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仙人改葬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七十五章 仙人改葬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麻督谋看了棺材里这个人的这些奇形异状,知道是个得道的仙人,不敢轻易打动,仍叫左右将棺材盖上。又与令狐达商议道:“看这个情况,如果要移动了,又要得罪神明;如果不动,这河道又怎么办呢?”令狐达说道:“老先生不要着急,我们先去把前边那个石匣打开看看,然后再想办法。”二人就回到前一层,叫众人把石匣的盖儿打开。只见里面只有一块三尺来长、一尺来宽的石板,别的没有什么。石板上面写着许多字迹,都是蝌蚪鸟迹篆文,茫茫一片,看不明白。令狐达说道:“这石板肯定是碑铭之类的东西,必须看明白了,才能知道这人的出处下落。”麻叔谋说道:“这些上古文字,一时不能辨认,怎么办呢?”令狐说道:“我们有的是人,说不定众人之中就有能认识的也说不定。”麻叔谋就传下命令:“不论官吏,不论丁夫,不论老幼男女,只要能认识石板上的篆文,就免除他的差役。” 命令发下来以后,大家都巴不得要解脱这苦役,略认得几个篆字的,都来看上一会。怎奈这篆文乃是仙家使用的,这些愚民俗子,怎么能够认识呢?你猜张字,我猜王字,大家争论了一场,最终也不能辨认。麻叔谋满心里焦躁起来。令狐达说道:“不必心焦,隐士之中,定有高人,可以派人四下里去查访。”麻叔谋只得又传下命令,说道:“不论是军是民,谁能找到认识这石板上的篆文的高贤隐士,就免除谁的差役,另外还有重赏。”命令刚传下来,只见一个民夫来到前面禀道:“小的认识一个人,可以认识这石板上的文字。”麻叔谋问道:“此人是谁?”民夫说道:“小的是下沛人,此人与小的同乡。下沛这个地方,汉朝的时候曾经有个神仙,叫做黄石公。这个人因为仰慕黄石公的为人,就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号,叫做白石老人。因为他的这个名号,他所在的村庄也被称为白石村了。 听村里人说,他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据小人的祖父说,他一百年前就是这个模样。现在依然鹤发童颜,行步如飞。此人无书不读,凡是他说过的话,最后都有应验,就像神仙一样。这篆文如果叫他来看,肯定认得。”麻叔谋大喜,说道:“你就给我把他叫来,如果认得出,我重重有赏。”民夫说道:“此人道高德重,小人怎能把他叫来?还求老爷派人去请,说不定能请来。”令狐达说道:“这话说得有理,凡是山中有道之士,不事王侯,道德高尚,必须以礼相待,还是应该派人去请才是。”麻叔谋就拨了两匹马,发了一个名帖,又派两个当官的,和那个民夫一起去请。下沛离这里不远,半天以后,只见那个民夫带着一个老人步行而来,也没有骑马。来到面前,麻叔谋与令狐达将那老人仔细一看,只见他: 鹤发蓬松,经莫有七八十岁的年纪;童颜鲜美,还不上十七八岁的姿容。两支黑瞳子,深入眼中;三缕白胡须,长垂腹下。眉棱骨高高耸起,手指甲曲曲蟠来。一双大耳轮,直压肩头;两道长眉毛,竟连鬓角。一顶破方巾,高罩寿星头;两只烂皂靴,斜穿仙鹤腿。文绉绉似东鲁夫子行来,慢腾腾如南极老人降下。 那白石老人见了麻叔谋、令狐达二人,也不行礼,只是朝上一个长揖。二人见他仙风道骨,心想肯定不是凡庸之人,慌忙答礼。”白石老人说道:“老朽乃山谷野人,无知无识,蒙二位大人呼唤,不知有何吩咐?”麻叔谋说道:“我们奉朝廷旨意,开掘淮河,想不到才开到这里,忽然有一石穴拦路,穴中有一个仙人遗骨,我们不敢轻动。幸亏有一个石碑在这里,如果能认得碑上的篆文,就有了出处下落。怎奈这篆文乃是仙家字迹,下官等不能辨识。听说老翁多学有道,肯定知道仙家玄奥,请多多指教。”白石老人说道:“石碑在哪里?”麻叔谋就叫左右将石碑抬到面前。老人走进仔细看了一遍,说道:“这乃是个石铭。”麻叔谋说道:“既然是石铭,求老翁读一遍给下官听听。”老人说道:“上边有大人的尊讳,老朽不敢唐突。”令狐达说道:“既然是这样,就麻烦老翁抄译出来。”老人随身取出纸笔,一一写了出来。二人拿过来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我是大金仙,死来一千年。 数满一千年,背下有流泉。 得逢麻叔谋,葬我在高原。 发长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 麻叔谋见连他的姓名都预先写在上面,惊讶不已,深信仙家妙用,自有神机。又很佩服老人能认识仙字,就问道:“我们开河能成功吗?”老人说道:“大人奉当今天子旨意,威高权重,何愁大功不成。”麻叔谋又问道:“成功以后本人的富贵如何?”老人说道:“富贵小事,还有二金之喜。”麻叔谋问道:“二金是什么?”老人说道:“以后就知道了。”不肯说明白。麻叔谋大喜,就拿来彩缎二匹,白金十两,作为谢礼。老人笑着说道:“山僻野人,要这些有什么用!”竟然不愿意接受,依旧是作了一揖辞去了。 麻叔谋见白石老人走了,就和令狐达商议道:“大金仙既然预先知道今日之事,那么我们替他改葬,估计应该没有什么事。”令狐达说道:“改葬自然没问题,只是还必须挑选一块好地。”麻叔谋不敢怠慢,亲自到城西选择了一片又丰隆、又茂盛的高原,另外又准备了棺椁,将大金仙厚葬了。现在的大佛寺就是他的遗迹。 埋葬了大金仙以后,麻叔谋率领民夫挖掘坟墓,挖到第三层石板上,没想到下面是个空穴。打碎了石板,连人连石板,都一齐跌入穴中。人撞石板,石板压人,伤的伤,死的死,也不知弄死了多少民夫!麻叔谋大吃一惊,急忙派几个士兵下空穴去探探有多大,有多深。众人用绳索系着士兵放了下去,四面探看,只见这穴有些奇怪,直直地落下去只有二三丈深,到了下面,挨着空穴的墙壁有一个地道,走进地道不远处,又有一个直直向下的地穴。几个士兵趴在穴边望下一看,只见地穴中黑不见底,就如同深井一般,也不知道有多深。大家还想下去看看,又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只能在地穴上转来转去。大家正在商议,忽然听见地穴中隐隐约约有钟磬之声,众人大惊,再往穴中一看,只见穴底下,闪闪烁烁一派灯火,照得雪亮,直直地朝下望去,就像枯海一般,深不见底。 众人不敢自作主张,只得叫上面的人把他们又拉上去,报给麻叔谋知道。麻叔谋寻思道:“下边既然有钟磬灯火,不是神就是仙,肯定有些古怪,必须找一个勇敢大胆之人,用绳子系着下地穴,打探明白以后才好开挖过去。”麻叔谋想到这儿,就问道:“你们众人有胆大能入穴探看的,我一定重重赏赐,决不食言。”众人就像哑了一般,没有一个敢出来答应。麻叔谋见无人答应,又指名叫几个比较健壮的汉子,要他们下去。这几个汉子都一齐哭了起来,说道:“小的们虽然看着比较健壮,不过是有把子力气,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如果是平地上的差使还能应付,这地穴有百丈之深,下面都是鬼怪出没的地方,小的一个活人,能有多大气魄,怎能敢去!请老爷饶了我们吧。”麻叔谋知道不能勉强,就把这几个壮汉轰走了,叫左右到后营请令狐达来商议。不一会儿,令狐达来了。麻叔谋将前面的事说了一遍以后,又说道:“现在找不到这么大胆的人下去探看,怎么办啊?”令狐达说道:“这不难,有一个人完全可以去得。”麻叔谋忙问道:“此人是谁?”令狐达说道:“此人平时喜好剑术,常自比荆轲、聂政,有胆气,有智略,姓狄,名去邪,是个武官出身,现任武平郎将。目前在一营管粮米。如果派此人,他一定愿意下去。”麻叔谋听了大喜。就叫左右去请狄去邪。狄去邪此时正在后营查点粮米,忽然看见麻叔谋派人来请,急忙换了公服,随着左右来见麻叔谋。不多时到了前营。麻叔谋上下打量了一下狄去邪,见此人身高八尺,膀大腰圆,两眼炯炯有神,满面堂堂正气,果然是一条汉子。 狄去邪走进大营,慌忙参见麻叔谋、令狐达二人。麻叔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也显得很客气。参见以后,麻叔谋就说道:“请将军来,别无他事,因为在前面的一个古墓里,挖出一个大地穴,地穴中居然有灯火闪烁,不知是怎么回事。听说将军很有胆量,而且很勇敢,想麻烦你入地穴看一看,你如果愿意,我给你记开河第一大功。以后奏知圣上,自然会受到重用。”狄去邪说道:“末将乃是无用之人,既然蒙二位老大人差遣,在下不敢不效力。只是不知到地穴在哪里?”麻叔谋见狄去邪答应得很爽快,满心欢喜。就起身与令狐达、狄去邪,一起到地穴边来看。狄去邪看了以后,就说道:“既然要下去,就要不得斯文。”就脱去公服,换上一件紧身细甲,腰间悬着一口宝剑,又叫左右取来几十丈长的绳索,系在一个大竹篮,好坐着下去。又在绳索上拴了许多大铃,想要上来时,就摇动大铃,上面的人听到铃响就可以把人拉上来。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狄去邪辞别麻叔谋、令狐达二人,就同一班精壮人员,先下到第一层空穴中。再转入地道,然后将竹篮放在大穴口里。狄去邪又叫众人用圆滚木为轴,横在穴上,系好了索头,狄去邪独自坐在篮中。众人扶着滚木,一节一节慢慢的放了下去。这条绳索足足放进去六七十丈,大竹篮才到底。欲知狄去邪看到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