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夜观天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六十九章 夜观天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袁紫烟和炀帝并肩坐在高台之上,一边饮酒一边用手指着天上,告诉炀帝哪是三垣,二十八宿又怎么分辨。炀帝问道:“三垣是什么?”袁紫烟说道:“三垣就是紫微、太微、天市三垣。紫微垣,是天子所在的星宫;太微垣,是显示天子发号施令,各方诸侯是否服从的所在;天市垣,是显示天子是否掌握大权的所在。星明气朗,则国家享和平之福;彗星侵犯,则社稷有变乱之忧。”炀帝又问道:“二十八宿又是什么?”袁紫烟说道:“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按东方苍龙之象;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按北方玄武之象;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按西方白虎之象;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按南方朱雀之象。二十八宿,环绕天空,分管天下各个地方。如果有彗星侵犯哪一座星宿,就知道哪个地方有灾,或是兵变,或是水患。都以青、黄、赤、白、黑五色来分辨。”炀帝又问道:“帝星在哪里?”袁紫烟用手向北指着说道:“那紫微垣中一连五颗星,最前面的那颗星主月,是太子星;第二颗又红又大的星星主日,就是帝星。”炀帝看了一会,说道:“为何帝星一直在摇动?”袁紫烟说道:“帝星摇动无常,主天子好游。”炀帝笑着说道:“朕好游乐,这么小的事,为何上天星文也能显示?”袁紫烟说道:“天子是天下之主,一举一动,都上应天象。所以古代的圣帝明王,常常小心谨慎,不敢太放肆,这就是知道畏惧天命。”炀帝又仔细地看了半天,问道:“紫微垣中为何这么晦昧不明?”袁紫烟说道:“妾不敢说。”炀帝说道:“上天已经显示,妃子不说,就是欺君。况且兴亡自有定数,妃子不妨对朕说明白。”袁紫烟说道:“紫微晦昧,只恐怕国家不稳。”炀帝沉吟良久,说道:“此事还能不能挽回呢?”袁紫烟说道:“陛下如果修德慎行,就不用担心天心不回!”炀帝说道:“既然可以挽回,那就不用太担心。妃子精通天象,说得很有道理,不愧是女中豪杰。朕有了爱妃这样的贤内助,时时警省,何愁国家不安稳!”就命近侍给袁紫烟敬酒。二人在星光之下笑谈欢饮,饮到初更的时候,东山上忽然升起一轮明月,掩映得夜景十分清幽。炀帝一时高兴,就要来笔墨纸砚,长吟古风一首: 团团素月净,夕景清。谷泉惊暗石,风松动夜声。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欣睹明堂亮,喜见泰阶平。星宿犹可识,牛女尚分明。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炀帝边吟边写,顷刻而就。袁紫烟拿来正要朗诵,忽然西北天空上划过一道红光,就像龙纹一般。袁紫烟猛然看见,吃了一惊,急忙说道:“这是天子气,怎么会到这里?”炀帝回头一看,果然看见红光缕缕,团成五彩,大半个天都被照亮了,十分奇怪。 炀帝看了,非常惊讶,就问道:“怎么知道这是天子气?”袁紫烟说道:“五彩成纹,形状就像龙凤,不是才怪!西北气起之处,定有异人。”炀帝问道:“应该是哪个地方?”袁紫烟用手指着说道:“此乃参井之分,大概在太原一带地方。”炀帝说道:“太原离西京不远,朕明天就派人去仔细查访。如果有异人,拿来杀了,就可以消除祸患。”袁紫烟说道:“这都是天意,恐怕不是人力能够除掉的。只是希望陛下慎修明德,说不定祸患自己就消除了。”炀帝说道:“虽然是天意,也在人为。如果能知道他的姓名,要除掉他就不难了。”袁紫烟说道:“先前老尼姑曾经传授给妾偈言三句,说道:‘虎头牛尾,刀兵乱起,谁为君王,木之子也。’若以‘木’‘子’二字来看,‘木’在‘子’上,乃是‘李’字。可是天意微渺,实在难以揣摩。”炀帝说道:“天意既然已经定了,担忧也没有用。如此良宵美景,不如与妃子及时行乐!”于是二人就起身下台,直接来到袁紫烟的宫中歇了。正是: 淫心终难改,昏迷唤不醒。眼看天意变,犹自醉娉婷。 第二天,炀帝起来正在梳洗,忽然看见明霞院的杨夫人派的一个太监来了,太监奏道:“先前酸枣县进贡的玉李树一直不开花,昨天一个晚上忽然枝叶少了,开了满树的花。一阵风吹来,满院飘香,非常祥瑞,杨夫人请万岁爷亲自去观赏。”因为昨天晚上袁紫烟说“木”“子”是“李”字,今天又报告说玉李茂盛,炀帝心里已经有点不愉快。沉吟了一会才问道:“这玉李树很久没有开花了,现在忽然茂盛,必定有些奇异。”太监奏道:“果然有些奇异,昨夜满院中的人都听到树下有几个神人说道:‘木子当盛,我们都应该帮助帮助。’奴婢们都不相信,想不到清晨起来一看,果然开得花叶交加,十分繁盛,这都是万岁爷洪福齐天,所以有这样的祥瑞。”炀帝听了,更加不痛快。正在犹豫是去还是不去,忽然又见一个太监来奏道:“奴婢是晨光院周夫人派来的,院中先前从西京移来的杨梅树,昨天一个夜晚忽然满树开花,十分茂盛。特请万岁父御驾亲临赏玩。”炀帝听说杨梅盛开,合着他自家的姓氏,这才转过脸来高兴地说道:“杨梅也盛开了,妙哉妙哉!”就问道:“为何一夜就开得如此茂盛?”太监奏道:“昨夜花下忽然听见有许多神人说道:‘此花气运盛到了极点,就一发开完吧。’今天早上一看,树上树下,没有一个地方不开得烂烂漫漫。”炀帝问道:“杨梅如此茂盛,和明霞院的玉李相比,哪一个更好?”太监说道:“奴婢没有看见玉李。”炀帝又问明霞院的太监:“你看见杨梅了么?”太监说道:“奴婢也没有看见杨梅。” 炀帝忽然看见王义站在旁边,就对王义说道:“你现在可以到两院去,看看杨梅和玉李到底哪一个花开得更胜。”王义领旨,慌忙到两院去看。没过多长时间,王义回来了。炀帝心里巴不得他说杨梅比玉李茂盛。只见王义说道:“两树都开得茂盛。但是玉李颜色鲜妍,大有神气;杨梅不过花蕊稠密,精采却似乎发泄太尽。以臣看来,杨梅虽茂,终不如玉李之盛。”炀帝很不高兴,说道:“你们这些肉眼,怎么能认得?等朕亲自去看。”炀帝就上了金舆,直接来到西苑。早有杨夫人、周夫人接住奏道:“二院一齐开花,大是奇异。”炀帝问道:“杨梅是从西京移来的,原是宿根老本,应该十分茂盛;这玉李乃是外地所献,不过是浮蔓之姿,为什么也忽然茂盛起来?”二夫人说道:“太奇怪了,玉李反而盛过杨梅。杨梅的茂盛虽比往年大不相同,却还是人间有的;玉李开得没枝没叶,一层一层都堆了起来,就像有神灵相助一般。”炀帝说道:“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吧!”二夫人说道:“陛下亲自看看就知道了。”不一会,炀帝驾到了明霞院,杨夫人就想邀请炀帝进去看玉李。炀帝不肯下辇,说道:“先去看了杨梅,再来看它。”杨夫人不敢勉强,只得让辇过去,自己也随着来到晨光院。炀帝进了院,直接来到杨梅树下。只见花枝簇簇,果然开得茂盛。怎见得?有《梅花引》词一首为证: 红一团,绿一团,上下高低簇锦盘。花攒攒,叶攒攒,焕彩蒸霞,浑如锦一般。千花万蕊都开遍,不留一杂藏春艳。莫浪看,莫浪看,只恐伤残,繁华再继难。 炀帝看了,十分欢喜,说道:“果然开得茂盛,果然开得茂盛!国家祥瑞,不用问卜就知道了。”不一会,各院夫人都听说了二院花开,也都来看。看见了杨梅茂盛,都极口称赞。炀帝大喜,便要摆酒宴赏花。众夫人不知道炀帝的心病,一齐说道:“听说玉李开得更盛,陛下为何不再去看看呢?”炀帝笑着说道:“不必去看,估计没有杨梅这么繁盛。”众夫人说道:“盛与不盛,大家去看看何妨?”炀帝被众人催逼不过,只得一同来到明霞院,才进了院门,早闻见浓浓郁郁的异香扑鼻。等到走进后院,打开轩窗一望,只见奇花满树,异蕊盈枝,就如琼瑶造就,珠玉装成,清阴素影,掩映的满院中祥光万道。瑞霭千层,就像有鬼神赞助之功,与杨梅树大不相同。怎见得?有《踏莎行》词一首为证: 白雪横铺,碧云乱落,明珠仙露浮花萼。浑如一夜气呵成,果然不假春雕凿。天地栽培,鬼神寄托,东皇何敢相拘缚。风来香气欲成龙,凡花谁敢争强弱! 炀帝看见玉李金光璀璨,也不像一枝树木,就似什么宝贝放光一般,吓得炀帝目瞪口呆,半天没有开口说话。众夫人不知其中就里,只管称扬赞叹。众太监宫女也不识好歹,这一个道:“大奇大奇!”那一个便道:“茂盛茂盛!”都乱纷纷称扬不绝。炀帝十分生气,忽然大声说道:“这样一枝小树,忽然开花如此,定是花妖作怪!留着必然为祸。”就叫左右快用刀斧连根砍去。众夫人听了,都大惊失色,说道:“开花茂盛,乃是国家祥瑞,为何说是花妖,还要砍了?望陛下三思。”炀帝说道:“众妃子哪里晓得?还是快快砍去为妙。”众夫人再三苦劝,炀帝就是不肯听。那许多太监,人人都爱惜这玉李花,磨磨叽叽,不忍心动手,正要砍,忽报娘娘驾到。 不知娘娘来了以后,玉李是否被砍,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