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锏服三军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二十七章 锏服三军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当一个人时运不济的时候,手里有黄金也会减价,当时来运转的时候,就是生铁也会发出光芒。叔宝在山东也做了不少事,一到潞州,就受了很多挫折,就是因为时运还没有来到。一旦遇到罗公,凭着一身的本领,还怕不能一地登天,成就一番事业?罗公想扶持叔宝,端坐在大帐中,只见十万雄兵,列开阵势,用兵之法,井井有条。帐前大小官将头目,全装披挂,各持锋利器械,排列左右。叔宝站在左列,暗暗点头,心中叹道:“现在才知道我不过是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大,妄自在山东夜郎自大。你看我这姑爷五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胡须都白了,身穿一品朝服,掌握着生杀之权,一呼百应,大丈夫定当如此。”要知道罗公也不是要看三军操练,一直留心于叔宝。看见秦琼点头,有嗟叹之意,叫了过来,说道:“秦琼。”叔宝跪下答应道:“有。”罗公问:“你会不会武艺?”秦琼道:“会用双锏。”罗公昨日在帅府家宴中问过,现在为何又问一遍呢?因为他知道秦琼的双锏在潞州贮库,当着三军将官的面不好意思直接把自己的锏给他用。罗公命令家将:“把我的银锏拿下去。”罗公这两条锏连金镶靶子,才六十多斤重,长短尺寸跟秦琼的锏也差不多;只是用过重锏的手,用这罗公的轻锏越发觉得轻巧。两个家将捧着双锏下来了,叔宝跪在地下,伸出双手接过银锏,用力一跃,跳将起来。轮动那两条锏,就像银龙护体,玉蟒缠腰。罗公在座上大声喝彩:“舞得好!”难道罗公的标下,就没有舞锏的人,为什么单单给秦琼喝彩呢?这其实是做给各位将官看的,大家也都明白罗公的意思,两班齐声喊道:“好!” 公子在辕门外爬在老家园的肩背上,看见表兄的锏法确实好,舞到妙处,连身子都看不见了,就像被一团月光罩住。公子不敢高声吆喝,暗喜道:“果然好。”叔宝舞罢锏,捧着双锏上来了。罗公又问道:“还会什么武艺?叔宝道:“枪也晓得些。”罗公叫取枪上来。两班官将奉承叔宝,拣绝好的枪,取了上来。枪杆也有一二十斤重,用牛筋缠绕,生漆漆过。叔宝接在手中,把虎身一挫,右手一迎,牛筋都迸断,攒打粉碎,一连使折两根枪。秦琼跪下道:“小将用的是浑铁枪。”罗公点头道:“真将门之子。”吩咐家将:“从枪架上把我的缠杆矛抬下与秦琼舞。”两员家将抬了下来。重一百二十斤,长一丈八尺。秦琼接在手中,打一个转身,把枪收将回来,有些拖泥带水。罗公暗暗点头,心想:“枪法不怎么样。此子还可教。”罗公为何说叔宝枪法不怎么样?因为他还没有传授。秦琼在齐州当差时,不过是在江湖上学到了一些绣花枪,中看不中用,怎么能经得起罗公的法眼?只好勉强称赞几声。这些军官看见秦琼能舞这样的重枪也很吃惊,看他舞得好看,也分不出好歹,随着罗公喝彩,就连叔宝心中也认为很好!叔宝舞罢枪,罗公即便传令开始操练。只听得教场中炮声一响,正是: 阵按八方,旗分五色,龙虎奋翼,放帜迷天。横空黑雾,皂纛标 坎北之兵;彻汉朱霞,赤帜识南离之像。平野满梁园之雪,旄按庚 辛;乱山回寒谷之春,色分甲乙。顽愚不似江陵石,雄武原称幽冀 军。 操练完毕以后,中军官请求号令:“三军将官操练完毕,禀告老爷,到比试弓箭的时候了。”罗公看着秦琼问道:“你会不会射箭?”罗公的意思是会射箭就射,不会射箭就不射。秦琼正是得意的时候,认为自己的锏与枪舞得好,便随便答应道:“会射箭。”他哪里知道罗公标下一千员官将,止有三百名弓箭手,精中求精,挑选了六十员骑马射箭的官员,都是百发百中的强手,如果只会射枪杆子之类的活靶子,就不能是算会射箭的。罗公知道秦琼力大,将自己用的一张弓、九枝箭,交给秦琼。军政司将秦琼名字续上,上台跪下禀告:“老爷,众将用何物作为射箭的靶子?”罗公不知道秦琼的射箭功夫到底如何,就说道:“射枪杆罢。”这枪杆是射箭当中最简单的,不是两军阵上的枪杆,是从后帐中领出的一根木头枪杆,九尺长,放到一百八十步弓基址所在,只插一根本枪,把枪杆上的令字蓝旗去掉了。此时军政司在点名簿上唱名点将。秦琼哪里知道这些将官都是平时练就的本领,连新旗牌官史大奈在内,总共有七个人上场射箭,没有一只箭不射中枪杆的。叔宝因为是续在后面的,看见这些官将都射中了枪杆,心中有些发慌,心想:我不应该说过头话,刚才我姑爷问我:“会射箭么?”我就该答应道:“不会”也罢了,他也不会怪我。我怎么能答应会射呢?心里有点后悔。 罗公是个有心人,并不是要看众将射箭,只是为了叔宝。他看见秦琼有点精神恍惚,就知道他射箭不行,叫他过来。叔宝跪下,罗公说道:“你也看见了,我标下这些将官都是奇射。”罗公是个有意思的人,只要秦琼谦让,罗公就好免他射箭。谁知道叔宝没有理解姑父的意思,少年人出言不逊,说道:“诸将射的枪杆是死物,不足为奇。”罗公问道:“你还有什么奇射?”叔宝道:“小侄会射天上正在飞翔的小鸟。”罗公年高任性,一定要让他射个飞鸟看看,吩咐中军官让其他将官暂停射箭,只让秦琼射空中飞鸟。军政司将点名簿收了,众将官都停住了射箭,秦琼张弓搭箭,站立在月台之上,等候天边飞鸟。青天白日眼都看酸了,一个飞鸟都没有。十万雄兵刚刚摇旗擂鼓的操练,哪能这么快就有飞鸟过来,罗公就说道:“叫供给官取生牛肉两块,挂在大纛旗上。”只见血淋淋的两块牛肉挂在半空中飘荡,把那山中叼鸡的饿鹰引来了几个,叼那牛肉。 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公子在东辕门外,替叔宝着急:“我这表兄,今日定要出丑。其他的鸟都好射,惟有鹰射不得。尘不迷人眼,水不迷鱼眼,草不迷鹰眼。鹰有滚豆之睛。鹰在半空中飞翔,山坡下草地上有豆子滚动,它都能看见,你这箭射不下鹰来,言过其实,我父亲就不肯重用你了。可怜表兄也是一个英雄,千里来奔,我助他一箭吧。”公子想到这里,撩开衣服,取出花梢小弩,把弦拽满了,锦囊中取一枝软翎竹箭,放在弩上,隐藏在怀中。那些官将头目十万人马,都看秦大叔射鹰,却不知道公子在辕门外发弩。就是跟着公子的四个老家园也不知道;前边两个不用说是不知道了,后边两个面向西站立,正是夕阳时候,日光照在脸上,两人正手搭凉棚,遮挡日光,往上看叔宝射鸟。公子弩硬箭又不响,故此不知。公子又不能马上就把箭放了去。叔宝不射,他如果射下鹰来,那不就露陷了?可怜叔宝见鹰下来叼肉,刚要扯弓,那鹰又飞开了。众人又催逼,叔宝没办法,只得扯满弓弦,发了一箭。弓弦响动,鹰先知觉。看见箭来,鹞子翻身,用招叠翅把叔宝这枝箭裹在硬翎底下,并没有伤得性命。秦琼心里着急,只见那鹰翩翩跹跹,裹着叔宝那一支箭,竟然落将下来。军营里响起了赞叹的口哨声,大小官将头目人等,一齐唱彩。正是: 旁观赞叹一齐起,当局精神百倍增。 连叔宝自己也不知这个鹰是怎么射下来的?公子急忙把花弩摭掩在袍服内,领着四个老家园上马,先回了帅府。中军官把鹰取过来献给罗公。罗公觉得很有面子,非常高兴,亲自走下大帐替叔宝披红挂彩。又吩咐其余各位将官,不必射箭了,一概有赏,犒劳三军。鼓乐手吹吹打打回了帅府。公子先回了府内,恐怕表兄没有面子,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母亲。 罗公回到府中,在家宴上对夫人说道:“令侄双锏绝轮,射箭超群,只是枪法欠缺了一些”对秦琼说道:“府中有个练武场,贤侄可以向你表弟习学枪法。”秦琼说道:“感谢姑父成全之恩。”从此以后,表兄弟二人每天在练武场走马使枪。罗公一有闲暇的时间,就亲自过来指教,教秦琼罗家独门枪法。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