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四章:战事重燃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三百四十四章:战事重燃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实际上,对北宋皇陵的抢掠和破坏,女真人并不是最过分的,做的最离谱、最过分的是身为汉人的伪齐皇帝刘豫。 刘豫为了把北宋皇陵中的财宝搜刮净尽,竟然派出了政府的正规军团去挖掘,还专门给了他们一个名称---“淘沙队”。 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上位者以各种的理由去挖掘先人坟墓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伍子胥掘得楚平王陵,“鞭尸三百”,人称最毒的盗墓者;比如挖掘秦始皇陵的项羽,人称最牛的盗墓者;还有汉广川王刘去,“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是最变态的盗墓者;等等。 在这数不胜数的盗墓者群体当中,最为专业的、影响最大的当然就要数东汉末年的曹操,以及南宋初期的刘豫。 曹操当年为了筹集军费,在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研究、执行盗墓的命令。 与曹操不同,刘豫直接成立了一个“盗墓局”,其中设立各种等级的“淘沙官”,并划定相应的盗墓业务范围,创造了中国皇帝版盗墓吉尼斯纪录。 在这个规模的盗墓冲击下,北宋皇陵的后果不言而喻。 正因为如此,当主持扫墓仪式的兵部侍郎张焘从河南回来以后,深感难堪,不知道该如何去向高宗皇帝述职。 这种解释工作的难度太大了! 不说不说还得说。在张焘极尽所能,用了一大堆模凌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来报告后,高宗皇帝忍不住径直问道: “皇陵到底怎样了?” 这个时候。张焘人急智生。突然冒出了一句: “万世不可忘此贼!” 一万世都不能够忘记。不能够解决的仇恨,这意味着什么,皇帝你就不要逼我当众说出来了?这也太难听了。 根据历史的记载,高宗皇帝当时两眼发黑,头晕目眩,一下子失去了表达能力,只好先行回宫休息。 当然,这并不是高宗皇帝身体不好。也不是说他和老祖宗的情感有多深厚。问题在于,祖宗陵墓的被毁,竟然把他一直以来所高举的招牌给打碎了。 根据上一任宰相赵鼎的建议,高宗皇帝为议和高举着孝字号招牌:为什么要卑躬曲膝、忍辱负重?还不是为了朕的老母亲,你们的皇太后! 可是,这个说法如今不攻自破了。 一切为了高宗皇帝的老娘。这个难以质疑的籍口突然间变得搞笑起来。他的老娘难道比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高宗皇帝没法回答,宰相秦桧也没法很好的答案,高宗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借口身体不适。逃回后宫躲避众大臣的质问。 所以,高宗皇帝的那些两眼发黑。头晕目眩的表现,大概只是当众表演一下自己心情的沉重、和趁机回后宫快活快活,同时躲避大臣们的质问而已。 至于金熙宗所提出的几个新的条件,虽然是金国的明显刁难,虽然高宗皇帝大多不能接受,但是这一切,在宰相秦桧的口中,竟然全部都变成了金国的善意,表示他们依然喜欢和平,并不愿意轻易开启战争。 秦桧这么说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最起码,金国之前确实把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归德府等大片地方交还给南宋朝廷,而直到现在,这些地方还是在南宋派出的文官的管理之下。 按照秦桧的说法,只要金国没有派兵来收回这些城池,就意味着和议并没有失效,金宋两国还在和平的轨道上前行。 秦桧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一旦金兵强行收回这些城池,那就不是有没有和平的问题,而是战斗进行中的问题了。 ......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宋朝廷突然来了一个叫张汇的客人。 这个张汇的身份是前朝钦宗皇帝的中书省官员,金兵南侵后,一直隐居北方。这次他夜渡黄河赶到临安,就是来给高宗皇帝带来两个消息。 第一、金国已经在加急备战,随时入侵南宋。 第二、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几次的内讧,金**队的战斗力已经是急剧下降,远远不如往昔的勇悍,“王师先渡河,胜负之机,在于渡河之先后尔。” 按照张汇的说法,只要南宋的官兵能够抢先渡过黄河,甚至还可以趁机收复河北,进占燕云等州府。 一时间朝野振奋,尤其是军方,岳飞、韩世忠等鹰派人物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上书要求立即向北方挺进。 其中以韩世忠的态度最强烈,他再次重申,要把他的大军派到最前线去。 对于这样的一种局面,高宗皇帝和秦桧只好再一次高举起冷静的大旗。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什么事都没弄清楚呢,你们瞎闹什么?首先是消息来源,比如这个张汇,他可靠吗? 为了平息朝中越演越烈的反对声,高宗皇帝和秦桧开始出狠手了。 首先,给予韩世忠口头警告处分,把韩的上书定性为“世忠武人,不识大体。”责令他端正态度,认真反思,以免下次再犯。 如今形势紧张,对军方还是要以安抚为重。但是,对于文官们的处理,高宗皇帝和秦桧就表现出一种快刀砍乱麻的气势。 澧州军事推官韩紃上书论“和议非计”,结果被朝廷除名,送岭南编管。 临安府司户参军毛叔度奏称金国扣押王伦,有败盟之嫌,恐“出吾之不意,犯江淮之边”,结果也被即时革职查办。 刑部侍郎陈橐请求拆毁架在同州境内的黄河大桥,防止金军卷土重来,结果被当场赶出了朝廷。 御史中丞廖刚建议“请起旧相有人望者。处之近藩重镇”。要求尽快加强防御。结果也被驱逐出御史台。 新的参政知事李光对皇帝建议“和不可恃,备不可撤”,马上就被免去了在朝中的一切职务,削职为民。 更让人心痛的是,金国宿州知府赵荣、寿州知府王威相继统率全城军民南归,而高宗和秦桧竟然要把他们遣送回金国。气得在场的韩世忠开口大骂:“赵荣、王威不忘本朝前来归顺,他们在金国的父母妻子,已悉数惨遭屠杀。你们还忍心赶他们回去,还有何恢复中原之望耶?” 等等等等 为了那一份名存实亡的和议,高宗皇帝和秦桧已经近乎丧心病狂,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一些比较温和客观的意见。 高宗皇帝把金人给的那份天眷协议当成是护身符,牢牢捏在手里,一旦遇到什么惊吓,就像是鸵鸟一般,把头埋到沙子里面,然后当作没有危险了。 ...... 就在高宗皇帝和秦桧还在死死地、没有下限地坚守着他们的鸵鸟政策之际。金国的完颜兀术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工作,于是就把备战工作的进展状况如实地上报给了熙宗皇帝。 金熙宗给完颜兀术的回复是:“…..河南中原之地。实惟天所授,天与不取,纵敌长寇,为患滋甚……须兴师问罪,尽复疆土。” 金熙宗的这篇出兵诏书写得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颇有汉人之风,然而通篇文章,全都是强盗逻辑,这就是强者的红利。 难怪岳飞曾经说过:“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在绍兴十年的五月,金国悍然撕毁了与南宋签订还不满两年的天眷协议,由完颜兀术统率金国四路大军,合共三十万兵马,再度入侵宋朝。 第一路以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率领,进攻陕西;第二路由聂黎孛堇率领,进攻山东;第三路由原伪齐大将李成率领,进攻河南;最后一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挂帅,率东平知府孔彦舟、南宋降将郦琼、宿州前知州赵荣等南下开封。 至于这一次出兵的作战目的,完颜兀术在誓师大会上说得非常清晰: “我们现在进可攻,退可守。此次不仅仅要复取河南、陕西,还要直捣江南,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 金国撕毁盟约,出兵进犯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临安城内。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野上下,城内城外,一片的寂静和漠然。 很明显,大家对金兵的入侵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自己犯贱到了这种程度,不招金人来打才显得更加奇怪! 正因为这样,大家把眼光全都放在了宰相秦桧的身上。 作为这件事的主事人和始作俑者,秦桧无论如何都该给大家一个交代了? 对于这样一种诡异的气氛,八面玲珑的秦桧已经嗅到了浓浓的血腥味;这种感觉,让他不由自主地打起冷颤来。 是的,秦桧害怕了, 按照宋朝的惯例,当首相者必须是要完美无缺的。 哪怕是极小的瑕疵,比如前一晚喝多了,第二天早朝时稍微失态,都得引咎辞职。何况他这此主导国策失误,使皇帝蒙羞,让国家降格。 可问题是,一旦他辞职……那就死定了! 这时候,秦桧脑海里出现了蔡京在晚年时的悲惨状况。 根据记载,蔡京晚年被流放岭南,临行之时还携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可是,从开封到长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难买到一口饭、一盘菜、一杯茶,原因是在沿途的老百姓憎恨这个巨贪大恶,不卖给他“食饮之物”。 到了长沙之后,蔡京无处安歇,只能寄住在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病困交加,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到了这个时候,太师蔡京才真正开始自省:“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到了最后,蔡京“腹与背贴”,饿极而死。死后因没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 。(未完待续。。) ps:谢谢hans2006大大、vela2003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