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黑衣壮奇遇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贝侬第四十七章 黑衣壮奇遇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话说,黄文山忽然从外面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正当周建寅和黄冬梅两个人疑惑之时,黄文山将两张白布条丢给床上的周建寅和黄冬梅,说毛主席走了,赶紧上街去参加悼念活动,便急匆匆的离开。 周建寅赶紧跳下床,将白布条缠在头上,也不等黄冬梅便一个人出门看个究竟。 周建寅刚一出门,仿佛到了世界末日,街上所有店铺、单位都大门紧闭,满大街飘满了白绫。 街上的每人脸上都眉头紧锁,两眼通红,匆匆的往人民会堂奔。 每个街角直挺挺站着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只是神情落寞,左手手臂一律用扣针别着黑纱。 周建寅赶紧跟上人群,路过百货公司门口,那些漂亮的销售员哭得最凶,“毛主席啊、毛主席、你这么一走叫我们以后如何找油盐啊……”,甚至有些几度昏厥。 周建寅心中一阵窃喜,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回老家的时日不远了。 正当周建寅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之时,看见一个不远处一个士兵正愤怒的瞪着自己,赶紧挤出两滴泪水,往人群中涌去。 周建寅到了人民会堂,哪里挤得进去,会堂外面人山人海,人群东倒西歪,哭声不绝于耳,广播里不断地播放《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广播员那撕裂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 周建寅站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觉得着实无聊,等到差不多中午了,觉得肚子实在饿得受不了,又看不见什么节目表演,便挤出人群往家里走。 周建寅刚转过街口,忽然看见不远处的街角有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传来一股暖流。 “春桃、春桃,是我”,周建寅上前两步,定眼一看果然是朝思暮想的女人李春桃,赶紧呼喊道。 李春桃听见有人呼喊自己,转过身发现是周建寅,赶紧扭头拔腿就跑。 周建寅不明白缘由,赶紧追了上去…… 周建寅拐了两条街,见李春桃跑到棉纺织厂门口,并不停和两个门卫指着自己比划着什么,赶紧停下了脚步。 “站住,你这个次类份子”,忽然两个门卫,冲着周建寅奔了过来,并不停的嚷嚷。 周建寅心里顿时明白的什么,赶紧拔腿就跑…… 经过了这件事,周建寅再也不敢出门,每天窝在家里等待着局势的变化。 三个月后,姐夫黄文德从镇里来了一趟县城,果然带来了好消息。 一是梁英红腿伤不算严重,土郎中用马粪烘烤加一些草药敷,三个月就能下地了,“独角兽”也自己跑回来了,韦家人也没见有追究的意思。 二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结束了,还要给以前的次类分子平反,据说周老爷子也符合平反的条件。 三是南坡镇要解散生产队,成立什么镇政府和街道委员会,听说还要分田到户。 全家人都等着周建寅马上回去…… “要变天了”,周建寅还没等姐夫说完,边喃喃自语,边转身回屋急匆匆的收拾衣物来。 黄冬梅一看见丈夫要回乡下的架势,一想到乡下贫穷的生活,直接坐在地上紧紧的抓住行李袋哭起来,赖说自己怀孕了,不能受苦,是死活也不能让周建寅走。 周建寅哪管那么多,行李也不要了,抬脚就往外走。 黄冬梅见丈夫铁了心要回乡下,只能站起来,拖着行李袋,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黄文山闻讯赶来,赶紧拉住女婿的手问其要离开县城的原因。 在听了周建寅解释后,黄文山短暂思考了一下,也表示支持周建寅尽快回家。 但黄文山认为既然选择回南坡镇,就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至少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最后,黄文德、黄文山和周建寅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做好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出发。 当天夜里,黄文山连夜跑遍县城所有亲戚,筹集了一些粮票和布票,交给了女婿。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黄文山找个一辆马车,这才依依不舍送女儿和女婿出城。 周建寅坐着马车出了县城,才回过神来,从包袱里掏出粮票和布票细细数了起来。 这一数可了不得,布票能换几十丈布,就是粮票少了一点,才能换十几斤米,不过在缺衣少食的年月里,也真难为岳父了。 周建寅怀揣着大把的布票、米票,再想想南坡镇韦山牛这帮狗杂种,心想这回自己不闹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 周建寅、黄冬梅、黄文德三人坐着马车紧赶慢赶,接近下午时才到了照阳关(注解),马车师傅怕县城戒严回不去,说什么也不愿意走了。 周建寅、黄冬梅、黄文德等三人劝了半天见无效,只能步行往前走…… 三人行了半天,太阳渐渐偏西,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忽然不知道往左还是右。 最后,凭借黄文德的经验,大多决定往左边的路走。 三人行了五里地左右,只见天越来越暗,周围的景色越来越陌生,一下子不知所措。 “么、么”,正当三人进退两难时,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两声牛叫声。 三人赶紧寻着牛叫声奔去,只见不远处的山脚下,一个老人家正背着犁具,赶着牛往前走。 三人追上去一看,只见老人家全身上下黑色的燃料布衣,便知道走错了路,估摸着自己都准备到那坡黑衣壮(注解2)附近了。 经过简单的交谈,果然是走错了路,已经到了那坡县境内。 好在老人家还算热情,硬拉着三人去自己家做客,周建寅等三人这才不至于夜落荒野。 三人跟着老人走了两里多地,天已经基本黑下来,只见一道用碎石垒起来巨型的石拱门出现在眼前,一阵阵冷风从门里吹出,仿佛要把人吃掉似的。 周建寅跟着老人行了半天,也没请教老人家姓名,便赶上两步问了起来。 不问倒好,一问,周建寅和黄文德顿时头皮发麻。 原来老人家姓韦,家里有六个子女。 反正也无处可去,周建寅和黄文德只能硬着头皮默默的跟在老人家后面。 转过石拱门,忽然豁然开朗,密密麻麻的房子映入眼帘,房子都是依山而建,清一色的杆栏式建筑。 三人跟着老人进了房子,只见六个孩子,四男两女,或全裸或半裸的围在一个火炉旁烤火,看着个头最大的估摸着也有二十出头了吧。 只是奇怪的是六个孩子赤裸着身体,对三人的到来竟然一点也不害羞,老人则进了厨房忙碌起来。 酒足饭饱,黄冬梅和两个女孩睡一个房间,周建寅和黄文德要和老人家三人挤一个房间。 因为老人家还有很多家务活要干,周建寅和黄文德便先进房睡觉。 “沙、沙……”,正当周建寅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前屋传来阵阵磨刀的声音。 周建寅联想到刚才晚饭后,老人家编簸箕时,不小心手指被割出一道口,血滴在簸箕上,一个孩子忽然跳进厨房,拿起一块冷饭,蘸了血滴就往嘴里送。 想到这里周建寅,不禁头皮发麻,赶紧叫醒姐夫黄文德。 两人商量了一伙,决定由姐夫黄文德假装睡觉,周建寅则拿着镰刀躲在蚊帐后面,伺机而动。 周建寅刚躲进蚊帐后面,门“吱”的一声被打开,老人家提着明晃晃的柴刀走了进来…… 注解:1.照阳关,位于广西靖西县与那坡县交界处的安德镇境内,地处南疆边陲,是出入靖西县城的必经之地。 2.那坡黑衣壮,壮族的分支,因为族人一律穿着用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世代沿袭。“黑衣壮”因此而得名。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贝侬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贝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贝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贝侬》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