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炀帝读史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六十五章 炀帝读史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炀帝看了这人工妆成的春色,龙颜大悦,就说道:“蓬莱仙宫,也不过如此!众妃子心灵手巧,巧夺天工,真是一大快事也!”就命令将内务府的金帛珠玉等物,全部拿来,分赏各院。众宫人一齐谢恩。炀帝爱之不已,又同萧后登楼眺望了半天,方才下来饮酒。须臾觥筹交错,丝竹齐鸣,众夫人依次进酒。炀帝心情舒畅,酒饮得十分尽兴。这一场筵宴,吃得欢天喜地,畅意抒情,比昨日大不相同。正是: 君王不作穷酸相,才减风光便惆怅。 树上新开一夜花,筵前添却千盅量。 炀帝欢饮了半日,已有几分酒意,忽然笑着说道:“秦妃既能出新意剪彩为花,与湖山争胜,众美人还只管唱这些旧曲,太不合适了,谁能唱一个新词,朕就满饮三杯。”炀帝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个美人,穿一件紫绡衣,束一条碧丝鸾带,袅袅婷婷,出来奏道:“贱妾不才,愿博万岁一笑。”众人一看,原来是仁智院的美人,小名叫做雅娘。炀帝说道:“好!好!”雅娘走近筵前,轻敲檀板,慢启朱唇,就如新莺初啭一般,唱一曲《如梦令》词儿: 莫道繁华如梦,一夜剪刀声种。晓起锦堆枝,笑杀春风无用。非颂、非颂,真是蓬莱仙洞。 炀帝听了大喜道:“唱得妙,唱得妙!不可不饮。”当真的连饮了三大杯。萧后与众夫人,也陪饮了一杯。酒刚饮完,只见又一个美人,浅淡梳妆,娇羞体态,轻移那款款的三寸金莲,也出来奏道:“贱妾不才,也有小词奉献,望万岁不要笑话!”炀帝举目一看,却是迎晖院的朱贵儿。炀帝笑着说道:“是贵儿啊,一定更有妙曲。”贵儿不慌不忙,慢慢的移裳换羽,也唱一个《如梦令》词儿: 帝女天孙游戏,细把锦云裁碎。一夜巧铺春,尽回枝头点缀。奇瑞、奇瑞,写出皇家富贵。 贵儿一唱完,炀帝鼓掌称赞道:“好一个写出皇家富贵!不仅唱得好,歌词描写得也很有韵味。”炀帝又满饮了三杯,不觉笑声哑哑,陶然欲醉。萧后说道:“二美人歌曲虽妙,终究是一人唱,无人和,陛下何不趁着高兴,御制一章,让大家一起唱,以见一时之胜。”炀帝带着三分酒兴,说道:“妙妙!”也不思索,提起御笔便写,倾刻而成《白苎歌》一首。歌词曰: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院花红洛水绿,清歌婉转繁弦促。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 炀帝写完,萧后与众夫人一齐称诵道:“陛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真天才也!古今帝王,谁人能比!”炀帝笑着说道:“醉后狂歌,不敢言妙。就用这首词酬谢众妃子剪彩的功劳吧。”众宫人又献上酒来,炀帝也不推辞,欢呼谈笑。大家一直痛饮到夜色沉沉,又提着灯来到树下看了一回花,酒宴才算结束。因为炀帝喝醉了,就没有和萧后回宫,留在秦夫人院中歇宿了。正是: 剪彩能留客,君王醉不归。 只愁今夜里,更化彩云飞。 自从宫人剪彩为花之后,炀帝心中十分快畅,就天天在西苑与众夫人饮酒赋诗作乐。众夫人也都想方设法奉承,只要看见树上一朵花,一个叶,颜色稍微有点淡了,就暗中用新的换上去。所以西苑中天天都是桃红柳绿,一点也不觉得冷淡。炀帝见光景可爱,更加放荡起来,也不论夫人、美人、宫女,只要碰巧遇到,便一概受用;也不管黄昏、白昼、清晨,只要一时兴起,就恣心玩耍。就像狂蜂浪蝶一般,日日在花丛中游戏。天天酒杯不离手,丝竹不停声。众美人见炀帝留心裙带,就想方设法,求新立异来蛊惑炀帝。或是词赋勾挑,或是作嗔弄娇,将炀帝的精神魂魄,都引得虚飘飘不知着落在何处。正是: 红裙原是迷魂阵,况复柔魂不耐迷。 终日昏昏君莫笑,已拼白骨委沙泥。 因为秦夫人有剪彩为花的巧思,所以炀帝常常临幸。这一天,炀帝与秦夫人吃了几杯酒,手拉着手走出院来,沿着那条长渠看流水玩耍。原来这清修院四周都是乱石,没有出路,只能摇着小舟弯弯曲曲地进出。里面种着很多桃树,仿佛就是桃花源的光景,不但优雅,而且很有情致。二人正在游玩,忽然看见水渠中荡荡漾漾,飘出几瓣桃花来。炀帝急忙用手指着说道:“有趣!有趣!”心里怀疑是秦夫人剪彩做的。话音未落,只见这几片刚流过去,上边又有一阵桃花飘来,还有许多胡麻饭夹杂在中间。秦夫人看了,吃了一惊,说道:“这是哪个做的?”炀帝笑着说道:“不是你的杰作,还能有谁?”秦夫人很严肃地说道:“妾真的不知道。”炀帝不相信。秦夫人急忙叫宫女用竹竿打捞。捞起来一看,却不是剪彩做的,瓣瓣都是真桃花,还微微带着香气。炀帝也吃了一惊,说道:“这是谁又来作怪了!”秦夫人说道:“不会是这条渠与哪个仙源相接吧?”炀帝笑着说道:“这渠是朕新挖的,只和西京的太液池相接,哪里有什么仙源?”秦夫人说道:“如果不是和仙源相接,现在大冬天的,怎么会有真桃花流出来呢?”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了又笑,想了又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秦夫人忽然说道:“有办法了。”炀帝问道:“有什么办法?”秦夫人说道:“妾与陛下撑一支小舟,沿渠一路找寻上去,自然有个源头。”炀帝说道:“妃子说得有理。”于是二人一同上了一支小船,叫一个宫女撑着篙,穿花拂柳,沿着那条渠,弯弯曲曲地寻找起来。只见水面上,或一片、或两瓣,断断续续,都是桃花。炀帝叫将小船捡有桃花的地方走。过了一条小石桥,转过几株大柳树,远远望见一个女子,穿一领紫绢衫子,站在水边。小船向着那女子撑去,走近一看,原来是妥娘正在那里往水里撒桃花。正是: 娇羞十五小宫娃,慧性灵心实可夸。 欲向天台赚刘阮,沿渠细细散桃花。 炀帝看见是妥娘,笑了起来,说道:“我道是哪个?原来又是你这小妮子在此弄巧。”妥娘笑吟吟地说道:“若不是这几个桃花片儿,万岁此时不知在哪里受用去了,怎么肯撑这小船来寻找妾?”炀帝笑着骂道:“就你这小妮子晓得这般作怪,还不快上船来!”妥娘上了船,秦夫人问道:“别的都罢了,只是这桃花瓣儿,是从何处弄来的?”妥娘笑着道:“这还是三月里树上落下来的,妾闲着没事,捡了一些,放在了蜡盒儿里面,想不到留到现在,还是鲜的。”炀帝说道:“留花只是偶然,你小小年纪,又没有读书识字,如何知道桃花源的故事?又将胡麻饭夹在中间?”妥娘笑着说道:“小女子书虽然读得不多,桃花源记也曾看过,万岁欺负妾不识字。”秦夫人就问道:“桃花源的故事,说得很渺茫,不知史书上有没有记载?”炀帝说道:“《汉书》、《晋书》,朕曾看过,都没有记载,只有《秦史》,朕不曾留心。”炀帝就要叫近侍把书拿来看看。秦夫人说道:“书在哪里?”炀帝说道:“观文殿里就有。”秦夫人说道:“不如一起去看看吧?”炀帝就叫了一支大船,乘船来到观文殿。这观文殿里有五库图书,孔孟之道,经史子集,应有尽有。 炀帝到了殿中,便叫取《秦史》来看。掌管图书的太监慌忙将《秦史》取了出来,排在龙案之上。炀帝与秦夫人各取一册观看。看了一册,没有看到桃花源的事迹。炀帝又拿一册来看,却是始皇的本纪,原无心要看,因扫视了两行,见他巡行天下,封禅泰山,辉煌一时,心中有几分羡慕,就只管看了起来。忽然看到秦始皇征集天下人夫修筑万里长城这一段,感到非常畅快。猛然拍案说道:“英雄作事就是不一样!”秦夫人问道:“哪个英雄,作何事业?”炀帝说道:“秦始皇为了防胡人南犯,就筑起了万里长城,为后世造福。如果不是真正英雄,如何有这等魄力!如果让后来的那些庸俗的天子来做,一定会大惊小怪,也不知有许多议论。”秦夫人说道:“陛下的见识远远高于寻常之人,只是不知道这一道长城,现在还有没有用?”炀帝说道:“怎么没有用!从秦朝到现在,七八百年,胡骑不能长驱直入,都是因为长城的功劳。”秦夫人说道:“既然有七八百年了,只怕都崩塌损坏了吧。”炀帝说道:“正是,朕也想到这里,如果是坏了,就可惜了他的盖世功劳,朕决定要替他修补修补。”一时说得高兴,也不查什么桃花源了。就别了秦夫人,上辇回宫。炀帝坐在偏殿中,宣群臣来商议,炀帝说道:“秦始皇这条长城,乃是西北一带的保障,最近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损坏,这是大事,各位爱卿为何不奏闻,早加修葺,以壮天朝威武。”丞相宇文述奏道:“长城有些地方早就崩塌了,因为历朝历代没有明主,所以无人修葺。这是国家大事,臣等不敢轻易议论。今日幸亏陛下英明,考虑到这个事,如果愿意加以修缮,让它焕然一新,真是万世苍生之福也。”炀帝大笑,说道:“此城朕如果不修,还有谁愿意修!” 炀帝就传旨让尚书左仆射苏威为修城都护,司农卿宇文弼为修城副使,提调江、淮、吴、楚、襄、邓、陈、蔡各州,征集天下人夫一百二十万,修筑长城,钱粮随处支给,限两个月完工,违旨者斩。苏威上次因为高颍、贺若弼的事,被贬回老家,后来因为虞世基、宇文恺推荐,又官复原职。苏威是否愿意领旨修长城,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