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应变硅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电子重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应变硅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陈博士你好,你现在已经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怎么样,我们泛翰集团还算信守诺言吧?你这几年专注于cvd设备的研发,不知道下一代的cvd设备是否已经定型了?” 周硕在大会议室里开完了会,将涂岸北和一群科学家送走,山诺也知情识趣的告退了。<> 陈爱华这个人在国内名声并不太响亮,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也没有那么受关注。和泛翰光学的麻友公比起来,同样是晶圆厂核心设备,气相沉积设备的重要性其实不会差太多。 只不过光刻机技术和芯片制程息息相关,而芯片制程又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这才让人认为晶圆厂里只有光刻机最重要。 但如果没有cvd,也就是气相沉积设备,那芯片里就永远不会有电路,形成集成电路的二极管也就无从说起。 世界上的光刻机市场上起码还有三家企业在厮杀,尼康、佳能和阿斯麦都有各自的市场,这一世泛翰光电虽然异军突起,但也没能一统江山。 可是在晶圆厂的其他核心设备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可谓是独占鳌头。 只是在进入之后,中国一家企业的出现,却挑战了这个局面。 这就是陈爱华博士在泛翰集团出去之后,成立的中诚光电设备公司。 在泛翰研究完成了025微米芯片生产线使用的cvd设备之后,陈爱华博士就得到了一笔来自六耳投资基金“数额庞大”的投资。他利用这笔投资成立了中诚光电设备公司,继续进行着下一代cvd设备的研发。 如今,业内普遍预测在200年,芯片的制程技术会发展到03微米级别。而实际上,泛翰光学也确实进入了更新制程技术的倒计时。 一座直接投资达到三百亿人民币的先进晶圆厂,已经在渤海省的省府奉天市完成了基建工程。只待新一代的生产线系统集成,立刻就能进行生产。先进的芯片生产技术,将会是泛翰集团推进其手机产业的最强大利器。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绝大多数造的又厚又笨。其液晶显示面板,往往也只有可怜的一、两吋。而铃声普遍都是使用的和旋技术,这不是手机厂商不懂得使用p3解码技术,实际上p3解码不论软解还是硬解,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 但是软解要占用手机处理器的运算资源,硬解更要在主板上添加相应的芯片组,怎么办? 只有等到手机拥有足够的运算能力之后,p3铃声才逐渐普及了出去。 而拥有超过其他手机厂商的芯片制程工艺,泛翰集团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添加更多的功能模块。 拍照、摄像功能,小游戏功能,这些内容无不需要手机有一颗强劲的心脏。而需要搭配的模块越多,主板上要配置的芯片组就更多,整个系统就会越不稳定。 所以把基频芯片做到处理器上,这样就能极大的减少了手机主板的复杂度。 围绕这一切计划的核心,就是下一代的03微米芯片生产工艺。光刻机方面,这几年泛翰光学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尼康的遗产,消化吸收之后,加之巨额的资金投入,已经可以保证新一代光刻机按时走下生产线。 而整条生产线现在唯一可能的短板,就是陈爱华博士负责的cvd设备了。 陈爱华是和邓中翰都是从美国回来,投入泛翰集团怀抱的技术专家。但是和邓中翰的年轻不同,陈爱华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工作的时间很久,离职之前在应用材料公司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这对他回国之后从事相关行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几年时间里,陈爱华虽然成立了中诚光电公司,但在社会上露面的机会不多,公司里也主要是在从事研究工作,业务几乎就是只对泛翰集团开展。 这种情况下,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才没有得到什么消息,算是暂时过关了。 “周总也是集成电路技术的的专家,应该知道随着制程工艺的进步,原本仅数个原子层厚的二氧化硅绝缘层,会变得更薄进而导致泄漏更多的电流。这对cvd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研发遇到了很大的困扰……” “中诚光电不能按时拿出下一代的cvd设备?” 周硕当然也知道陈爱华说的是真的,原本历史上的cpu发展就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而后来intel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干脆在2005年继续升级技术,直接使用65n工艺,更改了cvd的技术方向,来规避泄露电流的问题。 “这个,我恐怕只能让周总失望了。”陈爱华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也确实是感觉到有些对不起周硕的信任。 他知道,自己的cvd设备不能按时完成,整个新生产线的部署都要受到影响。但是技术研发就是如此,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陈爱华也不可能撒谎,把未完成的产品拿来给泛翰集团用,被人查出来的话这可是比无法供货更严重的事件了。 “这个事情倒是我的失误了,没有及时提醒陈博士。”周硕心中也是有些后悔,这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自己怎么就忽略了呢? “哪里,这是我工作不到位,没有提前估计到技术的难度,怎么能说是周总的责任!” 陈爱华连忙摆了摆手,叹道:“对于因此给与泛翰集团造成的损失,我愿意进行赔偿。中诚光电里我个人股份占了5,我可以拿出3的股份无偿转让给给泛翰集团,周总你看怎么样?” 周硕低头想了想,中诚光电最值钱的是什么?不是几千万美元的仪器设备,不是场地、建筑和其他任何什么,而是陈爱华的这颗大脑。 不客气的说,他这颗大脑,就能价值一亿美元。不信大可去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问问,是否愿意花一亿美元把陈爱华这颗大脑买回去? 如果说钱学森能抵五个师,那陈爱华起码能抵一个坦克团了——还得是朱日和d里沈阳军区用的那种。 周硕摆了摆手,深深的看了陈爱华一眼,这才说道:“陈博士有这个心就好,不过毕竟还没有到合同最后规定的日期,未必没有变数嘛。” “呵呵,周总倒是对我有信心。可惜我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合同截止之前恐怕是拿不出合格的cvd设备了。” “那可未必。”周硕神秘的笑了一下,接着说道:“陈博士听说过应变硅吗?” “应变硅?” 陈爱华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哪怕是一个领域的天才,要想知道全部的研究方向也是不可能。只能在无数个方向里选择一条看起来可能的道路前进,最后成功了的,就是这个领域的大牛了。 而在半导体材料方面,陈爱华虽然已经算的上是个大牛,但这个应变硅的名词也要好好想一想。 “我想起来了,说的是一种把硅原子拉长的技术吧?硅原子拉长之后,减少了单位长度上的硅原子数量,进而提高了电子的通过速度。” “没错,就是这个应变硅技术。我计算过,如果能够把晶体管扭曲度提高5,那漏电问题就能改善25,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升30!” “但是现在的应变硅技术,只能把晶体管扭曲度提高5……” 周硕胸有成竹的笑道:“那是因为你们使用的材料方向不对,如果陈博士相信我,你可以试试硅锗材料的压应变方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在后世应变硅技术早就已经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技术了,工艺达到65n以下的芯片,肯定都要有应变硅来制作,否则散热和功耗简直让人无法忍受。intel后来为了改善漏电问题,除了使用应变硅技术,甚至还全面革新了晶体管闸极介质的材料,在这一块的投入相当巨大。 周硕相信自己这么早就把成熟的应变硅技术拿出来,制作出来的芯片甚至能比intel还要高上一截。如果再搭配铜互联技术,恐怕一块手机的芯片技术都要比intel的电脑cpu还高了。在200年生产出ar0水平的处理器,主频达到300hz,这可肯定就是当之无愧的机皇了吧? “硅锗材料?”陈爱华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周硕在技术上的直觉早就已经得到无数次的证实。他虽然不是专业的研发人员,但谁敢轻视他选择的方向呢? 反正只是一个应变硅研究,硅锗材料的技术也没有太难,姑且一试吧。 陈爱华心中忐忑的想道。r52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电子重生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电子重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电子重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电子重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