靠的模样,一边做着大公无私的事,一边搞小动作。 不幸的是,官场是个菜市场,有什么交易,谁和谁干了什么,大家一目了然。 还有一点,秦桧这次为了要尽快上位,自己把话给说死了。 为了取得高宗皇帝的信任,秦桧在皇帝面前信誓旦旦,说假如我朝如何如何,女真人就会怎样怎样。 当然,估计秦桧胆敢这么说,绝对不会是信口开河,他肯定有女真人的事前认可的秘密约定又或者是某种授权。 可以这样说,秦桧对于凶狠而且战无不胜的女真人太放心了,以至于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后路。 所以,当秦桧望穿秋水都等不到金人回信的时候,他的心都凉了。 秦桧悲剧了。当大家都看清他的面目,见识过他的手段之后,他还怎么玩呢?所以,这时的他只是个初级骗子,让人一时上当,之后被人一脚踢倒。 一个初级的、没根基、没力量的小骗子。 如此而已! ............................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位秦桧大人的历史,看看他如何从最初的抗金主战派一步一步蜕变而成为历史上最牛的一个积极投降派。 积极投降派这个概念源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夏鼎基于一九八零年提出的“积极不干预政策”。 一般而言,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正在进攻的时候,另外一方自知不敌。放弃抵抗,这种情况叫做投降派。 而当一方并非处于强势,或者说已经处于弱势,而且尚未对另一方发起进攻。在这种情况下,这另外的一方主动提出投降,这就是积极投降派。 为什么秦桧会有这样的改变,这还要从靖康之变的时候说起。 ...... 秦桧在靖康年间,可是个非常有名的主战派。 钦宗皇帝派他随同张邦昌去和金人讲和,秦桧当时的回答是:“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秦桧连与金兵谈判都坚决不去。 后来金人要求割地,皇帝召开廷议,重臣大官中七十人主张割地。三十六人反对;因为此时的李纲已经被钦宗皇帝赶走,秦桧就成了这三十六人的首领。 后来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掳,金人命百官推张邦昌为帝。 当时“百官军民皆失色不敢答”。 唯有秦桧一人大胆上书。誓死反对,其中说道:“桧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辨。” 除此之外,秦桧还大骂张邦昌:“张邦昌在上皇时,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社稷倾危,生民涂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也。天下方疾之如仇雠。若付之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 之后秦桧又对朝中百官说道:“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 在当时那种严峻的局面之下,秦桧敢于发表如此大胆的议论,确是极有风骨,天下闻之,无不佩服。 后来金人终于立张邦昌为帝,还掳劫了多位宋朝的重臣北去,这其中就包括了何樐、孙傅、司马朴和秦桧这四位丞相级的官员。 这时候的秦桧绝对是铁血风骨,比李纲还要李纲。 但是,当秦桧跟随着大队俘虏来到金国,陪伴着两位皇帝过起了苦难的日子,事情就开始悄悄发生变化了。 ......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雁飞。 这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宋徽宗被囚禁于五国城时所写的诗。 西风撼门,破扉孤馆,一灯微茫......这就是在女真金国沦为阶下囚的徽宗皇帝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徽宗皇帝尚且如此,其他俘虏们的生活可想而知。 包括《靖康稗史》、《瓮中人语》、《南征录汇》和《呻吟语》在内的一系列书籍,都记载着金兵的种种丑行,以及汉人俘虏的苦难。 有什么最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毫无疑问,是时间和苦难的生活。 秦桧被俘虏这段期间,到底遭遇如何,虽然没有办法查证。但是可以相信,受苦受难受虐待肯定是免不了的。 而秦桧最终得以全家满载而归,而且回到南宋之后就一反常态,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他的“南人自南,北人自北”的积极投降政策。 秦桧的这个转变,可以合理地推断,肯定是他接受不了长时间的,根本看不到尽头的虐待、折磨,以及穷困的生活。 所以秦桧投降了,向金人屈服,并甘心成为金人的无间道。 如此一来,秦桧在南宋的所作所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 上述的种种推理,虽然没能在史书上找到任何直接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从史书对其他事件的述说中找到一些的旁证。 《大金国志校证》卷七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在金国天会八年、也就是南宋建炎四年的秋天,金国在黑龙江之柳株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事会议,会议中出台了一项专门针对南宋朝廷的策略: “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 为什么金国会突然制定这一策略,还是先看一看天会八年的上半年,到底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发生? 岳飞击败完颜兀术的留守军队。收复建康府;韩世忠在黄天荡痛击完颜兀术,差一点就全歼了十万金兵;吴玠在和尚原成功阻击完颜没立和完颜兀术的十几万金兵,歼敌超过一半...... 哈哈哈,在这一年。我们强悍无敌的完颜兀术几乎变成了完颜必败。 很显然,女真人已经意识到,单纯凭借武力解决不了南宋朝廷,于是才有了“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这项政策。 这句话里其实包括了两项内容。 首先,上半句中的“和议”其实是一种烟幕弹,是想诱惑南宋王朝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最后乘机一举而灭之,所以“和议”仅仅是金国侵宋战争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辅助“攻战”。 而下半句的“僭逆”意思就更明显了:什么是僭逆,超越了本分的人,已经归顺敌人的叛徒,奸细,无间道。 简单说来。就是要派奸细进入南宋朝廷的内部,诱导南宋投降。 ...... 对于金国怎样才能打入南宋朝廷的内部?应该派谁去?何时去最为合适?这些问题,在车若水所撰写的《脚气集》中有以下的记载: 会议中,有人提出:只有派遣在金国的宋臣先归,对南宋朝廷进行各种威吓,使之归顺,我们“佯不从而勉强听之”。 大家都觉得这条计谋很好。但派谁去合适呢 有人提出派遣张孝纯。金军统帅完颜粘罕认为不妥,他说:“此人在河东失节,人谁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只有桧可用。” 完颜粘罕一向认为秦桧有见识。又能尽忠于金国女真人。 完颜粘罕的说法是:“我喜欢秦桧这个人,所以才把他置之军中,不到半年,其言皆验,秦桧他不仅已经投靠了我们。而且还提出了“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若纵其归国,必是得志,可济吾事”。 原来,“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是秦桧在金国的时候早已提出。 对于《脚气集》的这些记载,在金国人张师颜所撰写的《金国南迁录》中得到了如下的印证: 金国大臣考虑南京复仇事,涉及放纵秦桧归国。鲁王说,只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顺我” 忠献王完颜粘罕说,这件事在我心里已酝酿三年了,只有一个秦桧可以用。我喜欢这个人,“置之军前,试之以事”,表面上虽然拒绝,而内心中经常能“委曲顺从”。秦桧始终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今天如能放他回南宋,他必得志。 就这样,金人决定了让秦桧来当这个超级无间道。 ...... 《大金国志校证》卷十三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在决定了秦桧这个无间道人选之后,女真金人还多次对秦桧“试之以事”,认为“南臣贫薄,唯桧温实”。 也就是说,他们对秦桧经过多次考验以后,对秦桧是完全信赖得过的。 坦白讲,秦桧还真是有做无间道的本钱。 这个本钱就是他以前在宋朝留下的那些“忠义”的名声。 有了这件迷人的外衣作伪装,送秦桧回去,就很容易掩盖其内奸的真面目,而且还能取信于南宋朝廷和百姓。 最后,《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零中记载道:“阴以桧约......俾结和议为内助......纵之南归.” 金国女真统治者们把国事会议中的决定告知秦桧,要他回南宋后,充当内奸,从内部破坏南宋的抗金事业。 。 ps: 谢谢嫣然一笑无间的打赏和支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