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初闻黑山贼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农夫三国16.初闻黑山贼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Shumilou.CoM.Shumilou.Co “快去救他!”亲眼目睹刚才那一幕,邓季对那敢和战马对撞的铁塔汉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吩咐过后,他犹豫一下,又指着被撞倒在地的使戟官兵:“他也一并抬回去,等后队老弱们上来,唤鲁医匠来医治!” 这支官兵全是精锐,他们后撤,路遇的黄巾军无力追击,羝根麾下实力尚不如他们,更不敢去追。 重甲骑官兵见没了机会,已整队远走,两支陌生黄巾军初遇,正当相互沟通,便都安下营寨,自有喽啰忙着去救助伤患,将领们则开始聚头相会。 在这种年代里,羝根所部从南阳跋山涉水一路过来,冀州详情可说两眼抹黑一概不知,能遇到这支黄巾,一个个自然都好奇得狠。 邓季也不例外,后队老弱们赶上后,他将屯中琐事丢给韩齐、方蒙,自己凑到中军去打探消息。 “哈哈哈!” 中军大营尚未立起,双方将领都聚在一片开阔地里,邓季赶到的时候,只见场地中央两个大胡须汉子正搂着肩膀放声大笑,两边将领围着他们,全都一脸古怪。 左近见不到许独目人影,想是又刺探官军情报去了,田小侃却在,邓季也能和他搭上话,便凑过去低声问道:“军侯,将军在做什么呢?” 扭头见是自己辖下的少年屯长,田小侃苦笑道:“那位便是这支黄巾渠帅,可知他名号么?” 邓季摇头,他便道:“于羝根!” 见少年愕然,田小侃也不由发笑:“若你遇到一位名号长相和自己相似的,定也会如此,他们可是从互通名号后就一直这般了!” 仔细打量场中两位头目,果然都是一脸羊圈胡,外貌也有几分相似,怪不得一个号羝根,一个于羝根。 田小侃的话说得有理,不过这世上再要想有个疙瘩外号又和邓季同样彪壮的少年,却是不易。 待两位渠帅相拥笑得够了,这才在亲兵摆好的地毯上席地跪坐好,各自介绍起自家来历。 羝根所部老底子是南阳黄巾,这位于羝根将军所部却是冀州黄巾,当年人公将军麾下的精锐。 黄巾起事之前,太平道最主要的力量全聚集冀州,张氏兄弟三人选其中精壮者教导武艺,挑得精锐八万,全掌握在大贤良师张角手中。 黄巾起事后,这支精锐武装数次与官兵相争都不落下风,后张角病死,这支精锐归到张梁麾下,在广宗与官军连番大战,曾一度逼得皇甫嵩紧闭营门避战,便可知其骁勇,若不是最后皇甫嵩乘其不意夜袭成功,真个摆明厮杀,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广宗战败,这支精锐黄巾有三万余战死在官兵夜袭中,余者尽数投河,无一投降,大部被溺死,却也有零星几股残部逃脱,于羝根当时仅为军侯,侥幸得逃脱后,在附近收拢得残军千人,辗转各地,到如今才集聚起四五千精壮。 “兄长!”两人并未叙过年齿,可听对方曾是人公将军帐下精锐黄巾,羝根立即便放低了姿态:“既聚得这些精壮,老弱家眷想必也不少,怎不得见?” 双方都是黄巾军,这于羝根麾下居然全是能战精壮,一个老弱也无,却是有些反常,羝根便忍不住动问了。 对方实力不行,称他兄长于羝根也不客气,应声答道:“出门在外,带老弱诸多不便,自该留在家中才是!” 羝根一众从南阳漂泊到冀州,几千里地都是拖家带口流浪过来,闻言好不羡慕:“原来兄长已创下家业,倒让小弟惭愧!” 于羝根呵呵笑道:“愚兄哪有这般本事,不过求庇于平难中郎将羽下,家眷老小藏身太行中,可保无恙,自家才敢出来行走!” “平难中郞将?”羝根不知他说的是谁,喃喃自语一会,突然跳将起来,指着对面的大胡子,脸上惊疑不定:“你……你投了官家?” 刘满刀庞双戟等蛾贼们出身草莽,其内鲜有能识文辩字的,便是当了一方渠帅,官职名号也是自家所取,大老粗能有什么好名号了?不过听起来威风就成,有称各种将军或大将军的,有号三公的,有自封一郡太守的,不一而足,听得平难中郞将名号,大家只道也如同之前听过的渠帅职名,初始还不以为意,谁知羝根转眼竟如此模样,弄得他们也一个个狐疑起来,手都悄悄移到腰中刀柄上,见他们如此,于羝根麾下众将自然小心提防,场中气氛顿时便凝重起来。 场中有剑拔弩张之势,于羝根这才醒悟过来,哑然笑道:“贤弟莫慌,却也怪哥哥先前没说得明白!” 羝根将信将疑,但见其并无不妥处,只得回原地小翼跪坐好,听他继续道:“这位平难中郞将,本姓褚,后改姓张,名燕,常山真定人,光和七年大贤良师率咱们黄巾起事,他与博陵张牛角等在黑山起兵呼应,自号黑山贼,攻瘿(ying三声)陶时张牛角遇难,临危传位于张燕,其下分数十部,便藏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郡太行之中,多则两万,少则四五千,合计已有几十万人众,精壮能战者不下二十万!” 刘庞孙田诸将咋舌,邓季亦苦笑,这位张燕他不记得演义中有提及,不过游戏里倒是遇到过的,各项能力值都很不错,没想到就栖身于太行山脉中,还有如此大的势力。 张燕是常山真定人?听他籍贯,邓季又想起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武将,三国最受人喜爱的赵云,他曾模糊记得,演义里提过好像也是常山真定人,长坂坡怒吼“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记忆深刻,他和张燕是同乡? 说起来,这里距离常山已是不远,演义里说这位子龙将军先从袁绍,后随公孙瓒,再后来才跟了刘备,现今应该谁都还没跟,若能将他收到自家手下做个卒兵,呵呵,光想想就让人禁不住流口水。 邓季正臆想中,羝根已讪道:“小弟一路北来,只听青徐二州黄巾势大,不料此地也有此豪杰,却是孤陋寡闻了!只是这位将军称号不似我等,一时误认,兄长莫怪!” 于羝根哈哈大笑,道:“说起来,这位的平难中郞将还真是汉室天子封的!” 羝根惊诧道:“他降了汉室?” 对面大胡子摇头:“说不上降,去年边章、韩遂陇右起兵,威胁三辅(注1),朝廷自顾不暇,张将军趁机上表,洛阳城里那位大汉天子无奈,只得封他个平难中郞将的官衔,非但如此,将军麾下还有位叫杨凤的将军,也一并封为黑山校尉,有举孝廉计吏(注2)之权!” “既如此,他等应已是朝廷官员,怎还和兄长等混在一起?” “这世道官贼怎能分清?”于羝根仍旧摇头轻笑,满脸不屑:“张将军做着大汉的官,却不碍照样攻略汉家郡县,为官为贼,俱在一身!” 孤陋寡闻的南阳蛾贼们这才知道世间还有这般人物,当着大汉的官照样能明火执仗劫掠,想想不免让人气馁,同样都是做贼,人和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羝根不愿去投奔青州黄巾,自然也是不甘心被并入才听闻的黑山贼的,可他也知道,自己的队伍急需寻地生养,天地虽大,能容他们继续流浪的地方实已不多,看麾下诸将神色,已是有不少意动了的,只得苦着脸问道:“若小弟这股人马入伙,不知张将军可肯收纳?” 于羝根仿佛知道他心思,展颜道:“太行群山广大足有千里,张将军也是位豪爽的,如今太行群山有数十部顶着黑山贼名号,不少原是咱们黄巾地公人公两位将军旧部,平日里各行其事,若要攻略郡县,张将军驰檄召唤时,能助他一臂之力也就是了,何须收纳一说?” 这就是只要在太行山活动,顶着张燕的名号,各部都能保存自主权,需要时再集合起来的意思了,这和并入他人完全不同,羝根也明白背靠大树好乘凉,顿时心意大动,稽首(注3)拜道:“烦请兄长引见,给小弟这万余人丁条生路!” 这礼太重,于羝根忙扶起他:“贤弟何须如此,咱们如今身在下曲阳,当前好生打算一番,取出地公将军遗体后,尽皆好说!” 注1:三辅,西汉初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为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帝时改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后世政区分划虽时有更改,但直至唐朝,习惯上仍称这一地区为“三辅”。 注2:计吏,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也指考察考核官员。 注3:稽首,九拜之一,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是拜礼中最重者。九拜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稽首、顿首、空首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就是遇吉事时的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上右,女上左。 奇拜,只拜一次,奇做奇数之(ji)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过不扣头,只是微微低头。比肃拜低一点的,就是“肃”,区别就是,肃不跪,是站立而低头,双手自然下垂。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农夫三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农夫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农夫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夫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